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脈文化圖譜,《江南文化圖片展》前言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3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江南文脈文化圖譜】,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江南文脈文化圖譜:國風人文圖典|《江南文化圖片展》前言2、江南文脈文化圖譜,蘇大學子探尋江南文化的傳統與現代1、江南文脈文化圖譜:國風人文圖典|《江南文化圖片展》前言
秀美的江南,靈氣的水土
追溯上海的文明淵源,可以發現在上古時期其文明已有相當水平。據考古資料表明,上海文化的濫觴時期始于據今6000年的“崧澤”文化。上海的地形特征,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其一是地勢平坦,洼地縱橫;其二是稠橫塘縱浦,水網縱橫;其三是沿江沿海,陸地延展。1843年開埠以前,上海文化淵源于長江流域江浙的古吳越文化,六朝之后則是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的的敏感和細膩,對異質文化體現出一種寬容的姿態,善于接受新鮮文化因子,這也構成上海文化特色之一;上海地處江南,瀕臨大海,大膽開放的冒險性格及雄健恢宏的開拓精神,構成了上海文化的開創性特征。
六朝以后的江南,特別明清時期的江南,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上海文化與江南文化,是上海及其長三角地區居民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它體現于歷史的文脈,影響著未來發展,植根于現實的社會土壤。雖然近代上海移民來自全國,但江浙之地的民眾是其主要的居民構成。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底色,直接反哺與支撐著近代海派文化,正是以江南文化為基礎,又吸納了眾多其他地域文化因素,經過與歐美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通過集聚、熔鑄、升華而形成的上海文化,孕育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江南文化的血脈與基因,歷經近代一百多年滄海桑田的變幻,歷盡了繁華與沉寂,如今上海正在向著名國際大都市迅跑,各種各樣的文化潮流在上海匯聚,多元與包容的江南文化精神不斷地推動上海走向世界。
上海圍繞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戰略目標,要打響文化品牌,輝耀文化光芒,增強文化魅力,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理清上海文化的自身特色與來龍去脈,理清當代上海文化是如何由前天、昨天一步步遞嬗演變而來的,理清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與紅色文化各自的內涵及其相互關聯。
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和長寧民俗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本次圖片展試圖通過用諸多歷史圖片來解讀江南文化對上海海派文化的反哺以及明清以來上海發達的商品經濟和商人群體、商品經濟活躍下的民生百態、五花八門的衣食住行中的特質、尚武崇文的愛鄉愛國情感,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創造。由于學識所限,也由于時間倉促,本次圖片展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熱忱歡迎廣大觀眾,特別是學者通人多多批評指正。
蘇州運河與橋梁 1920年代格雷戈利名下的中國影集
1917-1919年間,杭州鼓器店 甘博攝影
1920年代上海郊縣農家編織竹筐 1920年代格雷戈利名下的中國影集
民國時期南京,秦淮河某橋上賣菜老婦
1920年,蘇州觀前街
1938年4月賣藝的揚州少女
1940年代浙江麗水人的結婚照 大華照相館提供
1920年代上海郊區稻田里插秧的農婦正在薅秧苗 英格蘭人格雷戈里攝影
1940年,合肥,一戶普通人家的全家幅
2019年1月12日于滬上五角場凝風軒
2、江南文脈文化圖譜,蘇大學子探尋江南文化的傳統與現代
日前,蘇州大學敬文書院江南文化融合實踐團師生一行來到蘇州太倉瀏河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實地調研中探索江南文化的傳統與現代,體悟江南文化的精神內核,挖掘江南文化的當代價值。
“江尾海頭處,濱江田園城。”太倉瀏河鎮兼具江海文化和水鄉特色,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契機,瀏河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煥發新的活力。”在瀏河鎮黨委宣統委員朱學峰的帶領下,團隊第一站來到天妃宮。史載瀏河作為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每次下西洋前都要來此祈禱平安。“和等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七次,每統領官兵數萬人,海船百余艘,自太倉開洋”,團隊成員在《通番事跡碑》前,透過詳實的文字記載,仿佛見證了六百多年前,鄭和一行駕寶船乘風破浪,傳播中華文化、聯通世界的壯闊經歷,深刻體悟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
在老照片陳列館,透過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專題展,團隊成員們了解了太倉劉家港依托優越的港口條件,成為元代海上漕運始發地和鄭和下西洋起錨地,還實地見證了百年“滬太”路的歷史變遷,這條路不僅是聯通兩地的物理通道,更是重要的經濟之路、教育之路、發展之路。
“從歷史建筑糅合的江南古鎮風情到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瀏河富有地域特色和時代氣息的文化是江南文化開放包容的一個生動縮影。”團隊指導老師、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許靜波副教授說。
走進太倉瀏河明德高級中學,團隊成員瞻仰吳健雄先生故居“紫薇閣”及墓園。吳健雄1912年出生于瀏河,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后,長期在國外從事科研工作,但她始終“身在國外,心系中華”,始終牽掛著她的啟蒙之地——父親吳仲裔創辦的明德學校。她數次捐資,建造明德科技樓、紫薇閣、學校教工住宅樓,購置教學設備。“吳先生的科學家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令人感佩!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賡續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報國傳統,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用真才實學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團隊成員吳施怡說。
江風陣陣,濤聲隱隱,實踐團一行還走訪了瀏南村七十二家村。據介紹,七十二家村具有沿江靠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自明代起有72戶連成一村,就以七十二家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從古時海盜據點到抗戰時期烽火狼煙,再到新時代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七十二家村歷經的古今巨變折射了江南文化在汲取中前行,在融合中創新發展的時代特質。
此次調研,實踐團的師生們從“七下西洋起錨地”“六國碼頭”的交流互通中洞見江南文化的開放包容,從吳健雄先生留學報國的經歷中感悟江南文化的家國情懷,從七十二家村的時代巨變中挖掘江南文化的融合創新,紛紛表示此次實踐深入了解了江南文化的精神內涵、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今后要在傳承創新中繼續弘揚江南文化精神,踐行新時代青年使命擔當。
團隊指導老師、敬文書院院長錢振明表示,通過實地開展江南文化融合實踐,旨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觸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脈絡,把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通訊員 周彤 楊舒婷
校對 盛媛媛
本文關鍵詞:江南文脈個園,江南文脈文化圖譜大全,江南文脈,是指江南文化的,江南文脈詩詞篇全集,江南文脈紀錄片全集。這就是關于《江南文脈文化圖譜,《江南文化圖片展》前言》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江南文脈文化圖譜,《江南文化圖片展》前言":http://eshow365.cn/3-16425-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