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掌握涉及出版的法律法規及標準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3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今天犇犇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掌握涉及出版的法律法規及標準2、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基本規則具體內容介紹1、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掌握涉及出版的法律法規及標準
來源:《青年記者》2019年1月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媒體工作者應該掌握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標準,至少要大致了解。我大概梳理了一下,常用的有以下法律法規及標準。
法 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國務院頒布的《出版管理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廣告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宗教事務條例》等也是應該了解的。
標 準
1.《標點符號用法》。《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2011年12月30日發布,2012年6月1日實施。該用法代替《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1995)。另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起草者圍繞標準撰寫出版了《〈標點符號用法〉解讀》。如今標點符號用法方面的書籍較多,當以《〈標點符號用法〉解讀》為準。
2.《出版物上數字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GB/T 15835—2011),2011年7月29日發布,2011年11月1日實施。該用法代替《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標準起草者,圍繞標準撰寫出版了《〈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解讀》,很有價值。
3.《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 16159—2012),代替《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 16159—1996)。新規則于2012年6月29日發布,2012年10月1日實施。
4.《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2016)》。國家語委于2011年10月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工作,主要內容是研制普通話審音原則,根據當前語言生活發展需要修訂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話語音規范標準體系。為確保修訂稿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從2016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25日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由于爭議、分歧比較大,該審音表仍未公布實施。
規 范
1.《通用規范漢字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配套規范,是現代記錄漢語的通用規范字集,體現著現代通用漢字在字量、字級和字形等方面的規范。2013年6月5日《通用規范漢字表》公布后,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應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準,原有相關字表停止使用。該表共收錄漢字8105個。除《通用規范字表》外,編輯案前還應該擺上《通用規范漢字字典》《〈通用規范漢字表〉解讀》《〈通用規范漢字表〉七十問》等。
2.《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異形詞:書面語言中意義相同、用法相同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一組異形詞中,必有一個或多個相同的字(如“座位”與“坐位”,共有一個“位”字;“信口開河”與“信口開合”共有“信口開”三個字),且異形詞讀音相同。由于異形詞形成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涉及形、音、義等多個方面,給人們使用帶來了許多困擾。
第一批異形詞(338組)整理表是由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語委于2001年12月19日聯合發布,2002年3月31日試行,給出了異形詞的推薦使用詞形(俗稱首選)。第二批異形詞(264組)整理表(草案),是由中國版協校對研究委員會、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國家語委異形詞研究課題組、《咬文嚼字》編委會聯合發布,從2004年1月起在各自系統內試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是由官方發布實施;第二批異形詞整理表是由專業研究會、協會等組織發布,其權威性受到質疑。《〈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說明》對理解和使用異形詞非常有幫助。
3.《漢字應用水平等級及測試大綱》。2006年8月,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了《漢字應用水平等級及測試大綱》。2015年,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根據《通用規范漢字表》和測試試點工作情況,對原規范進行了修訂完善。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于2016年1月7日下發通知,將修訂后的《漢字應用水平等級及測試大綱》印發全國遵照執行。2006年發布的原規范同時廢止。文字工作者還應購買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編寫、上海市語言文字水平測試中心審定、國家語委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的最新版《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指導用書》。
除以上規范外,還有以下語言文字規范文件值得關注。
1.漢字標準。《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表》《信息處理用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件規范(GF3001-1997)》《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GB13000.1字符集漢字筆順規范(GF3002-1999)》《GB13000.1字符集漢字字序(筆畫序)規范(GF3003-1999)》《印刷魏體字形規范(GF3004-1999)》《印刷隸體字形規范(GF3005-1999)》《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規范(GF2001-2001)》《漢字部首表(GF0011-2009)》《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GF0012-2009)》《現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稱規范(GF0013-2009)》《現代常用獨體字規范(GF0014-2009)》。
2.詞匯標準。《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詞類標記規范(GB/T20532-2006)》。
3.語音與拼音標準。《漢語拼音方案》《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GB3259-1992)》《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范(GF3006-2001)》《中國通用音標符號集(GF3007-2006)》《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GB/T28039-2011)》《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16159-2012)》。
4.測試標準及其他標準。《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GF0015-2010)》《漢語口語水平等級標準及測試大綱(GF0016-2010)》《識字教學用通用鍵盤漢字字形輸入系統評測規則(GF0017-2013)》。
相關辭典和參考書
辭典側重點各有不同。各單位要依據單位的性質、專業分工、出版內容等決定辭典的選擇。個人要根據自己擔當的編輯任務、未來發展方向、經濟實力等確定辭典。下面的辭典需要準備。
《中國大百科全書》。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目前第三版處于最后編輯階段。
《辭海》。一般每十年修訂一次。最新版于2015年開始啟動編纂工作,計劃在2019年8月出版。單位可購買彩圖本,個人可購買縮印版。
《大辭海》。以《辭海》為基礎的原創性文化精品工程,比《辭海》篇幅更大、內容更廣泛、讀者定位更高。項目醞釀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辭海》第一期工程38卷42冊于2015年出齊,共收錄詞目28萬條,5000萬字,圖片8000余幅。學科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等領域,不僅充分反映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的歷史、現狀和知識,同時還介紹世界各國的知識和信息,展現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新面貌。
《辭源》。始編于1908年、續編于1931年的一部古漢語專門工具書,最初《辭源》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應用技術相關條目,有一些百科全書性質,第二版后刪去,成為專門的語文工具書。收錄內容一般止于1840年以前的古代漢語、一般詞語、常用詞語、成語、典故,兼收各種術語、人名、地名、書名、文物、典章制度。
《漢語大字典》。1986-1990年由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輯,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工具書,共8卷。2010年由四川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聯合出版第二版,共9卷。
《漢語大詞典》。編纂始于1975年。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五省一市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編寫。1986年11月第一卷出版,至1993年11月全書出齊。2012年第二版《漢語大詞典》編纂啟動,計劃2020年全部完成。
《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版為2016年9月出版的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通常五年一改版。出版單位和個人應及時更新購買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
《近代漢語詞典》。“近代”指的是從初唐到19世紀中葉一千多年的歷史時期,上接古代漢語,下連現代漢語,作為漫長年代漢民族思想、交際的工具,近代漢語既是我們了解那段千年歷史的一把鑰匙,同時也是我們科學認識漢語歷史的一個重要方面。
《新華字典》。小學生課外讀物的編輯可以參考。
《通用規范漢字字典》。2013年7月商務印書館出版。本字典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并委托編寫,《通用規范漢字表》研制組組長王寧主持編寫。用于解讀《通用規范漢字表》,指導規范漢字的使用。
值得推薦的相關參考書有:
《報紙出版工作法律法規選編》(第二版)、《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規選編》(第二版),均由原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此書是新聞采編人員資格培訓學習用書。
《語文文字規范手冊》,由語文出版社出版。本書將近幾十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具有實效的語言文字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規性文件、國家標準等匯編成冊。
《圖書編輯校對實用手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基本規則具體內容介紹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是在1982年開始草擬,并於1984年10月經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準發表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試用稿)》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訂而成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是在1982年開始草擬,并於1984年10月經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準發表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試用稿)》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訂而成的。
本標準規定了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現代漢語的規則。內容包括分詞連寫規則、人名地名拼寫規則、大寫規則、標調規則、移行規則、標點符號使用規則等。為了適應特殊的需要,同時規定了一些變通規則。
本標準適用于文化教育、編輯出版、中文信息處理及其他方面的漢語拼音拼寫。
制定原則:
(1) 本標準是在《漢語拼音方案》確定的音節拼寫規則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的詞的拼寫規則。
(2)以詞為拼寫單位,并適當考慮語音、語義等因素,并兼顧詞的拼寫長度。
(3)按語法詞類分節規定分詞連寫規則。
本文關鍵詞: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心得,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總則,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解讀,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2012,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有哪些內容。這就是關于《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掌握涉及出版的法律法規及標準》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 漢字韓組詞,韓組詞(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同音字》組詞)
- 什么是“之”的行近字?在漢字中,有一些字在形狀上非常相似,只是很細微的差別。這就是行近字。許多行近字的意思也非常相近或相關。而“之”就是其中一個行近字。“之”的意思是什么?“之”是一個非常常用的漢字,
- 漢字叢字組詞,叢字組詞(滴尕、推?、幾咱……湖北話常用詞匯)
- 仡怎么讀,仡怎么讀(仡的讀音(筆畫最少的漢字是什么)
- 漢字坨組詞,坨組詞(漢字坨組詞(樂亭的地名文化)
- 彪的拼音,彪的拼音(彪怎么讀(你真的知道漢字“彪”的含義嗎)
- 漢字灶組詞,灶組詞(漢字灶組詞(<下>全冊生字組詞匯總丨可打印)
- 文字logo設計,logo設計沒你想象的那么簡單(29款東方美學漢字標志logo設計集錦)
- 一個金字旁各是什么字(帶金字旁的所有漢字)
- 漢字向組詞,向字組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表組詞、擴詞匯總)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掌握涉及出版的法律法規及標準":http://eshow365.cn/3-3468-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