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電視的故事,說說村里那臺老電視的事兒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28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舊電視的故事】,今天犇犇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舊電視的故事:說說村里那臺老電視的事兒2、舊電視的故事,我身邊的70年電視1、舊電視的故事:說說村里那臺老電視的事兒
#八十年代你家有電視機嗎?你有蹭看電視時遇到閉門羹嗎?談談你的感受。#
趙大姐是杜嶺村的富戶,她家80年就買了一臺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那是村里第一臺電視。趙大姐家有錢,村里的新鮮事兒拉不下。從沒有電視到有電視,對杜嶺村人視覺的震撼是革命性的,但真正對杜嶺村人從心靈上引起震撼的,還要從前些年那臺不起眼兒的收音機說起。
村里第一臺收音機不是趙大姐家的,那是村南頭老李家的。李建民青島有親戚,親戚來串門兒,送給他一個稀罕物件兒。物件兒有一塊磚頭那么大,外面包著黑色的皮套兒,親戚管它叫“收音機”。因為能聽歌聽戲,時間長了,村里人更喜歡叫它“戲匣子”。一擰開關就出聲音,就說話兒,能唱歌能唱戲,還可以說書,又可以聽電影,感覺里面什么都有,無所不能,這可真是個神奇的,招人喜愛的東西。
剛有的時候,村里人拿著當奇巧景兒,排著隊來看光景兒。人們怎么都理解不了,這么個小東西兒,怎么能辦那么多事兒?好像能盛下千軍萬馬,太神奇,太喜歡人了,村里人拿它當神仙。李建民把它視若珍寶,上面蓋上紅布,生怕弄壞了,生怕惹它生氣,擔心它罷工。拿它比孩子還愛,比老婆還親,愛不釋手。坐著聽,站著聽,走著聽,恨不得睡覺時也摟著。
一個夏天的晚上,天氣悶熱,李建民在家悶得慌,捧著收音機到外邊閑溜達著涼快,聽著聽著高了興入了迷,走順了腿兒,走到村北頭兒自家莊稼地邊上,在那里興致勃勃地聽了一會兒。往回走的時候,經過一片墳地,順便在墳地邊上解了個手兒。
解手兒的時候收音機正咿咿呀呀唱著戲。正巧這時有兩個村民從墳地附近路過,本身月黑風高的從墳地邊上經過心里就瘆得慌,加上又隱隱約約聽見墳地里鑼鼓家什兒和唱戲的聲音,兩人以為見了鬼,撒腿就跑。由于兩個人都聽到墳地唱戲,也就不存在聽錯的情況。于是,村北邊墳地鬧鬼的事兒傳得沸沸揚揚,越傳越邪乎,以致于大人們大白天都不敢從墳地附近走。村里人談鬼色變,非??只?,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村干部組織人到墳地看過幾次,沒發現什么,沒發現鬧鬼,卻也沒有理由說服村民,讓村民相信這里不鬧鬼,鬧鬼的事兒就這么一直流傳著。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村里只得晚上安排人輪流值班。
又一個晚上,巡邏時又聽到有個地方唱戲,巡邏隊員嚇得頭皮發麻。等巡邏隊員硬著頭皮拿著家把什兒走過去用手燈一照,發現李建民抱著收音機聽戲。虛驚一場之后,墳地鬧鬼之謎最終解開。
鬧鬼的故事,鬧出杜嶺村的偏僻與閉塞,也鬧出杜嶺村的落后與貧窮,成了杜嶺村發展的一個鮮活見證。
社會發展就是快,李建民家那臺收音機稀罕了不長時間,就有不少人家買上收音機,收音機成了村民家中的尋常物件兒。村民下地干活兒回家,洗把臉,聽上一段戲,聽上一段書,或者聽上幾首好聽的歌曲,生活豐富多了,也有意思多了。
收音機時代不幾年,趙大姐家就搬回電視機。電視不僅能聽,還能看,這又是一次突飛猛進。
夏天晚上吃完飯,李富貴將電視搬到院子里。院子里早有不少人拿著馬扎子、凳子墩子什么的等著了。熱情好客的李富貴打開電視,由于信號弱,需要不斷調整電視上的按鈕,以及樹在院子里高高的天線。李富貴不厭其煩地扭,不厭其煩地調,早晚調出理想效果。所謂的理想效果多數也是電視熒屏上飄動著雪花,這就不錯了,電視上的人能看清了。來看電視的人常常多得院子擠不下,擠到院子外。碰上演好看的電視連續劇,不少人從外面趴到墻頭上看。從院子里往外看,墻頭上排滿人頭,挺好玩兒的。還有連墻頭都擠不上的,干脆在院子外找塊兒石頭磚頭什么的坐著,聽院子里的動靜兒。
那時候,村里人逢年過節看場電影兒,十天半個月的到趙大姐家看看電視,就非常幸福了。村里人雖然窮,卻非常自覺。知道趙大姐家坐不下多少人,大人不是每天晚上都去,就是電視劇再好看,也要隔上幾天,故意把機會兒讓給別人。孩子們不管這些,每當晚上吃完飯,想到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拿著馬扎子占地方兒。碰上有好電視劇,很多孩子顧不上吃飯,拿著點兒吃的東西就走。到了冬天只能在屋里看電視,條件受到很大限制,很多人就不好意思去了。
電視,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給村里人帶來無限歡樂。
有了電視,人們還經常懷念收音機,那畢竟是村里人平淡生活中遇到的第一個神奇物件兒,那種驚喜至今難忘。收音機,使人們的生活從農耕時代跨入電氣化時代,村民的平淡生活因它而奇妙,因它而精彩!
收音機走進農戶,實現的是聽覺的革命,電視搬進炕頭,又實現了視覺的革命,社會就是在這種不斷遞進中發展進步著。
————摘自榜文長篇小說《我和你》
2、舊電視的故事,我身邊的70年電視
編者按:七十春秋華夏美,神州巨變換新顏。人們的生活伴隨著時代的腳步,在點滴改變間見證著祖國的飛速發展。散落在湖湘大地的時光記憶,打上了年代的烙印,記錄著人民臉上的燦爛笑顏。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紅網特別推出“我身邊的70年”系列報道,以“小家”為原點,記錄偉大時代中的湖南巨變,展現中國崛起的幸福密碼。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懷化報道
電視機的蝶變過程,刻錄下了特有的時代烙印。
從最初的黑白“大塊頭”,到后來的背投電視、超薄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電視機的革新更迭。伴隨大大小小的各級電視臺雨后春筍般出現,節目制作也越來越讓人目不暇接,尤其互聯網技術與電視技術結合,電視的功能也變得日益強大。
透過電視機小小的熒屏窗口,我們看到了與時俱進的繽紛世界,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認識到了湖南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
曾經引得眾多鄉鄰“圍觀”的湖南老品牌韶峰黑白電視機。受訪者供圖
黑白電視,鄰里鄉親茶余飯后的精神依托
對客觀世界的感知,途徑有很多種,但人們通過視覺認知世界,獲取的信息量要遠遠超過其他方式。
雖然早在1958年,中國就制造出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但在湖南農村,黑白電視機的出現,應該在上世紀70年代,也就是集體經濟時代。從這以后,農民才開始逐漸擺脫收音機和廣播,“看到了會動的圖像。”
“小屏幕上能看到人在動,原來圖像還能搬上屏幕,比聽廣播和收音機爽多了,晚飯后看電視是件最奢侈的娛樂。”和新中國同齡的李海農說起當年看電視的情景,仍然意猶未盡。從1971年進入供銷社工作直到退休,他在這個和商品打交道的部門工作了38年,也算是這場“視聽巨變”的見證者。
“電視機在當時確實是個稀罕玩意兒,因為價格昂貴,一般人家根本買不起,我們當地僅僅只有供銷社、政府和醫院各有1臺黑白電視機。一天勞作閑下來后,成群結隊的人就會從各個村寨涌到這三個地方,或蹲或站,守在電視機旁觀看節目。” 李海農沉浸在對過往的回憶中?!白詮挠辛穗娨曔@個新生事物,村口‘大喇叭’不怎么招人待見了,有些人家里的半導體收音機也被藏進了箱底。很新鮮啊!當時大家看電視連續劇的熱情,說風雨無阻一點都不夸張?!?談到這些,李海農仿佛又回到了當年一群人圍著一臺小黑白電視的時光。
據一位當年在廣播電視部門工作的技術人員介紹,局限于當時的傳播技術,那時候的廣播電視信號,經常很不穩定,會受到天氣、地理等因素的影響,畫面經常會出現“雪花飄”“搖天線”等場景。但這些絲毫不削減大家對電視的情有獨鐘。
一臺黑白電視機,一部讓人津津樂道的電視劇,在讓人或緊張或興奮之余,得以放松自我?,F在,雖然電視機早已“飛進尋常百姓家”,內容也日益豐富多彩,但以前那種淳樸、熱鬧的場景,還是時常讓人懷念。
90年代中期火遍城鄉的帶遙控的彩色電視機。受訪者供圖
有線彩色電視,讓串門看電視從此成了往事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民生活水平也“芝麻開花節節高”。人們有了余錢后,村里的黑白電視機漸漸地多了起來。大家發現,以彩電、冰箱、洗衣機為代表的“新三件”逐漸取代了以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為代表的“老三件”。同時,電視由通過樹天線接收慢慢過渡到了有線電視時代。
60后的周德智對此印象十分深刻,“80年代時,因為懷化是山區,電視信號差,幾乎家家戶戶的屋頂都樹立著很多天線,像樹枝一樣,據說天線樹得越高信號越好。于是,舍得花錢的,甚至把天線樹到了屋后山坡上。大約在1990年底,有線電視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天線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p>
“1995年左右,發現鄰居的彩電看起來比黑白電視機更逼真,我用積攢了大半年的工資也買了一臺,接上有線電視后,可以收看20多個電視臺的節目,信號也比看黑白電視時穩定?!?周德智說,“當時看哪個電視節目,錯過了就沒法再看。不像現在可以點播、可以回放,所以一家人為收看自己喜歡的節目,經常會為爭奪遙控器吵得面紅耳赤?!?/p>
周德智話語里的這種局限,在制約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催生了另一種視聽現象的火爆。人們開始通過看碟子和錄像帶的形式,來觀看“四大天王”“霞玉芳紅”,體悟彈火橫飛中的“英雄相惜”。于是大家發現,影碟租賃店、錄像廳充斥在城鄉周邊。據周德智回憶,“大概是從2000年起,家里的電視柜就裝滿了光碟。”
90年代初,家住沅陵縣麻溪鋪鎮的村民李女士買了一臺21英寸康佳牌彩電,因為當時湖南大部分農村地區,仍然只能靠無線發射信號收看三個頻道左右的節目,遠遠滿足不了全家對電視節目的需求。為解決這個問題,李女士購買了一個家用無線衛星地面接收器,也就是俗稱的“電視鍋”,從此能收看的頻道增多了,天氣好的時候可達30多個。
1998年,為解決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問題,國家開始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通過政府補助形式,讓無線衛星地面接收器迅速普及。如今,無線衛星地面接收已走進千家萬戶。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串門子看電視從此成了往事。
2005年,李女士在廣東打工的兒子回家蓋新房,帶回一臺創維牌超薄電視機。2009年兒子結婚時,新房間又添置了一臺49英寸TCL牌智能云電視,還連接了寬帶。比起之前的“大塊頭”,李女士表示:“黑白的變成彩色的,彩色的變成超薄的,超薄的又變成智能云的,變化之快讓人有點不敢想象。”
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數字智能電視詮釋什么才是饕餮盛宴。
數字、智能電視,隨時為你呈現視覺盛宴
如果按照時間標注記憶,那么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00年代,彩色有線電視無疑是其中最豐盈的內容。然而,2008年開始,電視機上端坐的標清數字機頂盒,則讓電視機實現了從模擬到數字的轉變。它除了可以接收模擬電視可以提供的圖像、聲音之外,更在于能夠接收數字內容。
被當時的人們認為“小身材卻有大能量的電視魔盒”——機頂盒。受訪者供圖
從那一年起,很多人家里的電視機旁,就多了這么個小小的鐵盒。這個貌不驚人的機頂盒,能量卻大得很?!半娨暀C裝上這個小鐵盒后,電視畫面比以前清晰了很多倍,上百套節目任你收看,綜藝、美食、情感、文化、體育……應有盡有。即使錯過了什么精彩節目,隨時都可以回放再看。”裝上機頂盒之后的變化,讓市民江女士驚嘆不已。
2014年,高清數字機頂盒進入了人們的生活,電視畫面得到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技術除了不斷朝著高清數字化邁進,同樣更是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2017年,廣播智能終端DVB OTT機頂盒正式上線,湖南人的視聽娛樂步入到智能電視時代。
在懷化鶴城做電腦生意的陳佳利,前段時間家中安裝了一個OTT廣電智寶盒,“現在的電視更像是一臺電腦,點播電視節目、上網、玩游戲等,可以隨心所欲。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游戲搬到電視屏幕上,并通過空中鼠標、無線鍵盤進行操控,功能十分強大?!?/p>
“智能電視,具有全開放式平臺,搭載了操作系統,可實現雙向人機交互功能,集影音、娛樂、數據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以帶給用戶更便捷的體驗。用戶在欣賞普通電視內容的同時,可自行安裝和卸載各類應用軟件,持續對功能進行擴充和升級的新電視產品。智能電視能夠不斷給用戶帶來有別于,使用有線數字電視接收機(機頂盒)的、豐富的個性化體驗?!遍L沙市一網絡公司資深網絡工程師胡先生介紹道。
現如今,液晶電視、智能電視也都不是什么稀缺物,已成為生活必需品,人們坐在電視機前就能獲知天下事,各種類型的電視節目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電視的變遷可以看出,改革發展的紅利,正在惠及百姓生活。
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湖南電視事業的發展,電視事業的發展也改善了湖南人的生活。李海農對此頗有感觸:“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現在的液晶智能,我經歷了電視發展各個階段,我可以驕傲地說自己是親歷者,也是這個時代的受益者。未來的試聽是互聯網的天下,不管電視怎么發展,有一點我堅信,那就是電視發展歷程傳達的“追夢”情感不會變?!?/p>
在70年的歲月變遷中,一臺小小的電視機,打開了湖南千家萬戶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成為了記錄時代發展的生動注腳。它的推陳出新,承載著湖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折射出矢志“中國夢”的豐碩成果和百姓生活中的幸福巨變。
本文關鍵詞:舊電視的價值,舊電視的故事在線觀看,舊電視的用途,舊電視叫什么,舊電視的故事有哪些。這就是關于《舊電視的故事,說說村里那臺老電視的事兒》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舊電視的故事,說說村里那臺老電視的事兒":http://eshow365.cn/3-79632-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2020年5月20日出生的是什么星座
- 下一篇: 做夢吃雞蛋沒吃成什么意思 夢見別人吃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