已解決
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來自網友在路上 11848184提問 提問時間:2023-12-05 00:03:42閱讀次數: 184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84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楚懷王有一位叫做屈原的大臣,是一位主張舉賢授能,富國強兵的賢臣,當時他主張能夠聯齊抗秦,但是遭到了貴族人士的反對,被小人讒言所害去職流放。
屈原被流放離開都城來到沅、湘流域,有名的《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詩篇都是在此期間寫下的。
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山河破碎,心如刀割,寫下絕筆《懷沙》,在當年的五月五日毅然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可以說真的是用生命來愛國了。
楚國百姓感念屈原的愛國情懷,悲痛異常,紛紛憑吊。漁夫們更是自發打撈他的尸體,在此期間,百姓們將飯團,雞蛋等食物紛紛投入江中,希望江中魚蝦吃飽后不會再啃咬屈原的身體。還有人將雄黃酒倒入江中,想讓水中的蛟龍水獸失去破壞屈原身體的能力。再后來因為怕飯團被水中獸類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住飯團的辦法來保護飯團,后來就漸漸演變成了粽子。
從此每年五月五日賽龍舟,包粽子的習俗漸漸流傳,一直到了今天。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http://eshow365.cn/3-85074-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什么牌子的古箏最好(品牌箏評測)
- 下一篇: 泰式甜辣醬怎么吃?教你這樣做,你一定沒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