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送白包也有這么多講究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1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我是懂風-風的小編對公子心動,許多朋友給我們發了信息詢問,,,,寒衣節燒紙有什么講究?為什么說新喪的人不需要送寒衣?,今天我們網將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下,原創內容如下:
原標題:寒衣節燒紙有什么講究?為什么說新喪的人不需要送寒衣?
寒衣節燒紙有什么講究?為什么說新喪的人不需要送寒衣?人在外地回不了老家,如何給逝去的親人送寒衣?關于送寒衣的講究和如何送寒衣的問題,筆者根據傳統葬俗及現在人的祭掃習慣簡要概述如下。
寒衣節燒紙有什么講究?
寒衣節燒紙錢的講究有很多,諸如紙錢不但要燒干凈還要留一份,老幼孕婦及體弱多病者不參加送寒衣活動,墳墓坍塌、進水、損毀者要在當日修繕,還有就是送寒衣時日的選擇等,接下來一起看一下。
首先、紙錢要燒干凈:雖說現在祭祖不提倡燒紙錢,但架不住根深蒂固的傳統喪俗,尤其在農村及偏遠的山區,寒衣節燒紙錢、燒寒衣成了人們祭祖的主要方式。不過在燒紙錢、燒寒衣的過程中,家屬要留意是否將寒衣、紙錢燒盡(民間說法就是燒透)。傳統習俗認為,紙錢、寒衣燒不盡,逝者在陰世就收不到子女送的寒衣及“錢財”,因此為逝者燒寒衣、紙錢時務必確保燒干凈。
其次、送寒衣的時間:民間祭祖的時間,有“早清明、晚十月一”之說。“早清明”是說清明節祭祖的日期可以提前,一般提前一周左右,這樣既避免了祭掃高峰帶來的交通擁堵,又遵循了傳統“早清明”的祭祖習俗。
本文內容來自經驗網(https://www.ryycha.cn/jingyan/)整理加原創,會不斷更新,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們,下一期重點為大家推薦的重點話題是:人去世之后蓋臉到底是因為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繼續深入介紹本期話題。
那么“晚十月一”究竟是什么時候祭祖呢?這里的“晚”一般晚幾天呢?其實,民間的“晚十月一”,強調的是十月一當天祭祖,這跟“早清明”相比確實是晚了幾天。不過十月一祭祖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選擇在十月一上午09:00-12:00之間,習俗認為這個時間段陽氣旺盛,適合家屬前往墓園祭掃。
再次、送寒衣的人選:寒衣節一般是子女為逝去的父母燒紙錢、燒寒衣。如果是喪偶的一方為逝者送寒衣(多為帶孫輩的中老年人),建議不要帶小孩子前往墓地。之所以不建議帶孩子去墓地,一方面孩子年齡小容易受到驚嚇;另一方面寒衣時節天氣轉涼,孩子容易受寒氣侵襲而著涼。此外,孕婦、來例假的婦女及體弱多病的人也不建議去墓地參與送寒衣活動。
最后、關于墳墓修繕:寒衣節祭祖時如遇到祖墳出現進水、塌陷或損毀的情況,建議在寒衣節當日對墳墓進行修繕,避免逝去的親人遭受風吹雨淋之苦。尤其今年夏汛、秋汛時期雨水比較大,不少地方的房屋、墳墓等建筑遭到了嚴重的損毀,建議及時修繕損毀的墳墓,讓故去的親人安心度過寒冷的冬天。
為什么說新喪的人不需要送寒衣?
關于為新喪的人送寒衣的講究,明朝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有這樣的記載:“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這句話的大意是說,給新喪的人送寒衣要用白紙裁剪(去世年代久的人可以用彩紙裁剪),送寒衣的人要在墓前大哭,女人哭十九聲,男人哭十一聲,足見古人對送寒衣是非常重視的。
部分地區送寒衣的習俗,是在親人去世的第三個十月一才送寒衣的。親人辭世后的前兩個十月一,只前往殯儀館或墓地燒紙上供,而不送寒衣。習俗認為親人辭世時身上穿了幾套衣服,足夠三年穿用的。所以,第三個十月一開始每年都要給先人送寒衣。
送寒衣的方法一般有:在紙上彩印服裝樣子、用五彩紙剪裁成衣服的形狀、用五彩紙折疊成衣服的樣子等等,還有在紙上印刷成花布的圖案,成卷的(像一匹布)燒掉,認為這樣就是給先人送去寒衣了。
通過懂風-風的小編對公子心動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寒衣節燒紙有什么講究?為什么說新喪的人不需要送寒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經驗網小編將不斷更新,喜歡我們記得收藏起來,順便分享下。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原來送白包也有這么多講究":http://eshow365.cn/3-6598-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