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9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2、商朝殷墟古墓里的秘密,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1、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
商朝是我國奴隸制發展的頂峰,因時代久遠,商朝身上始終縈繞著諸多謎團和未解之謎,而今天我要說的謎團之一就是商朝武丁時期的一個主要軍事對手:鬼方。
據《易經》和《竹書紀年》記載:“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而出土的甲骨文也有很多關于商朝大軍征伐鬼方的記載,如“貞王勿乎婦好往伐鬼方”,“己酉卜賓鬼方昜亡禍五月”。
武丁時期,商朝國力強盛,而殷人好戰的本性,開疆拓土征伐不聽王命的方國本無可厚非。而受夷夏觀影響,殷人將王畿之外的區域劃分為北狄、南蠻、西戎、東夷。
但這個鬼方究竟在哪里,究竟屬于北狄還是南蠻,又為何以“鬼”命名呢?學者對鬼方這個方國所在地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其在殷墟西北的山西、陜西、甘肅一帶,另一種則認為應當在西南,理由是《竹書紀年》曾記載:“武丁三十二祀伐鬼方,次于荊”。
當然,現代考古已經基本證實,鬼方的活動區域是在西北,《竹書紀年》所載的“荊”指的應該是陜西荊山,而非荊楚。此外,新疆、寧夏的考古發現也支持了西北說,這個我下文再詳述。
那這個“鬼”字又作何解釋呢?清末民初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從字義出發,認為“鬼”者,乃有“異種”之意,即鬼方這個方國很可能是外來種族建立的。的確,如果從文化傳承來講,中國人的確有將域外之人稱作“鬼”的傳統,如近代對歐美人的稱呼—“洋鬼”,對日本的稱呼等等。
不過,這僅僅是猜測,暫無法證實。但隨著殷墟考古的發掘,人們在殷墟侯家莊墓區一處祭祀坑內發現了398個頭骨(只有頭骨而無體骨也證實這里的確是祭祀坑而非墓葬),生物學家楊希枚對這些頭骨進行人種分析后發現:
其中有35.6%為蒙古人種(歐洲對人種的劃分,并不是指蒙古人的意思),0.9%居然屬于歐洲人種,與現代英國人頭骨相似,屬于印歐種群。
而此前體質人類學的研究已經證實,商朝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均與現代東亞人種高度接近,線粒體DNA也驗證了殷人為中國土生土長這一結論,否決了商朝人是印歐后裔或多種群混合的可能性。
這一發現讓學者陷入了巨大爭議。一派認為商朝人有將作戰后俘虜的敵國戰俘殺掉祭祀的傳統,祭祀坑中發現的歐羅巴人種,與武丁王后婦好曾征伐鬼方的記載相吻合,與王國維的猜想—鬼方是異種人所建剛好形成了證據串聯。
而另一派則認為殷墟出土的歐羅巴人種頭骨,與現代華北人頭骨存在共同點,應當屬于蒙古人種東亞支系,而非印歐種群。
究竟哪種觀點正確呢?中亞對青銅時代的考古證實,公元前1600年之前,原始印歐人(現代歐洲人和印度人祖先)沿歐亞草原向東遷徙,在中亞建立了顏那亞文化、奧庫涅沃文化、辛塔什塔文化、安德羅諾沃等,體現了強烈的游牧或半游牧屬性。
此后,我國新疆地區的青銅時代考古,也發現了安德羅諾沃文化,與中亞呈現傳承相近關系。而對多處經碳十四測定屬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新疆地區古墓人骨人種研究,結果顯示原始歐洲人種占優。
線粒體DNA檢測也顯示,在漢代以前的較長一段時間內,歐洲譜系在新疆一帶呈東進活躍狀態,后來在漢朝時期活躍在新疆、中亞一帶的大月氏(屬歐羅巴人種)也反向佐證了印歐人曾東進的論點。
這也就意味著,最晚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我國商朝時期),印歐人就已經開始了東進。而在寧夏中衛漢墓中也發現了一具60歲左右男性,經檢測為歐羅巴人種(可能是漢朝絲綢之路上的印歐人,也有可能是東進印歐人的后裔),與新疆古墓溝組印歐人種關系接近。漢墓人骨雖然距商朝已過去千年,但卻也梳理出了印歐人東進的路線脈絡:新疆—寧夏—陜甘。
有學者將商朝時期陜甘一帶發現的頭骨和牙齒與殷墟祭祀坑中出土的進行了對比,發現鍶同位素比值非常接近。而婦好墓中出土的產自新疆的玉石,也佐證了商朝大軍曾與東進的印歐人發生過戰爭。
那么,上述一連串考古學證據,也最終證實了關于商朝的千年傳聞:公元前1500年前后,古印歐人開始了漫長的東侵(殷人稱其為鬼),他們先后滅掉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但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進入殷商疆域時,遭遇了商王武丁和王后婦好的征伐阻擊,最終停下了腳步,華夏文明得以延續。
參考資料:《竹書紀年》《考古發掘簡報》《甲骨文釋讀》
2、商朝殷墟古墓里的秘密,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黑暗的一幕,這一幕持續了將近6 個世紀,然而在史書當中卻找不到記載。
? ?1984 年是殷墟考古的重要一年,殷墟是位于河南安陽的一個古代都市遺址,東西長約 6 公里,南北寬約 4 公里。殷墟遺址是 3000 多年前商朝晚期的國都,發現的遺址包括有王陵區、宮殿、宗廟區和洹北商城遺址。考古隊打開了一個編號為 M 259 的墓葬,從地層和隨葬器物來看,這個陵墓的修建時間大約是在商王武丁執政的中晚期,距今 3100 多年前。
? ?當考古人員清理墓葬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在 M259 墓室內的二層臺上,有一具無頭的兒童尸骨,頭顱放在尸骨的下方,沿著東西兩側的二層臺,按順序擺放著 14 個成年人的顱骨。考古隊后來在墓穴兩側的坑當中找到了一些頭顱所屬的身體。東側的坑當中有6 具無頭骨架,西側的坑中有8 具無頭的骨架,正好 14 具,和墓室內的14 個顱骨對上了。
?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銅甗,這是商代的青銅蒸鍋,當他清理出銅甗中泥土的時候,心臟怦怦亂跳,原來里面裝著一個頭顱。考古人員非常困惑,為什么青銅蒸鍋當中會有人的顱骨,難道是放在里面蒸嗎?難道說商朝貴族中有食人族?考古人員很快又打消了這個想法,因為殷商作為一個創造出了復雜文字,擁有高超青銅工藝,又創造出了繁華都市文明的族裔,是不太可能保留有這種原始的食人風俗的。人類學上的一般理解是,人類進入農耕社會以后,食物來源穩定了,食人風俗逐漸消失了。人的顱骨出現在了蒸具中,也許是埋葬的時候出了岔子,只有等更多的發掘成果出來,才能夠做出判斷。
? ? ?殷商考古一直在持續進行,1999 年,在殷墟通往南方的大路邊,一個叫做劉家莊北聚落的遺址里,考古隊又發掘出了一座貴族墓葬,編號是劉家莊北 M 1046。考古人員推斷,這個墓的墓主人是一位商朝的高級武官,他統治著一個叫“牌”的商族部落。讓考古隊欣喜若狂的是,這個墓還從來沒有被盜掘過。這次考古的成果頗豐,一共出土了 33 件青銅禮器,幾十柄銅戈和銅矛,還有大量的玉器和陶器。
? ?和 1984 年發掘的 M259 墓葬一樣,這座墓室內也有人殉葬的骨骸。墓主人的棺槨右側是一名少女的骨骸,她的頭顱和身體分離,并且被放在了一個青銅甗里面。隨葬的食物當中有大塊的豬肉、牛肉和羊肉,另外一個青銅甗就是青銅蒸鍋里還煮著的一只雞。看到了青銅甗里的頭顱,考古人員立刻聯想到了之前在 M259 墓葬當中青銅蒸鍋里發現的頭顱。考古人員這個時候才無可奈何地承認,看來得重新解讀一下商朝的歷史。
? ?難道說,創造出了燦爛青銅文明的商族人,會是一個食人族嗎?而且這個文明還統治了中原大地 6 個多世紀的時間。于是,考古人員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所發現的文物。他們發現 1984 年找到的王陵區 M259 墓葬是屬于武丁王時期的,而劉家莊北 M1046 這個墓葬是屬于商朝末年的。看來,這種用青銅蒸鍋蒸人頭的奇特行為,一直到商朝結束可能都存在。
? ?這時,殷商考古專家胡厚軒先生說話了,他說,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商朝人的宗教有一種特殊的習俗,把人當犧牲,也就是人牲獻祭給神靈。這個青銅鍋里蒸人頭的現象,應該是人祭儀式的組成部分。此話一出,讓所有人都很震驚。
? ?關于商朝的祭祀禮儀,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在最近的考古發掘出土之前,我們對于商朝的印象幾乎完全依賴周人對商朝的轉述。在周朝的記述中,商朝似乎應該是一個文明昌盛的時代,怎么會出現這么血腥的人祭習俗? 2023 年上映的電影《封神榜》中,有一個橋段是商紂王請求自焚獻祭,消除天譴。這個橋段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于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桑林祈雨”的典故。商湯是商朝成為天下共主的第一任君王,為了祈求上天降雨,解除旱災,他決定要焚燒自己,獻祭上天,以珍貴的君王身體作為犧牲,換得神靈賜福。
? ?商湯是在演戲嗎?是在作秀嗎?不是,商族人對神靈絕對的敬畏與虔誠,任何大事之前他們都要先占卜,沒有得到吉兆是不會行動的。《禮記.表記》上說殷商“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就是指的這個現象。殷商的宗教是一種上古文化,商族人把神的喜好和人的需求劃等號,認為彼此相通。所以他們認為要達到某種重要的目的,需要神靈的加持幫忙,就需要把人間最好的東西送給神靈作為禮品。最好的東西是什么呢?人是萬物的靈長,人的生命是超越于世間萬物的無價之寶。商王想,我把我的命都獻給了神靈,就是拿出了最珍貴的東西,還能說我不夠虔誠嗎?所以神靈是一定會幫助我的。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想法。這是許多上古民族的觀念基礎,其實就是以人心揣度神意,認為獻上越珍貴的禮物,就越能體現虔誠,也就能夠得到神靈的庇佑。琢磨來琢磨去,就沒有比人自己更珍貴之物了,就搞出了人祭這種事情。古代美洲的瑪雅阿茲特克的人祭文化也很發達,也是出自于這種觀念。
? ?根據胡先生對甲骨文卜辭的研究,歷任商王獻祭的人數是有記錄的,從目前已發現的甲骨當中統計,一共獻祭了13052人。另外,他還找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五條人祭卜辭,里面沒有寫人數,如果沒有計數,就相當于獻祭一人的話,胡先生所找到的甲骨卜辭,就記載了 14000 多個人被當成了祭品,獻祭給了商族的神靈,商族人認為,宇宙的運行、日月星辰的起落,人的生老病死、生育繁衍和榮辱福禍,都是由神靈決定的,只有神靈滿意了,人才會有幸福。
? ?那么商族人所信奉的神都有誰?商朝的神分三類,除了至高無上的天帝,商族人的神還分為祖先神和自然神靈。歷任商王和王后去世之后,都會成為神靈,守護在天帝的身邊。祖先神,那就是商人所說的鬼。神里的鬼,它并不是今天那個鬼魂的意思,鬼在當時的意思是指歸,是回歸到天上的人。祖先神又可以分為四組,第一組叫做仙宮,商王上甲威之前的商族首領都可以叫做仙宮。比如商人第一祖神王帝嚳和高祖王亥都被歸為仙宮這個類別。第二組叫做先王,從上甲威算起,之后的歷代商王都可以歸入這個類別,比如商湯等等君主。第三組叫做仙筆,就是商王的母系祖先們,他們是已經去世的王后們。第四組叫做舊臣,是對商族立有大功的外人。比如從商湯時代輔佐商王的賢相伊尹,這位五朝元老也是商朝的祖先。
? ?神享受著最高檔的祭祀,那這么多的神靈商王肯定自己是記不住的,所以什么時候該祭祀誰,這個責任就落到了一個叫做貞人的官員身上。貞人是人與神的媒介,相當于瑪雅人當中的祭司。貞人可以代表國王向神靈提問,也能夠根據甲骨所提供的征兆,向國王傳達神意。貞人要溝通人神的主要手段就是甲骨占卜術,這是一上古的巫術。程序大約是這樣的,貞人在占卜前要先做準備工作,就是收集優質的龜甲和獸骨,他們會在龜甲上按照一定的方向角度鉆上孔槽,當商王前來問卜的時候,貞人就會代表商王,把問題刻在龜甲上,然后就用火去燒烤龜甲的孔槽,龜甲的正面就會出現裂紋,通過解讀這些裂紋就能夠判明神意。
? ?占卜當中商王所提出的問題通常會刻在甲骨上,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占卜活動在商朝是全民性的,不僅國王占卜,一般的市井小民也占卜,但是獻什么祭,殺什么牲,這個規模和規格就完全不一樣了。祭祀是商族政治活動當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他們根據被獻祭的神靈是誰,獻祭目的是什么,決定用什么樣等級的祭品,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獻祭。商朝人祭的主要來源是戰爭當中所抓獲的異族的男女,除此之外,商朝的附庸國們也會進貢所抓獲的異族的人牲。居住在中原西北部的羌人是人祭的最主要來源,商王尤其喜歡把俘獲的羌人首領殺掉獻祭,還在他們的顱骨上刻字來紀念勝利。這也為后來的周滅商埋下了伏筆,因為取代商朝的周人就是羌人的一支。
? ?現在發現的獻祭的人牲,男性遠多于女性,獻祭的方法也因為人牲的性別而有所不同,對于男性人牲主要采取斬首的方式。其實我們現在很多的中文常用字,在甲骨文中都是對人祭儀式的描繪,比如“伐”字就是來自于斬首這種獻祭方式,在甲骨文當中,伐看起來就是把一柄戈架在了人的脖頸上。甲骨文中的“卯”字看上去就是把一個物體一劈為二,卯,這種方法對牲畜和人牲都適用,比如甲骨文中就有這么一句,“卯五羌二牛”。
? ?還有一種獻祭的方法就是焚燒祭品,甲骨文當中用"烄"這個字,它的字形就是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烤,這是甲骨文已經發現的卜辭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獻祭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用來祈求神靈降雨,被燒的對象主要是彝族的女性,也有可能是等級比較高的彝族女巫。還有一種常見的獻祭方式是“胹”,就是把祭品煮熟,然后獻祭,也就是我們開頭所講到的兩座殷商大墓中的兩個青銅蒸鍋里的故事。這種烹的做法在人祭風俗消失很久以后的戰國時代還有保留,只不過當時是作為一種處決犯人的酷刑存在的。細細算來,商人獻祭的方式有11 種之多。
? ?商朝中期,盤庚王把國都遷到了殷這個地方,之后商朝又從低迷中雄起。中興之主武丁大帝戰功赫赫,到處開疆拓土,因為打勝仗多,當然戰俘的來源就多,同時也就把人祭推向了一個高潮,史稱武丁中興。在武丁王時代,現在能夠找到的甲骨文殘片就記載了5000 多人,被作為祭品,最夸張的一次是一回就獻祭了1000 人。
? ?武丁之后,隨著商朝的國力一步步衰弱,商王獻祭的人數也遞減。到了紂王,也就是帝辛統治的時代,國力已弱,能夠抓到的戰俘和彝族奴隸的數量遠遠比不上武丁時代。但是帝辛仍然很勤懇地拿羌人獻祭。人祭文化對于居住在商朝周邊的彝族方國來講,是一種可怕的記憶,它既是一種暴力威懾,也是在播種仇恨。當怨恨積累到一定程度,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 ?這種仇恨最終播種到了周文王姬昌這里,前面講到周人是羌人的一支,羌人是商朝人牲最重要的來源。在《封神演義》當中說,周文王被紂王囚禁在了羑里,大約是今天河南省安陽市距離湯陰縣城北大約 4 公里的這么一個地方。因為商族人經常拿被俘獲的敵對部族的首領獻祭,被俘敵人的級別越高,這個儀式就越隆重。周文王姬昌也很擔心自己被拿來獻祭。文王被關押的時候,他的長子伯邑考心急如焚,琢磨著如何解救老爸。他收集了大量的財寶去見紂王,結果卻被人陷害,遭到紂王的殺害。紂王把伯邑考做成了肉餅端給文王吃,文王精通《易經》,能掐會算,當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為了能夠活著脫困,為兒子報仇,也只能夠忍辱負重吃下去。
? ?紂王看著姬昌這副德行,心里就琢磨,如果姬昌不知道這是他兒子,說明他不是圣人,他并不是能掐會算的。如果他明知這是自己兒子的肉,卻食子之肉,說明他內心很殘忍,他也肯定不是圣人,橫豎姬昌這個老頭兒都不會是圣人,對自己都構不成什么威脅,于是紂王就把他給放了。當然這個過程中也肯定有文王的盟友在紂王面前為他說了不少好話。
? ?小說《封神演義》中的這個橋段是出自于《史記.殷本記》,在司馬遷所生活的西漢,距離商朝末期已經過去了近千年,但是還是以這種曲折的方式反映出了商朝人祭的習俗。文王回到了自己的方國陜西的關中平原,那個時候叫做周原,他勵精圖治,又得到了姜子牙等賢人的輔佐。但是剪除商朝為自己兒子報仇這個大業,他還是留給了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武王姬發。
? ?大約是在公元前 1046 年,野心勃勃的紂王帝辛把精銳部隊都送到了東南方前線去攻打東夷。這個時候周人的頭領武王姬發趁著紂王國都空虛的時候,緊急聯合盟友率大軍討伐殷商。得到消息的紂王已經來不及從前線召回軍隊,只好用留守都城朝歌的禁軍,再加上奴隸和戰俘,組成了一支數量龐大的雜牌軍營。商人和周人兩支軍隊在朝歌南面70 的牧野相遇,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鄉,在這里大戰一場。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商朝大軍臨陣倒戈。這個戲劇性的逆轉,很可能與商朝末年人祭風氣太盛有關系。
? ?剛才講了,人祭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和奴隸,走上戰場的戰俘和奴隸雜牌軍們,很可能自己就有同鄉熟人,家人被商朝拿去給卯了,拿去胹了,拿去烄了,成了祭品,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也會被卯了被胹了。于是他們臨陣倒戈,反過來當帶路黨,引導周軍攻入了商都朝歌,紂王在鹿臺自焚,這里又留下了一個密碼,很可能紂王是想學自己的祖先商湯,拿自己來獻祭,商王自己充當祭品,那是頂級的獻祭,希望借此回天,打敗周軍。結果上天既沒有降下甘霖澆滅柴火堆,也沒有派下天使攔住紂王,紂王是求錘得錘就真把自己給烄了,商朝從此滅亡。
? ?但是商朝影響力強大的宗教體系卻沒有隨之滅亡。人祭文化在近 100 萬的商朝人口當中仍然是主流。武王滅了殷商,但是并沒有殺害王族的成員,而是讓他們留在原來的地方繼續生活。他們的首領就是紂王的兒子武庚。武王同時派了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監視武庚,史稱三監。武王回師到周都之后不久就病逝了。武王的兒子成王年幼,是由武王的四弟姬旦監國攝政,這個姬旦不是雞蛋鴨蛋那個雞蛋,他姓姬,名旦。就是后來所說的周公。三監因為不信任周公,以為他要篡權,于是聯合被看管的對象武庚一起反叛,相當于是獄警和犯人合在一起暴動了,史稱三監之亂或武庚之亂。
? ?牧野之戰,其實是武王姬發趁著商都空虛,打了一個偷襲戰,商朝真正的精銳部隊并沒有被消耗,只不過紂王一死,群龍無首,商軍也就散了。現在武庚出來振臂一呼,立刻又集合起了一支大軍,和周公旦正面硬杠。這回就沒有什么巧可取了,這是一場真正艱苦卓絕的戰爭,周朝作為天下共主,當時他們直接能夠管轄的人口大約也就幾十萬,但是前朝商王的影響力卻覆蓋了 100 來萬的人口,周公旦再次率軍渡過黃河東征,和商族的軍隊硬杠了三年,才把商朝殘余勢力擺平了。所以這里又有一個重點,周朝滅商其實是兩次,第一次是武王伐紂,第二次是周公東征。周公東征之后,天下才大體平定,但是也不是從此就完全平定了。周人在祭祖的詩歌里唱道“不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俺有四方”。直到成王的兒子康王的時代,周朝才坐穩了天下。所以周人這個天下得得很不容易。從周人遷移到陜西,周人的祖先歷經了泰王、繼文王、武王、周公、成王五代人六任君主,才坐穩了天下。
? ?拿到殷商的天下之所以那么難,那是因為商族人有強大的凝聚力,這個凝聚力的核心就是以人祭為代表的祭祀文化。周公決心要鏟除這個人祭的習俗,但是對于一種已經延續了好幾百年的習俗,要鏟除它談何容易?周公用的是什么方式?是耐心說服啟發商族人的羞愧之心嗎?雖然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努力,但是周公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物理擦除,抹去一切和人祭有關的器物場所記錄,把這段記憶從商族人子孫后代的頭腦當中徹底抹去,讓后人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這個工作應該算完成得相當成功。
? ?有多成功?孔子以博學著稱,連魯國挖出的巨人族的骨架他都知道,是上古的防風氏,而且孔子的祖先就是商族人后裔,但是孔子他從來就沒有提到過甲骨文,他也沒有提到過殷商的文字,那很可能作為殷商后代的孔子自己就從來沒有見過甲骨文。到了春秋時代,當時最博學的人對殷商的社會風俗,生活狀態,都所知如此之少。
? ?周公采取了這樣幾種方法,第一,他把商族剩余的人口分散到了不同地方居住,讓他們遠離祖先所留下的祭祀場景,以新的方式重啟生活。第二,在商族故地,他修建了新都洛邑之后,摧毀了殷商舊都,對城市街區,王宮墓葬進行了徹底的系統的破壞,任何能夠勾起人祭記憶的東西都徹底擦除。第三,它保留了商族宗教的上帝概念,但同時建立起了一套禮樂制度,以禮樂來代替人祭。最為重要的是,周公提出了一個原則,叫做天命彌長,唯德是寶。就是說上天那是絕對公平的,它不會只青睞于某個人,誰有德行才能夠得到上天的保佑,從而就推翻了獻祭越多,就越能買到神靈保佑的觀念,那人祭也就沒有存在的觀念基礎。第四,也是很重要的一招,就是它在后世的文字記錄上只字不提人祭,三緘其口,讓這段黑暗的記憶慢慢隨著時間被沖刷掉。
? ?所以我們從后世的史書中看,商朝似乎和周朝一樣,都是禮樂治國,直到考古的實物發掘讓所有人驚掉下巴,其實我們今天所認知的中華文明禮樂這個傳統就是起自于周朝。周朝以前的人們是什么樣的觀念狀態,今天我們其實是不知道的。周公認為去批判商族人的風俗并不是好辦法,只要你提到他,那就會給人留下印象,那保不齊什么時候就會有人又想去模仿他,復辟他。周公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絕口不提,當它不存在,讓遺忘慢慢發揮作用。小說中的紂王就夠壞了,如果算上到處抓人獻祭這個事兒,那真實的紂王比小說當中的還要壞。
? ?
?
本文關鍵詞:殷墟考古成果,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呢,殷墟的發掘在中國考古史上的重大意義,殷墟考古遺址在哪里,殷墟有哪些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這就是關于《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殷墟中有哪些震驚的考古發現,被掩蓋了3000年多的酷刑":http://eshow365.cn/3-85604-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