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距今多少年前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69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青銅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以使用青銅器為主要特征的時代,19世紀前期由北歐學者提出,介于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之間。中國考古學自誕生之初,就開始使用這個重要概念,但關于中國青銅時代的時間、特征等諸多基本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從亞歐視野看中國青銅時代
在1925年出版的《甘肅考古記》中,安特生將“甘肅之遠古時代”分為六期,他認為辛店、寺洼、沙井這后三期屬于銅石并用時代到青銅時代初期。1945年,郭沫若在《青銅時代》中提出中國青銅時代的上限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1963年,郭寶鈞在《中國青銅器時代》中認為中國青銅時代的上限在“殷商前期”。1979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組編著的《商周考古》教材,明確提出二里頭文化已進入青銅時代,張光直的《中國青銅時代》也持同樣觀點。1984年,李先登則提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已經進入青銅時代。現在學術界普遍承認中國和亞歐大陸西部都存在青銅時代,多數學者認為中國青銅時代的上限始于二里頭文化。由于測年研究的變化,二里頭文化的年代上限大幅后移,使得多數人認可的中國青銅時代的上限,相應由原先的約距今4000年后移到距今3800年左右。
就現有考古資料看,西亞和東南歐地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器和青銅器的地區,1萬多年以前已經出現自然銅鍛打的銅器,7000年前開始冶煉純銅,6000多年前能夠制造青銅器,5000多年前進入青銅時代。而中國臨潼姜寨等地最早銅器出現于距今6000多年前,東鄉林家最早青銅刀的出現不足5000年,都明顯晚于西方,并且都有受到西方影響而出現的可能性。因此,中國青銅時代的出現晚于西方,只是是否晚到距今3000多年,有沒有可能早到4000多年前或者龍山時代,應當根據日益增多的考古資料如實分析。
中國青銅時代開始的考古學證據
西方青銅文化向東傳播,理應先到達中國新疆,再經過甘青等地傳播到中原。北疆的切木爾切克文化早到距今4500年,在屬于這個文化的阿勒泰市切木爾切克、布爾津縣闊帕爾等地墓葬中,出土了鏃、刀、劍等銅器,以及鑄造鏟、刀、錐等的石范,可惜銅器均未經科技檢測。但在葉尼塞河中游同時期且面貌近似的奧庫涅夫文化中,出土了不少類似的錫青銅器,因此推測切木爾切克文化也有青銅器。切木爾切克文化屬于青銅時代是考古學家的共識。距今4000年左右,在東疆地區東西交匯而形成天山北路文化,出土了大量錫青銅和砷青銅器,更是屬于青銅時代文化無疑。
黃河流域發現不少龍山時代后期的青銅器及其冶鑄遺存,可早到距今4200年左右。甘青地區,在甘肅永登蔣家坪、酒泉照壁灘和高苜蓿地等地,發現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刀、錐等銅器;在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發現馬廠類型晚期的錐、環、泡等銅器,以及爐壁殘塊、鼓風管、鏡范、礦石和爐渣等冶鑄遺存;在甘肅武威皇娘娘臺和青海互助金禪口、同德宗日等齊家文化中期遺存中,發現刀、錐、指環、耳環、泡等銅器。這些銅器中既有紅銅,也有砷青銅和錫青銅。陜北地區,在神木石峁遺址發現老虎山文化晚期的刀、錐、鏃、齒環等銅器和刀范。中原地區,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陶寺晚期文化的鈴、容器殘片、齒環、環等銅器,在河南登封王城崗、新密新砦遺址發現王灣三期文化后期的銅容器殘片、刀等銅器,在河南汝州煤山、鄭州牛砦等遺址發現王灣三期文化后期的附有銅渣的煉銅坩堝片。這些銅器中明確屬于青銅器的,有陶寺和王城崗的銅容器殘片、陶寺的齒輪狀銅環等。此外,在屬于肖家屋脊文化的湖北天門羅家柏嶺、陽新大路鋪等遺址發現銅器殘片,不排除有的屬于青銅器,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由于“禹伐三苗”事件而從中原傳入。總起來看,無論是新疆還是黃河流域,距今4000多年前均已進入青銅時代,只是新疆開始得更早。
中國青銅時代的分期和分區
中國青銅時代大致距今4500—3000年,可分為青銅時代早期、中期、晚期。青銅時代早期距今約4500—3800年,包括新疆的切木爾切克文化、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溝—小河文化,黃河、長江流域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齊家文化中期、老虎山文化后期、陶寺晚期文化、王灣三期文化后期、肖家屋脊文化等。在這些文化中發現錫青銅和砷青銅,與紅銅共存。其中黃河、長江流域進入青銅時代是在距今4200年左右,基本已到夏王朝建立前后。青銅時代中期距今約3800—3400年,包括新疆的安德羅諾沃文化以及切木爾切克文化、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溝—小河文化的晚期,甘青地區的齊家文化晚期、四壩文化,北方地區的朱開溝文化,中原地區的二里頭文化等。大體相當于夏代晚期,各地銅器已經變為以青銅器為主。青銅時代晚期距今約3400—3000年,包括新疆的吉仁臺溝口文化、焉不拉克文化早期、蘇貝希文化早期等。大體相當于商代,黃河、長江流域青銅文化達到高峰。在新疆哈密焉不拉克、鄯善洋海和甘肅臨潭磨溝等多地發現距今3000年左右的人工塊煉鐵(海綿鐵),表明當時已進入早期鐵器時代。
中國的青銅時代雖然包括諸多考古學文化,但從冶鑄技術和銅器風格上,大致可歸納為兩大技術系統,或者兩大分布區。第一個是以兩合石范鑄造工具、武器和裝飾品等銅器的技術系統,分布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也同樣見于亞歐草原,直接源于西方。第二個是以復合泥范鑄造銅容器的技術系統,屬于中原地區夏王朝建立前后的發明,從商代開始擴展到黃河、長江和西遼河流域廣大地區。陶寺、王城崗等遺址龍山后期銅容器的發現,暗示夏禹或夏啟鑄九鼎的傳說很可能有史實依據。源自西方的鑄造武器、工具的青銅器技術,到中原則轉變為鑄造禮器以物化社會秩序的技術,成為中國青銅時代的一大特色。
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和社會變革
青銅時代作為一個考古學上的大時代,當然不僅是有了青銅器,更重要的是當時在文化和社會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距今5000多年西亞進入青銅時代,也就同時誕生了蘇美爾文明,邁入了早期國家階段。中國在進入青銅時代之前的5000多年前,早已形成了南佐和良渚等超大型中心聚落所代表的中華文明,青銅時代和文明形成并不同步。但中國進入青銅時代之時,尤其是距今4000年左右中國黃河、長江流域進入青銅時代之時,在技術經濟、文化格局、社會形態等方面都發生了較為劇烈的變革,我曾將這種顯著的變革現象稱之為中國的“青銅時代革命”。
技術方面的變革,表現為在青銅技術快速普及的同時,陶器制作技術盛極而衰。龍山時代的一大特色就是輪制黑灰陶技術曾一度臻于極盛,海岱地區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杯、中原地區王灣三期文化的黑陶觚,都是輪制陶器技術臻于極盛的產物。距今4000年左右進入龍山文化后期,輪制技術逐漸衰落,至二里頭文化、岳石文化時期跌至低谷。作為晚期夏文化的二里頭文化的陶器基本都是手制,海岱地區的岳石文化雖仍有輪制,但也遠比龍山陶器厚重粗糙。究其原因,或許與青銅技術傳入后手工業技術的重點轉移有關,社會上層可能更愿意用青銅器而非陶器來顯示自己的特殊地位。
經濟方面的變革,指的是畜牧經濟的出現和迅猛發展。新疆青銅時代固然基本是畜牧經濟或者半農半牧經濟,即便是河西走廊東部及其以東之前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在晚期齊家文化、朱開溝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等當中,此時也轉變為半農半牧經濟。石峁遺址皇城臺出土了約30萬頭羊的骨骼,可見畜牧業對支持發達的石峁社會有著重要作用。此外,此時旱作農業向南擴張,尤其是源自西方的小麥種植范圍明顯擴大。
文化格局方面的變革,指此時北方地區的老虎山文化南下晉南等地,中原地區的王灣三期文化南下江漢兩湖之地,豫東皖北的造律臺文化南下江淮江浙等地,這些文化的南下必然伴隨著人群的南下和大規模戰爭,從而導致距今4000多年中國文化和人群分布格局發生巨變和重新整合。
社會形態方面的變化,是指距今4000多年建立了以中原為核心的夏王朝,出現了號令“天下”的王權,已由“古國”階段跨入“王國”階段,由早期文明社會發展為成熟文明社會,之后發展到二里頭文化所代表的晚期夏王朝階段。
距今4000多年恰好是全球性的“小冰期”,東亞季風區氣候顯著干冷,中國青銅時代的形成應當與這樣一個氣候背景密切相關。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距今多少年前":http://eshow365.cn/3-4167-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成都市內旅游必去景點有哪些?
- 下一篇: 耳字旁的字有什么,耳字旁(雙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