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產黨人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1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1911年,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產黨人2、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馮寶哲回眸歷史1、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1911年,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產黨人
“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
——《如何研究中共黨史》,毛澤東
今天是辛亥革命109周年紀念日。
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但是其留下的歷史遺產和經驗教訓,啟迪著先進的中國人尋找國家的新出路。
一些早期共產黨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澤東、陳獨秀、朱德、董必武等。正是在這場革命中,他們經受戰火的洗禮,產生民主革命思想,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毛澤東:棄筆從戎、投軍報國的熱血青年
1911年,革命風起云涌,長沙風雨欲來,立志救國救民的毛澤東成為革命的積極參加者。他多次回憶這段經歷,稱自己“也是這許多人(革命者)里的一個小卒”。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到毛澤東就讀的中學宣講,號召師生推翻腐敗的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
中學時期的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976年)
師生們“每一個人都專心一意地聽著”。會后,毛澤東毅然走上從軍報國的革命道路,成了湖南新軍的一名士兵。半年后“南北議和”,南京臨時政府解散,毛澤東決定離開軍隊,繼續回學校念書。
這段軍旅生涯雖然只有半年,但卻極大地啟發了毛澤東,特別是讓他對辛亥革命的失敗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后來毛澤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高舉反帝反封建大旗、廣泛發動組織人民群眾、以全新的理念建設人民軍隊,這都建立在對辛亥革命經驗教訓深刻總結的基礎上。
秋收起義油畫
陳獨秀:輾轉江淮、秘密革命的公學老師
辛亥革命運動初期,陳獨秀作為青年愛國知識分子投身革命洪流,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自1903年起,從日本回國的陳獨秀就開始秘密聯絡安徽等地愛國志士籌建革命組織,雖屢遭鎮壓,卻愈挫愈勇。他常常以教學身份為掩護,“一肩行李,一把雨傘,足跡遍江淮南北,到處去物色革命的同志”。陳獨秀等人的宣傳鼓動效果顯著,逐步在安徽地區革命新軍中形成強大力量,是“安徽、江蘇革命力量的母體”。
陳獨秀(1879年—1942年)
武昌起義后,安徽于當年11月宣布獨立,陳獨秀被任命為都督府秘書長。但他的政治抱負很快因為革命失敗而落空,只能在苦悶和反思中繼續求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電影《辛亥革命》劇照
1914年,由于被當局列為第一“要犯”,陳獨秀秘密逃往日本。他再次回國后,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更名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狂飆。
朱德:滿腔熱忱、馳騁疆場的護國名將
1907年,已對革命懷抱憧憬的朱德進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學習,期間“秘密傳閱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并在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后秘密加入同盟會。
朱德(1886年—1976年)
武昌起義后,云南革命黨人于10月30日發動昆明起義,朱德被講武堂教官蔡鍔指定為隊官參與攻打總督府,并獲成功。此后幾年,朱德一直在蔡鍔的領導下,“討袁護國”出生入死,成長為“護國名將”。
電影《辛亥革命》劇照
后來,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朱德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了革命生涯的另一次重大轉折。在延安時,回顧起辛亥革命時期的經歷,朱德曾對史沫特萊說:“我知道我終于踏上可以拯救中國于水火的道路,滿腔熱忱,覺得中國青年著實可以使高山低頭,河水讓路。”
董必武:秘密戰斗、不為功名的有志之士
1905年春,19歲的董必武以優異成績考取武昌文普通學堂,接觸到湖北革命黨人劉靜庵等,受到革命熏陶。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 他確信中國只能走革命的道路求得自強自立,為此特改名“必武”以示革命決心。
董必武(1886年—1975年)
武昌起義后,聞訊無比激動的董必武立即趕赴武昌,直接參加戰斗。辛亥革命失敗后,憂憤交加的董必武東渡日本,并參加了孫中山重建的中華革命黨。此后,董必武受命回國秘密組織“倒袁”軍事斗爭,還以律師職業為掩護參與護法戰爭。
電影《辛亥革命》劇照
董必武參加辛亥革命時,曾給親友寫了一首詩:“重違庭訓走天涯,不為功名不為家。旋轉乾坤終有日,神州遍種自由花。”雖然革命熱情不減,但斗爭挫折也讓他深思革命的出路,并最終從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基點出發,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
電影《辛亥革命》劇照
主要參考文獻:
[1]金沖及.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J].黨的文獻,2011(04):27~35.
[2]范忠程.毛澤東與辛亥革命[J].中共黨史研究,2011(11):60~65.
2、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馮寶哲回眸歷史
李仲特
李仲特(1858-1936),又名李異,異材,號俱非子,晚號一如居士,陜西蒲城富原村人。其父李智盛(蔚然)雖是農民,無涉學問,但卻重視孩子讀書。他農忙種田,農閑時推著手推車販賣水甕,以此供養其子上學。仲特與其胞弟桐軒也不負父望,于1878年(光緒四年)雙雙考中秀才,成為當時蒲城東北鄉的一大新聞。
李桐軒
仲特性剛毅而仁厚,天機聰悟而好諶深之思,其后便以教讀贍家。他善于深思窮理,尤好天文、數理之學,常于夜間獨立曠野,按圖觀天象,對各大行星之名目及運行規律,逐漸通曉,開始學習繪圖。他幼年學習過珠算,23歲讀了《算法統宗》,便對數學發生濃厚興趣。后在外地買到《梅氏叢書》、《則古昔齋算學》等書,日夜研習,逐步學會了幾何、代數和微積分等。他在永豐鎮教書時還悉心培養侄兒李儀祉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產生了極強的啟蒙效應,使儀祉幼時即對自然科學萌生了極大興趣,為其日后研究水利奠定了初步基礎。
李儀祉
1888年(光緒十四年)參加同州府院試。因當時柯遜庵督學陜西,很重視數學,考試中初次出數學題目,參加考試的其他考生多不能答,李仲特卻尋繹題理得出答數,書以交卷而無算式。學使驚異,問他“是否學過算學?”,他答復說“沒有。”學使又問“何以得知答數?”他回答“想出來的。”學使大奇,遂錄用之,胞弟桐軒也因成績優異而被同時錄取,被選拔到三原宏道書院學習。他還托友人從上海買回書目多種,日夜研習,系統地學習了幾何、代數、微積分等課程,學藝大進,莫不精深。他還瀏覽了聲學、光學、電學、化學、力學、地質學和各種工程技術書籍,獲得了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和發揮,特別是在測繪、鐵路建設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1890年(光緒十六年)李被陜西輿圖館聘請,參加測繪本省地圖工作,后任陜西省輿圖館館長。清末至民初使用的西安府縣地圖即為其繪制,其圖精細,人稱善本,疑與印刷品媲美。他還手制測量儀器多種,為陜西的測繪工作作出了貢獻。
1893年(光緒十九年),李仲特去杭州,充任浙江學政徐季和之幕僚,仍注意自學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并繪制了一份《秦晉豫三省黃河圖》,為黃河流域的地理勘測以及考察黃河提供了依據,該圖現保存于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李由浙江返陜繼任陜西省輿圖館館長,行李,新書數箱,除諸子百家外,多系新出版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精本。李便繼續指導侄兒李儀祉學習這些新書,新的知識大大開拓了儀祉的眼界,為其以后的深造增加了新的動力。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陜甘總督陶勤肅聘請李仲特主講蘭州蘭山書院,開甘隴新學風氣。在此期間,李與陶的兒子拙存常談數理,拙存認為立方以上已無法畫圖,李不以為然,便作進一步鉆研,甚至通夜深思試繪,終于繪出了九乘方廉隅諸圖,以說明開方之理,在此基礎上編著了《開方數理圖說》二卷。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他因母病辭職回陜,親侍湯藥。母親去世后,充任省城高等學堂教習,擔任算學教師,次年隨四川提學使鄭叔晉入川,參加川漢鐵路勘測工作。
井勿幕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蒲城井勿幕在日本東京求學,加入了同盟會,并奉孫中山之命,于當年冬回陜,聯絡革命志士,發展同盟會組織。李仲特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返陜,立即加入同盟會,并與焦子靜、張拜云,王子端及胞弟李桐軒等十余人,在西安富平會館創辦健本學堂,招收各地有志青年,培養革命人才。他將自己的薪水,悉數資助,盡耗所入,無怨無悔。
焦子靜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李仲特任西潼鐵路籌備局秘書。并倡議興辦延長油礦、北山牧場等。是年秋,正式成立中國同盟會陜西分會,李仲特被選為會長。與井勿幕、景梅九等組織秘密機關,宣傳革命。其胞弟桐軒、侄兒約祉、儀祉同期均已加入同盟會,時人有“一家人四口,革命黨兩雙”的美譽。
李約祉
1909年其侄李儀祉獲舉人銜,從京師大學堂畢業,經過他的引薦又被西潼鐵路局派赴德國留學深造,可以說他一直指引著李儀祉的求學之路。李儀祉以后能夠在我國水利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被人們譽為“一代水圣”,李仲特功不可沒。
陳樹藩
1911年辛亥革后,李因看到當政者多無遠略,很多人追求高官厚祿,爭權奪利,造成兵禍連結,生靈涂炭的悲慘局面,一度消極退隱,研究佛學。由于德高望重歷任當道者均禮聘其為顧問咨議。陳樹藩督陜時,靖國軍舉義渭北,陳以李仲特深孚眾望,特請其去三原調停。李到三原對舉義諸人說:'時局混沌中有此一幟,革命之曙光也。諸公善為之。余老矣,不能助也。'他回西安后,不但未向陳樹藩復命,反而編寫了《陳樹藩禍陜論》,印成小冊子,公開散發,揭露陳的罪惡行徑。因為他說話直爽,不避鋒芒,人們稱他為'土開花'(注:土制之火炮)。
楊虎城
以后,李仲特或住西安,或居北平,繼續鉆研數學,列諸乘方指數,見其次序厘然秩然,因以闡明開方之理。于1930年完成了他的第二部數學著作《級數比類》四卷。同年冬,楊虎城主陜,邀李儀祉回陜任省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為蔣介石所阻。楊請李仲特致書相召。他欣然命筆,說明原委,促其侄速回陜西服務桑梓。儀祉遵命旋即返陜,為陜西水利工程開創了新的局面。
邵力子
1933年李仲特已76歲,眼瞎耳聾,然神志潔朗。有客來訪,他常大罵軍閥貪官,表現出一身正氣。當時主持陜政的邵力子,因清末曾在西安任教,早與李仲特結識,這時故友相逢,促膝交談,邵力子對李的學問、道德,異常推崇。
李仲特于1936年7月9日病逝,終年79歲。無子,以其侄約祉為嗣。其年10月5日葬于故里蒲城富原村北祖塋。邵力子撰寫的《蒲城李仲特先生墓志銘》中說,'生平行誼略近禹墨,厚人薄己,衣不帛,食不肉,夏不持扁,淡于榮利,獨喜科學,好著書……皆苦思冥索,不屑傍依,其天性然也。……銘曰:國有與力學為先,學不周用耕石田。科學梯磴疇人篇,十載面壁空鉆研。鼓吹更化調琴弦。功成寂落一蒲團。世綱久紲思高騫,凈土視我舌如蓮。'
李仲特在數學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代數方程和級數兩大項,在代數方面的研究,包括在《開方數理圖說》一書中,此書有1923年印本,流傳較廣,這本著作中最有價值者是關于數值方程的坐標圖解法。在級數方面的研究,包括在《級數比類》(沒有印本,原稿存陜西師大圖書館)一書中。李仲特對微積分進行過一些研究,有一定的認識。比較重要的成果是他對無窮級數的研究,這些研究雖屬初等,然而卻把我國歷史上研究過的幾乎所有的數項級數全部包括進去,這是他的一項重要成就。他特別注意圖解,給讀者增加了直觀感。數學當時在關中稱為絕學,李卻無師自通,開了先河,時人稱其為“天才”。他無疑是20世紀初葉陜西最有成就的數學家,也是一位堪作楷模的自學成才的典范。
馮寶哲先生簡介:1938年生,陜西省蒲城縣龍池鎮人。高級經濟師,中國楹聯學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陜西省詩詞學會會員,陜西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渭南市楹聯學會原常務副會長、現顧問,蒲城縣詩詞曲聯學會顧問。
圖文來源:作者提供
原文作者:馮寶哲
整理編輯:義門村的故事
本文關鍵詞:辛亥革命重要貢獻人物,辛亥革命做出貢獻的人,歷史人物對辛亥革命的評價,為辛亥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有哪些。這就是關于《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產黨人》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一位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人物,那些參加辛亥革命的著名共產黨人":http://eshow365.cn/3-69864-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初練瑜伽教程,最適合初學者練習的10套瑜伽序列
- 下一篇: 數字的神秘意義——解讀五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