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怎么讀,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214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俳句怎么讀】,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今天乾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讀音你讀對了嘛?2、俳句怎么讀,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1、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讀音你讀對了嘛?
故郷やよるもさはるも薔薇の花千里迢迢回故鄉,野薔薇花開處處香
昨日,在書架上查找資料,不經意間看到了這樣一支短句。說它是短句,是因為它簡短、干凈;但它作為短句,卻又很精致。出于好奇,以及對新知的渴求,我翻看了書籍得知:它不是短句,而是“俳句”(pái)
1. 認識俳句
俳句是日本古典短詩。說起詩,自然就想到了李白、王維、白居易、杜甫等人。那日本的俳句,和中國的唐詩究竟有沒有關系呢?當然有,它們同而不同。
俳句產生于15世紀中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連歌”,“連歌”屬于“和歌”的一種形式,是從中國漢詩的絕句體發展而來的。
連歌共有五行,31個音節,前三句和后兩句分別由不同人完成。而一首俳句,則是由三句17音組成,恰好對應了連歌的前三句。后來,連歌被一種名為“俳諧”的幽默式取代。漸漸地,又有人將發句(前三句)當成是獨立的作品,這才慢慢有了今天的俳句。
俳句以描寫景物為主,靈感多來自大自然的美景、四季的交替變化。這些靈感全都是美好的事物,常常避過地震、洪水、疾病等丑陋的一面。所以在俳句里面,你只能讀出美、讀出愉悅、讀出愛和真誠。
俳句很美,美到你只有閱讀日文原文,才能感受到它的纖巧詼諧、恰適閑寂、鮮麗含蓄。俳句雖然簡短,它的意境卻給足讀者想象的空間,所以才被法國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稱為“最精煉的小說”;俳句雖然含蓄,它的深意卻暗含禪意,所以才被安德烈·貝勒沙爾稱為“俳句是傳播微光與顫栗的詩”。
2. 藏在大自然中的意境美
作家艾蕪在《地貌的青春》里曾說,“腦海中涌起了詩意畫意的漣漪,也就自然地記起日本詩人的俳句和短歌。”
俳句的意境美,就藏在大自然之中。日本的自然環境優美,日本人很愛生養他們的這片土地;基于稻作農耕的生產形式,日本人天生對四季的變換很敏感、對大自然也有著特殊的崇拜之情,也盼望現實的污濁,能夠被純凈的自然洗滌,污濁的人類能夠從大自然中獲得超脫。
正如家永三郎在《日本思想史中宗教自然觀的展開》中提出:“自然之所以能發揮解消人生痛苦的巨大力量,只能在于完全擁有自然美的絕大魅惑,與人生痛苦相比,保持有絕對壓倒的優勢。恰似彌陀的弘誓,可以擊破所有罪障,將濁世的庶類引導向光明的大海一樣。因此,這種絕對的魅力既無條件地吸引著人們,有時又惹得人們想脫離它而不成,反之為這自然美所魅惑,更加妄執,釀出一種奇妙的矛盾來”。
所以,在俳句里面,你會看到每首詩當中都會有一個“季題”。這些含有季題的俳句,讀者一讀,便知道了出自哪個季節,便進入了當下的意境中。
春:我庭小草復萌發,無限天地行將綠。(正岡子規)夏: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聲響。(松尾芭蕉)秋:紅葉飄落竹廊外,沾衣欲濕五六枚。(夏目漱石)冬:雖然腳伸被爐人未動,然待客之心熱乎乎。(高浜虛子)
閉上眼睛,你似乎真的能聞到詩中季節所散發的氣息。俳句自古以來雖然都離不開“季題”,但隨著這些年的發展,也有了“無季俳句”和“自由律俳句”。
“無季俳句”就是沒有季語的俳句,如“施米亦為過,群雉皆相爭。”;“自由律俳句”則告別了俳句的格式,如日本流浪詩人種田山頭火的“懷靜心眠于花間”、“晨空何等清,云飄碧空間”、“夕陽無限好,吾輩須慎行,切莫誤年華”。
雖然,形式上打破了原有的規則,季題也不復存在,但是俳句中所包含的意境和對于人生、對自然的思考,卻依然作為主核傳承了下來。
3. 俳句之中的禪意
提到俳句對人生、對自然的思考,就一定要看看它背后的深意,而這份深意正藏在它所飽含的“禪意”之后。
定靜慮、思維修即是禪;佛心宗即為禪宗,禪宗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禪宗一直倡導“山林水鳥皆宗佛法”、“我心即佛”、“我心即山林大地”。
“山林水鳥皆宗佛法”、“我心即山林大地”的倡導下,日本人看到大自然中的草木花蝶,都會自然而然心生愉悅,也會想與自然融為一體。
正如,高浜虛子所說:“人的生命與花開葉落的自然活動、天體運行一樣,與宇宙現象共生、共死”。
在禪宗“我心即佛”的提倡下,日本人將自己內心的情感,投射至大自然,幻化為空寂的禪意。他們不苦行、不坐禪、也不讀經,他們只是尊重自己,擺脫羈絆,隨心而為,追求從自然中解脫。
正如《立燈會元》所寫:“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題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與師,師曰:‘本色住由人,且無刀斧痕。’”
所以,感知生命和自然哀傷的是日本的物哀之美;揭示生死無常神秘與冷艷的日本的幽玄之美;領悟和體現禪意的是空寂之美。這些美,在俳句里都能一覽無遺。
4. 淺談中國漢詩(唐詩)與日本俳句
唐朝時期,正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文化娛樂也實現了空前發展,特別是古典詩歌更是在這個時期達到頂峰。
可喜的是,在唐朝文化輝煌發展的時候,我國的皇帝并沒有追求“一花獨放”,而是讓我國的文化“走了出去”,其中日本就深受我國的影響,而俳句就是那段時期產生發展起來的。
據悉,當時日本派來的遣唐使常常會去唐朝拜訪,每次回國都會搬回大量的唐詩漢文。
日本的俳句詩人基本都能寫漢詩,也會把借鑒來的漢詩俳句化。如,松尾芭蕉的:“長夏草木深,武士留夢痕”就是借鑒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正岡子規曾說:“俳句、和歌、漢詩形式雖異,志趣卻相同、其中俳句與漢詩相似之處尤多,蓋因俳句源于漢詩絕句之故。”
俳句既是從中國的漢詩發展而來,與漢詩自然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俳句善于抓住大自然中的美景,善于結合詩人的玄思,營造一種禪寂。
中國的漢詩里,就也有這份禪寂。如,“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一悟寂為樂,此生間有余”等。
漢語中一個字能代表多個意思,唐詩中最短的五言絕句。日語則不同,一個意思需要幾個假名來表達。神奇的是,俳句能用短小的形式,來詮釋豐富的深意,同時還不缺唐詩的那種朗朗上口。
那么,中國的漢詩(唐詩)與日本的俳句,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將從如下幾個方面簡單地談一下。
·韻律和結構
中國人的唐詩講究押韻,成偶對稱,音有平仄,所以讀起來工整勻稱、鏗鏘有力。如,杜牧的“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每句最后一個字就都押韻在了āo上。
相比之下,日文的假名就有點“氣短”了,假名基本沒有韻感。所以,俳句也就不講究什么押韻了,句數多為奇數,索性連格式也不要了。
如,蕪村的“寒月や枯木の中の竹三竿”、“春の水山なき國を流れけり”。
·題材及內容
中國的唐詩取材十分廣泛,大好河山、世態炎涼、失意落寞等都能成為詩人的靈感,順勢吟詩一首。
日本的俳句則不同,基于形式短小的限制,表達不出太過宏達壯觀的情感。所以他們常從自然界與生活的細微中取材,即興偏多,也沒有唐詩那般豐富的情節。但卻也可以表達的細膩、灑脫。
·表達情感
中國的唐詩中,雖然有很多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句,但唐詩中的景物不過是情感的載體罷了,而且詩人也會將這份情感直抒出來。
如,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字面上是在描寫自然景物,其實詩人早已將情感埋在景物中,寫景同時,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日本的俳句則不同。描寫自然景物,就只是出自單純的熱愛。
如,與謝蕪村的“海手より日は照けて山さくら(海邊來日照,山頭櫻花開)菜の花ゃ月は東に日は西に(油菜花燦燦,東有新月,西有夕陽)”
詩人根本沒有想表達的情感,只是單純地表達對自然風景的喜愛。
·意境上
日本的俳句沒有中國唐詩那般富有感染力,基于短小的限制,俳句常常是壓縮后,再直抒情感;且唐詩意境的多重性,和詩人的復雜情感,在俳句中也是表達不出來的。
俳句雖然也有意境,但也只是在有限空間內,讓讀者產生想象罷了。比如同樣是寫蟬,俳句和唐詩的表現方式就大不相同。
正岡子規的“のわけして蟬のすくなきぁしたかな”(今日秋風起,明朝露蟬稀);
在俳句里,很明顯:蟬就是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寂靜中,聽到蟬鳴,讀者大可通過聯想,將自己與自然融合。
李商隱的“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則與俳句不同。在這首詩中,詩人將自己寄人籬下的遭遇,借蟬表達了出來,寫出了詩人雖貧寒仍要高潔的情懷。
俳句雖起源于漢詩,卻因不同的文化,發展成了兩種不同的詩體。日本人含蓄、謙遜、凝練的特征也在俳句中,展現淋漓。
5. 小林一茶和他的俳句
日本俳句的代表性人物有很多,但是我卻唯獨喜歡小林一茶的作品。小林一茶是江戶時期的日本俳句詩人,他出生在農民家庭。
小林一茶一生凄梗,3歲喪母,8歲父親續弦,10歲繼母生弟弟,14歲祖母去世,39歲父親去世,52歲娶妻,三男一女全部夭折,61歲妻子去世,62歲續弦后離異,63歲再娶妻,65歲家中失火后,染病離世。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會流露出一種孤獨、悲憫的情感。
周作人曾評價一茶的詩,“俳諧是人情的,他的冷笑里含著熱淚,他的對于強大的反抗與對于弱小的同情,都是出于一本的。”
在小林一茶的一生中,給后世留下了兩萬多句俳句。命運的涼薄,讓他體味人情冷暖,成為有情有義的人。他的俳句稱為“一茶調”,有著獨特的風格。
一茶在寫景中,常常摻入自己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一茶的俳句就是寫他自己的生活,就是寫他對生活最率真的體味。
·三歲時,母親去世:
“被小孩子歌唱說,‘沒有母親的小孩,隨處可以看出來:銜著指頭,站在大門口!’我覺得非常膽怯,不大去和人們接近,只是躲在后面園地里壘著的柴草堆下,過那長的日子。雖然是自己的事情,也覺得很是可哀。”
沒媽的孩子,像棵草,不禁自己難過,還要受人白眼。
·父親續弦,一茶八歲。起初感情尚可,同父異母的兄弟出生后,自己的生活便大不如前:
“春天去后,幫助耕作,晝間終日摘菜刈草,或是牽馬,夜間也終宵借了窗下的月光,編草鞋和馬的足套,更沒有用功的余暇。”
后媽怎會真心疼愛自己,現在父親和后媽、弟弟其樂融融,我就是個多余的人,只能干活。
·十四歲時,祖母去世,父親便放他去江戶尋找機會。十年之后,一茶成為了俳句詩人。父親病重去世后,繼母和弟弟搶走了本該屬于他的財產,一茶從此過上了漂泊的生活:
“故鄉呀,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
故鄉對他來說,既懷念,又充滿了不滿和無奈,他的復雜心情,用俳句表達了出來。
·一茶最終還是回到了故鄉,繼母怕他控告自己,就把房產還給了一茶:
“春風呵,雖然草長得深,還是故鄉呵!”
一茶回到生養自己的故鄉,依然愛從心中來。
·一茶娶妻后,生的孩子皆早夭。他的俳句中,交互可見一茶對兒女的過世的哀慟之情:
“我知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暫。然而,然而。”
世間好物不堅牢,我的孩子一個個離我而去,我只能白發人送黑發人。
矢野龍溪說,“文章之上乘者,是以金剛寶石為內容,以無色透明的水晶紙包之”。
小林一茶的俳句便是如此,既不追求華麗的詞語,也不追求復雜的技巧,只是平平淡淡、老老實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生的悲哀”:“黃昏的櫻花,今天也已經變作往昔了。”“這樣地活著,也是不可思議呵!花的陰里。”
一茶雖然一生命運悲涼,卻也是這世間難得的溫情之人。他的作品貼近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出一茶的質樸與天真;也能看出一茶悲憫弱者、樂天豁達的超脫。
6. 感悟
日本的俳句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至今仍然受許多日本人的喜愛。而俳句簡單、易上手的特質,又讓它可以代表日本的文化,走向全球。
2、俳句怎么讀,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
俳句拼音:[pái jù]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俳句怎么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俳句怎么讀
俳句拼音:[pái jù]。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
俳句是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這種詩歌形式經過日本化發展而來。同時在日本以每日小詩的形式發展。
本文關鍵詞:俳句怎么讀 字詞,俳句怎么讀是什么意思,俳句是什么意思,俳句百度百科,俳句怎么讀。這就是關于《俳句怎么讀,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俳句怎么讀,日本短詩文化:俳句的“俳”字":http://eshow365.cn/3-84932-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松餅的簡單做法,松餅的做法簡單又快捷
- 下一篇: 春節上墳什么時間合適?2020年春節上墳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