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14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民俗文化課題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傳統文化逐漸消失,民俗文化也逐漸被遺忘。然而,民俗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為了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研究這一領域顯得尤為必要。
二、研究目的
本課題旨在對中國民俗文化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加強對其內涵、特點和傳承等方面的探討,為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提供理論支持和思路。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將研究中國民俗文化的以下內容:
1. 民俗文化的定義和內涵
2. 民俗節日的起源、演變及其意義
3. 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研究
4. 民間婚姻、喪葬等生活方式研究
5. 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實地調查法:通過實地走訪、觀察和采訪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真實情況和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文獻研究法: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民俗文化的書籍、論文和資料,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演變等方面。
3. 比較分析法: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從中發現和總結民俗文化的共同點和特色。
五、研究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促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同時,也可以使人們認識到當代社會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六、預期成果
本課題的預期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1. 對民俗文化的深入認識和理解
2. 準確刻畫民俗文化的內涵和特色
3. 發現和總結民俗文化的演變規律和地域特色
4. 提出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的策略和措施
七、研究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周期為兩年,計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第一年:開展民俗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地調查,撰寫研究報告。
2. 第二年:根據研究報告的結論,深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俗節日,撰寫完整的研究成果。
八、參考文獻
1. 劉德升.(2019).中國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2),47-51.
2. 張慶祥.(2018). 民俗文化與現代化進程——當代中國民俗文化現狀分析.文藝理論與批評(下),30-32.
3. 趙寧.(2019). 民俗文化的主要內涵及其價值. 檢驗與評價,5,44-47.
結語
民俗文化的研究將會是一項長期而持續的工作,本課題將為我國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對促進社會和諧、增強國家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我們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以上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吧,生活經驗網將不斷更新,喜歡我們記得收藏起來,順便分享下。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一、研究背景":http://eshow365.cn/3-43487-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