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或是有外地工匠團隊參與的“高級定制”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370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三星堆青銅器由誰鑄造?科技考古專家:或是有外地工匠團隊參與的“高級定制”2、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三星堆青銅器之謎1、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三星堆青銅器由誰鑄造?科技考古專家:或是有外地工匠團隊參與的“高級定制”
這些“奇奇怪怪”的青銅器究竟來自哪里?又是由誰鑄造?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科技考古專家崔劍鋒教授,從青銅器成分分析、鑄造結構等科技考古的角度,為網友們從另一個角度,推測三星堆青銅器的來源的猜想。
三星堆銅器鑄造可能存在團隊協作
商周時期,傳統的青銅器鑄造方式是“范鑄法”,這種鑄造方式是用泥事先制成范,留出型腔,再將銅液澆鑄到型腔內,最后形成銅器。
三星堆“奇奇怪怪”的青銅器們有什么特殊的制造方法嗎?之前的研究表明,三星堆銅器特別是極具本地風格銅器,其鑄造方式和中原地區、長江中下游并無不同。實際上,無論是三星堆的面具、神樹、大立人,還是那些具有中原風格的尊、罍等銅禮器,都是用“范鑄法”鑄造而成。
崔劍鋒團隊最新研究進一步發現,三星堆銅器在鑄造時可能存在團隊協作的情況。“雖然都是通過范鑄法鑄造,但還是有些方式不同。”
商周時期中原地區擁有最為成熟的鑄造技藝,工匠們主要使用“渾鑄法”直接成型,通常只能在器身上觀察到范縫。而以長江中下游為代表的我國南方,則流行“分鑄鑄接”的鑄造方式:即先將器身和部件分別鑄造,鑄造時在器身相應位置留下連接的孔洞,再將部件安裝器身后,利用熔化的銅液將其和器身鑄接在一起的鑄造方法。
“這種情況類似焊接,但是由于使用了和器物一樣的青銅作為“焊料”所以被稱為‘鑄接’。”崔劍鋒說,三星堆青銅器的鑄造既有“渾鑄”、也有“分鑄鑄接”,這說明其技術來源比較復雜。
銅器鑄接痕跡反映或有外地鑄造工匠
通過崔劍鋒團隊的研究,他們發現,中原“渾鑄”的方法和南方“分鑄鑄接”的方法在三星堆的青銅器上都有發現。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青銅面具。崔劍鋒說,通過觀察陳列在三星堆博物館中的面具,可以看出,以上兩種鑄造方法是同時存在的。耳朵和面具的連接方式就有兩類,有的面具采用了“渾鑄”的方式,有的面具則是“分鑄鑄接”而成。
據此,崔劍鋒推測,前來三星堆參與青銅器鑄造的工匠至少有兩組。一組來自長江中下游,采用分鑄鑄接的方法;另一組來自中原,采用渾鑄的方法。同時還可觀察到三星堆本地治玉工匠的參與,他們主要負責對鑄造成型后的面具進一步的加工,在需要的位置打孔。
在三星堆發現的面具中,有很多面具都存在在額頭和兩側開方孔的情況。“這些方孔很明顯是鑄造后再切割出來的。”崔劍鋒解釋,如果鑄造時,在相應的位置安裝泥芯撐,這些方孔就非常容易鑄造出來。而現在發現的三星堆面具上的方孔則是后期費力切割出來的。
“為什么沒有在鑄造時事先開孔,而是在后期加工呢?這可能是當時三星堆人沒有給外地前來鑄造的工匠說清楚要求的原因造成的。”崔劍鋒推測,這種情況進一步說明了外地工匠參與鑄造三星堆青銅器的情況,同時也反應了本地工匠利用自己熟練的治玉技術參與到了銅器的制作過程中。這表明當時蜀地和中原、長江中下游在技術和人員方面都可能存在交流。
三星堆青銅器或為最早的“高級定制”
為了搞清楚三星堆青銅器的秘密,崔劍鋒團隊還對它們的鉛同位素比值、青銅器微量元素進行了研究。他介紹,鉛同位素比值是研究青銅器礦料來源的一種分析方法。
崔劍鋒說,根據目前已發表的研究材料,三星堆和殷墟、長江中下游的盤龍城等地的銅器相比較,鉛同位素比值數據完全一樣。“這說明了他們的礦料來源的一致性。”
據此他推測,在距今3000多年之前,雖然蜀地與中原距離千里,但先民們在物料、技術上的交流應該不存在太多的壁壘。為什么他們從遙遠的地方聚在了一起?崔劍鋒進一步推測,這很可能就是為了當時三星堆文化的某個人或者某個事件,集中了一批遠來的青銅工匠,根據當地人的“定制”要求,共同鑄造的一批銅器。
他還舉了兩個例子:在切割方孔的青銅面具中,有不少并沒有切割完成,只是割出來要切割的范圍,或者中心留下來沒有打通的小孔;同時在三星堆各種各樣的銅人頭像中,大部分的頂部還能看到并未去除“扉棱”和“毛邊”的情況。“也許當時并沒有打磨完畢,沒來得及做更精細的處理,鑄造完了馬上就拿去使用了。”因此,當時很有可能就是為了一次的掩埋,而鑄造了大量的青銅器。
在三星堆的銅器鑄造特征上,本地、中原、長江中下游的元素都有集合,將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一次,新發現的器形又將豐富人們對三星堆文化的認識。
崔劍鋒希望,未來能夠將每一件銅器都進行鑄造工藝的觀察,并通過成分分析、鉛同位素分析等科技考古方式,探尋其技術來源、礦料產地,發現更多三星堆背后的秘密。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實習生 粟雪晴
2、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三星堆青銅器之謎
#三星堆#三星堆遺址在上世紀出土了3000件左右的精美文物,這些文物的由于其獨特的形狀,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在2021年新發現的幾個坑中,也發現里面鋪滿了青銅器、玉器、金器、象牙,可以估計這些文物清理出來后,又將再次震驚世人。今天在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三星堆的青銅器方面的情況。
作為古代祭祀用的禮器,中原大地已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所以,三星堆出土大量青銅器也就不太奇怪,但是,經過一些科學檢測和中原同時期的青銅器對比之后,才發現除了在制作方面要比殷商時期青銅器精美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一、三星堆青銅器的年代關于三星堆遺址的年代,經過碳14的科學測定后,基本上已經確定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誤差在100年以內,這已經相當精確了。公元前1100年左右,距今也就3000多年的歷史,相當于殷商晚期,可以和安陽的殷墟出土的一些青銅器做一些比較,但考慮到三星堆青銅器要比殷墟的精美,那么這個文明的時間線應該要比殷商要早一些,按照筆者個人的估計三星堆文明應該誕生在公元3000年左右。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二、和中原青銅器在外形上的區別在中原文明殷商時期的青銅器,是用來祭祀的禮器,一般都會按照動物的部分形狀來鑄造,所以現代出土的中原青銅器基本上都是這樣(如四羊方尊等等),很少有青銅鑄造成人型,三星堆的青銅器就出現了大量的人型(比如縱目像、大立人像、人首鳥身像等等)。當然,三星堆也有一些裝飾紋樣和中原青銅器一樣的青銅器,可能這也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有過交流的證據。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三、難以復制在上世紀,三星堆的這些考古挖掘出來的文物,曾經也在國外一些地方展出過,引起了一些國家的濃厚興趣。
在日本展出的時候,日本一些專家就準備復制一件三星堆的青銅器,日本專家選擇了一件看上去結構相對簡單的人面鳥身青銅器作為復制對象。
人面鳥身青銅器在三星堆眾多的出土青銅器中,確實算是一個構造比較簡單,器型也不算大的一件,按道理講,復制一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也許是日本專家們信心十足,復制選擇了在展覽現場進行,制作好模具之后,采用了古老的技藝來澆筑人首鳥身青銅像,只是讓人尷尬的是,經過幾次制作均沒有成功。
后來找到了原因,是因為高溫的銅汁接觸到低溫的模具時溫度會降低而凝固,銅汁的流動速度變慢,導致一些非常精細的部分難以被澆注到里面,像鳥爪就是這樣一個精細的位置。經過這次復制失敗之后,專家們對古人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四、三星堆青銅器的材料分析三星堆的這些青銅器出土之后,科學家們曾經仔細研究,在利用科技手段檢測發現,這些青銅器除了銅元素之外,還含有一定比例的磷元素,銅礦中含有少量磷很正常,只是自然環境中銅礦中磷含量不太穩定,有高有低,但三星堆的青銅器中含有的磷的比例都在8%-10%,很顯然,這是人為控制好的比列。
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銅的熔點是很高的,達到了1083℃,但磷的熔點較低,只有590℃。在遠古,人們使用的燃料都是木材,木材燃燒產生的溫度只能達到800~900℃,所以很難想象古人用木材當燃料能夠鑄造青銅器。
三星堆出土青銅器
當然這難不倒古人,他們似乎掌握了一些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知識,在銅汁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磷,恰到好處的磷能降低合金的熔點,也能夠保證穩定性和銅汁的流動性。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三星堆青銅器的成分,稱之為“磷銅”;而像后母戊鼎等中原青銅器,其成分是85%的銅和11.6%的錫,也就是“錫銅”。
只是讓人覺得有些詭異的是,磷這種元素直到16世紀才被人發現,古人又是如何發現的呢?難道在那個時候他們科技就很發達?
這就是關于《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或是有外地工匠團隊參與的“高級定制”》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三星堆青銅器歷史起源,或是有外地工匠團隊參與的“高級定制”":http://eshow365.cn/3-62139-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