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為何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2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今天犇犇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寧夏因何得名?地處西北廣袤之地,為何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2、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地處西北廣袤之地1、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寧夏因何得名?地處西北廣袤之地,為何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
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166萬平方公里),第二大的是西藏(122萬平方公里),第三大的是內蒙古(118萬平方公里),第四大的是青海(72萬平方公里),第五大的是四川(48萬平方公里)。
新疆與寧夏的大小比較
這五個省區(qū)的面積加起來,高達52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55%。
那么,我國面積最小的省份是哪個呢?
寧夏的地形地貌
最小的是就是海南省,3.3萬平方公里,比它大一點的是臺灣省,3.6萬平方公里。但它們是兩個島,如果算上海域面積,那又會很大。臺灣目前并沒有被我國實際控制,而海南島是在1988年才從廣東省分離出去的。所以,我國陸地省份中面積最小的不是臺灣,也不是海南,而是位于西北地區(qū)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夏的五個地級市
西北地廣人稀,省區(qū)貌似都很大,比如新疆、青海、甘肅等省,面積都不小,但寧夏卻是個特殊存在,它只有6.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中面積最小的。
寧夏博物館
寧夏只有新疆的25分之一,內蒙古的18分之一,連東部地區(qū)的江、浙二省都比它大上不少。寧夏也是我國除臺灣、海南外唯一一個面積小于10萬平方公里的省區(qū)。人家海南、臺灣都是島嶼,面積小沒辦法,畢竟一個島就這么大。而寧夏卻地處西北廣袤之地,委實不應該這么小,您說對吧?
寧夏政區(qū)圖,五個市一目了然
寧夏雖小,卻也五臟俱全,它轄五個地級市,9個市轄區(qū),2個縣級市,11個縣,共計22個縣級行政區(qū),241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
五個地級市為: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wèi)市。
銀川市——應慶區(qū)、西夏區(qū)、金鳳區(qū)、靈武市、永寧縣和賀蘭縣。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惠農區(qū)、平羅縣。
吳忠市——利通區(qū)、紅寺堡區(qū)、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
固原市——原州區(qū)、涇源縣、彭陽縣、西吉縣、隆德縣。
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中寧縣、海原縣。
銀川市
寧夏周圍的三個省區(qū)——內蒙古、甘肅和陜西的面積都比它大得多。內蒙古、甘肅、陜西的面積分別為118萬、42.5萬、20.5萬平方公里,分別是寧夏的18倍、6.5倍和3倍。
寧夏為何這么小呢?它又為何叫寧夏呢?
寧夏羅山自然保護區(qū)
寧夏是古代西夏國所在地,對!就是《天龍八部》中虛竹入贅招婿的西夏國。魏晉時期,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建立大夏朝,后被北魏拓拔氏所滅,北魏在此地設夏州,這是寧夏最早的雛形。
黃河從沙漠中蜿蜒綿亙,是一大奇觀
五代十國時期,由鮮卑族和羌族融合而來的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家族,在此地再建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因大夏位于中原王朝以西,所以史稱西夏。
金秋的六盤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紅
西夏從公元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jié)度使時開始算起,到1227年被蒙元所滅,經歷12位皇帝346年,與北宋、遼國、金朝并立。西夏的12位皇帝分別是:太祖李繼遷、太宗李德明、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諒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順、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純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頊、獻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寧夏的旅游景點
元朝滅西夏后,取“夏地安寧”之意,故名寧夏。
在古代,寧夏并不小,元朝所設立的寧夏府,幅員遼闊,包括甘肅和陜西一部分。明朝時,寧夏是九邊重鎮(zhèn)之一,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后方基地,朱元璋在此設立寧夏衛(wèi),隸屬于陜西省布政使司節(jié)制,級別略遜于省級。
寧夏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清初,寧夏改由甘肅節(jié)制。乾隆年間,寧夏發(fā)生大地震,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建筑都被毀于一旦。朝廷緊急下?lián)苜c災錢糧,幫助寧夏重建家園,但恢復元氣需要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此時的寧夏,先稱寧夏道,后又稱寧夏府。
所以從明清開始,寧夏先后隸屬于陜西和甘肅。而寧夏周邊回族人的聚攏,就發(fā)生于乾隆、嘉慶年間。
寧夏沙湖5A級旅游景區(qū)
清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備受列強欺凌,僅在西北地區(qū)就丟失了大片國土,沙俄對新疆地區(qū)虎視眈眈,先后多次侵占天山南北各地,還慫恿新疆地方勢力鬧獨立。好在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了避免戰(zhàn)時整個省區(qū)發(fā)生崩盤,有必要將一個省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所以,從清末開始,甘肅開始被分割,部分地區(qū)分別劃歸周圍的幾個省。寧夏也漸漸地具備了獨立為省的內外部條件。
寧夏黑山峽谷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北洋政府在西北之地建立了察哈爾、綏遠和熱河三個特別行政區(qū),但卻沒有真正建省。中原大戰(zhàn)時,蔣介石為了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搞了一場“削藩”鬧劇:要求每個省最多只能保留三個師兵力,超出部分必須裁撤。割據西北的馮玉祥當時擁有20萬西北軍,盤踞甘肅、陜西二省,地盤很大,為了能多保存一些軍隊,就將甘肅拆為兩部分,寧夏從甘肅獨立出去自建一個省。這樣一來,三個省就能保留下來9個師的番號,雖然也要裁撤一部分軍隊,但還能勉強接受。
馮玉祥與蔣介石
1928年10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第159次會議決定,將原屬于寧夏道的老八縣與寧夏護軍使轄地合并,建立寧夏省,省會定在銀川。寧夏就此與甘肅從法理上分開,徹底變成了一個省區(qū)。與此同時,綏遠省、熱河省和察哈爾省也宣布成立,此四省統(tǒng)稱為“塞北四省”。
寧夏金沙島旅游景點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4年,寧夏再次被并入甘肅省,熱河、綏遠和察哈爾三個省也同時被撤銷。1958年,由于寧夏地區(qū)的回族同胞越來越多,設立自治州、自治鄉(xiāng)也無法徹底解決,為了照顧回族同胞,國家于是決定在西北地區(qū)設立一個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委拿出方案,以下轄的銀川專區(qū)、吳忠和固原兩個自治州,再加上平涼地區(qū)的德隆、涇源2縣,合并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自治區(qū)領導機關設在銀川。這就是而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前身。不過,此時的寧夏,面積已經大大縮水了,僅有6.64萬平方公里,還沒有重慶市大。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因此,寧夏在歷史上與甘肅密不可分,也與陜西藕斷絲連。從地圖上看寧夏和甘肅,寧夏有超過一半的邊界與甘肅接壤,基本上是被甘肅所環(huán)繞;而甘肅最東邊嵌入陜西的一塊挾裹著寧夏,北邊還有一小段與外蒙古接壤,把內蒙與新疆分開。南邊的“小江南”地區(qū)緊靠九寨溝。以河西走廊為界,甘肅分開了蒙、藏兩區(qū),行政區(qū)劃圖非常的巧妙。
寧夏旅游景點
寧夏雖然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的意義遠比從地圖上看到的轄區(qū)更非凡。而且,由于寧夏的建立,甘肅從胖面包變成了瘦排骨,寧夏變成了橫跨我國東西部的西北重鎮(zhèn)。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
此外,寧夏也是我國最低調的一個省區(qū)!低調得讓人們似乎忽視了它的存在。長期以來,由于地理因素加之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寧夏相對來說比較封閉。它西邊是賀蘭山、屈吳山組成的綿延起伏的山脈群和騰格里沙漠;南邊是高大巍峨的六盤山;北邊是毛烏素沙漠,只有與陜西、甘肅接壤的東南部是平原地帶。
銀川夜景
寧夏還有一個特點:它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遍地黃沙、荒漠,與新疆、青海和甘肅不同,寧夏的南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峻嶺,北部則被稱為“塞上江南”!銀川平原是河套平原的組成部分,由于黃河水的灌溉,寧夏北部湖泊眾多,自古就有“72連湖”之說,濕地面積高達四萬公頃,自然湖泊群有200個,面積達100公頃以上的湖泊就有20多個。銀川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民國時期的寧夏省政府駐地
寧夏之所以變成了今天的模樣,是幾百年來經歷了與甘肅和陜西的分分合合。它低調務實,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默默地矗立于西北之地。寧夏的地理形狀像個中間大、兩頭尖的棗核,九曲回腸的黃河從北部穿過。寧夏的五個地級市中,有四個都在黃河邊,只有固原市處在南部群山萬壑中。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輪廓圖
寧夏雖小,卻是我國一個重要的自治區(qū)。它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地形地貌,河流、沙漠、湖泊、草原、高山、峽谷、丘陵。寧夏人既憨厚、豁達、包容,又耿直、堅強,寧折不彎。看到這里,是不是想去寧夏轉一圈呢?
2、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地處西北廣袤之地
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166萬平方公里),第二大的是西藏(122萬平方公里),第三大的是內蒙古(118萬平方公里),第四大的是青海(72萬平方公里),第五大的是四川(48萬平方公里)。
新疆與寧夏的大小比較
這五個省區(qū)的面積加起來,高達52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55%。
那么,我國面積最小的省份是哪個呢?
寧夏的地形地貌
最小的是就是海南省,3.3萬平方公里,比它大一點的是臺灣省,3.6萬平方公里。但它們是兩個島,如果算上海域面積,那又會很大。臺灣目前并沒有被我國實際控制,而海南島是在1988年才從廣東省分離出去的。所以,我國陸地省份中面積最小的不是臺灣,也不是海南,而是位于西北地區(qū)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夏的五個地級市
西北地廣人稀,省區(qū)貌似都很大,比如新疆、青海、甘肅等省,面積都不小,但寧夏卻是個特殊存在,它只有6.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五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中面積最小的。
寧夏博物館
寧夏只有新疆的25分之一,內蒙古的18分之一,連東部地區(qū)的江、浙二省都比它大上不少。寧夏也是我國除臺灣、海南外唯一一個面積小于10萬平方公里的省區(qū)。人家海南、臺灣都是島嶼,面積小沒辦法,畢竟一個島就這么大。而寧夏卻地處西北廣袤之地,委實不應該這么小,您說對吧?
寧夏政區(qū)圖,五個市一目了然
寧夏雖小,卻也五臟俱全,它轄五個地級市,9個市轄區(qū),2個縣級市,11個縣,共計22個縣級行政區(qū),241個街道鄉(xiāng)鎮(zhèn)。
五個地級市為: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wèi)市。
銀川市——應慶區(qū)、西夏區(qū)、金鳳區(qū)、靈武市、永寧縣和賀蘭縣。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惠農區(qū)、平羅縣。
吳忠市——利通區(qū)、紅寺堡區(qū)、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
固原市——原州區(qū)、涇源縣、彭陽縣、西吉縣、隆德縣。
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中寧縣、海原縣。
銀川市
寧夏周圍的三個省區(qū)——內蒙古、甘肅和陜西的面積都比它大得多。內蒙古、甘肅、陜西的面積分別為118萬、42.5萬、20.5萬平方公里,分別是寧夏的18倍、6.5倍和3倍。
寧夏為何這么小呢?它又為何叫寧夏呢?
寧夏羅山自然保護區(qū)
寧夏是古代西夏國所在地,對!就是《天龍八部》中虛竹入贅招婿的西夏國。魏晉時期,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建立大夏朝,后被北魏拓拔氏所滅,北魏在此地設夏州,這是寧夏最早的雛形。
黃河從沙漠中蜿蜒綿亙,是一大奇觀
五代十國時期,由鮮卑族和羌族融合而來的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家族,在此地再建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因大夏位于中原王朝以西,所以史稱西夏。
金秋的六盤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紅
西夏從公元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jié)度使時開始算起,到1227年被蒙元所滅,經歷12位皇帝346年,與北宋、遼國、金朝并立。西夏的12位皇帝分別是:太祖李繼遷、太宗李德明、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諒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順、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純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頊、獻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寧夏的旅游景點
元朝滅西夏后,取“夏地安寧”之意,故名寧夏。
在古代,寧夏并不小,元朝所設立的寧夏府,幅員遼闊,包括甘肅和陜西一部分。明朝時,寧夏是九邊重鎮(zhèn)之一,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后方基地,朱元璋在此設立寧夏衛(wèi),隸屬于陜西省布政使司節(jié)制,級別略遜于省級。
寧夏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清初,寧夏改由甘肅節(jié)制。乾隆年間,寧夏發(fā)生大地震,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建筑都被毀于一旦。朝廷緊急下?lián)苜c災錢糧,幫助寧夏重建家園,但恢復元氣需要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此時的寧夏,先稱寧夏道,后又稱寧夏府。
所以從明清開始,寧夏先后隸屬于陜西和甘肅。而寧夏周邊回族人的聚攏,就發(fā)生于乾隆、嘉慶年間。
寧夏沙湖5A級旅游景區(qū)
清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備受列強欺凌,僅在西北地區(qū)就丟失了大片國土,沙俄對新疆地區(qū)虎視眈眈,先后多次侵占天山南北各地,還慫恿新疆地方勢力鬧獨立。好在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了避免戰(zhàn)時整個省區(qū)發(fā)生崩盤,有必要將一個省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所以,從清末開始,甘肅開始被分割,部分地區(qū)分別劃歸周圍的幾個省。寧夏也漸漸地具備了獨立為省的內外部條件。
寧夏黑山峽谷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北洋政府在西北之地建立了察哈爾、綏遠和熱河三個特別行政區(qū),但卻沒有真正建省。中原大戰(zhàn)時,蔣介石為了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搞了一場“削藩”鬧劇:要求每個省最多只能保留三個師兵力,超出部分必須裁撤。割據西北的馮玉祥當時擁有20萬西北軍,盤踞甘肅、陜西二省,地盤很大,為了能多保存一些軍隊,就將甘肅拆為兩部分,寧夏從甘肅獨立出去自建一個省。這樣一來,三個省就能保留下來9個師的番號,雖然也要裁撤一部分軍隊,但還能勉強接受。
馮玉祥與蔣介石
1928年10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第159次會議決定,將原屬于寧夏道的老八縣與寧夏護軍使轄地合并,建立寧夏省,省會定在銀川。寧夏就此與甘肅從法理上分開,徹底變成了一個省區(qū)。與此同時,綏遠省、熱河省和察哈爾省也宣布成立,此四省統(tǒng)稱為“塞北四省”。
寧夏金沙島旅游景點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4年,寧夏再次被并入甘肅省,熱河、綏遠和察哈爾三個省也同時被撤銷。1958年,由于寧夏地區(qū)的回族同胞越來越多,設立自治州、自治鄉(xiāng)也無法徹底解決,為了照顧回族同胞,國家于是決定在西北地區(qū)設立一個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委拿出方案,以下轄的銀川專區(qū)、吳忠和固原兩個自治州,再加上平涼地區(qū)的德隆、涇源2縣,合并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自治區(qū)領導機關設在銀川。這就是而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前身。不過,此時的寧夏,面積已經大大縮水了,僅有6.64萬平方公里,還沒有重慶市大。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因此,寧夏在歷史上與甘肅密不可分,也與陜西藕斷絲連。從地圖上看寧夏和甘肅,寧夏有超過一半的邊界與甘肅接壤,基本上是被甘肅所環(huán)繞;而甘肅最東邊嵌入陜西的一塊挾裹著寧夏,北邊還有一小段與外蒙古接壤,把內蒙與新疆分開。南邊的“小江南”地區(qū)緊靠九寨溝。以河西走廊為界,甘肅分開了蒙、藏兩區(qū),行政區(qū)劃圖非常的巧妙。
寧夏旅游景點
寧夏雖然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的意義遠比從地圖上看到的轄區(qū)更非凡。而且,由于寧夏的建立,甘肅從胖面包變成了瘦排骨,寧夏變成了橫跨我國東西部的西北重鎮(zhèn)。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
此外,寧夏也是我國最低調的一個省區(qū)!低調得讓人們似乎忽視了它的存在。長期以來,由于地理因素加之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寧夏相對來說比較封閉。它西邊是賀蘭山、屈吳山組成的綿延起伏的山脈群和騰格里沙漠;南邊是高大巍峨的六盤山;北邊是毛烏素沙漠,只有與陜西、甘肅接壤的東南部是平原地帶。
銀川夜景
寧夏還有一個特點:它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遍地黃沙、荒漠,與新疆、青海和甘肅不同,寧夏的南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峻嶺,北部則被稱為“塞上江南”!銀川平原是河套平原的組成部分,由于黃河水的灌溉,寧夏北部湖泊眾多,自古就有“72連湖”之說,濕地面積高達四萬公頃,自然湖泊群有200個,面積達100公頃以上的湖泊就有20多個。銀川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民國時期的寧夏省政府駐地
寧夏之所以變成了今天的模樣,是幾百年來經歷了與甘肅和陜西的分分合合。它低調務實,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默默地矗立于西北之地。寧夏的地理形狀像個中間大、兩頭尖的棗核,九曲回腸的黃河從北部穿過。寧夏的五個地級市中,有四個都在黃河邊,只有固原市處在南部群山萬壑中。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輪廓圖
寧夏雖小,卻是我國一個重要的自治區(qū)。它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地形地貌,河流、沙漠、湖泊、草原、高山、峽谷、丘陵。寧夏人既憨厚、豁達、包容,又耿直、堅強,寧折不彎。看到這里,是不是想去寧夏轉一圈呢?
本文關鍵詞: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公頃,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寧夏的面積是多少?,寧夏實際面積大約是多少。這就是關于《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為何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xù)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寧夏的實際面積是多少,為何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http://eshow365.cn/3-3385-0.html 內容來自互聯(lián)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