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43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2、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1、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到的知識也會不牢固。君子以忠信為主,身邊朋友沒有不如自己的。有了過錯不要害怕改正。”
逐句解釋: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重:莊重、穩重。
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牢固。指人應該莊重,不輕浮。
主忠信
以忠信為主。指君子辦事忠誠、講究信用。
無友不如己者
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這句話歷來爭議很多,有多種解釋。第1種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有點邏輯不通;第2種是身邊沒有朋友不如自己的,類似“三人行必有我師”,能看到他人優點;第3種是指不跟自己志趣不同的人交友,似乎也不合情理;第4種是指不跟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以便結合上句。這幾種解釋都各有道理,我傾向于第2種“沒有朋友不如自己”的解釋,也就是說如果修身養德、心懷坦蕩,那就能發現朋友各有所長。
過則勿憚改
過:過錯、過失。
憚(dàn):忌憚、害怕、畏懼。
做事難免會出錯,不要擔心做錯了,有錯改了就好。
心得總結:
本篇孔子還是教導人應該有怎么樣的行為舉止,怎么樣做才是一個君子的行為。
孔子提出君子當以厚重為主,不能輕浮,否則就會失去威嚴,所學的東西也就不會牢固。這個“學”更多的是指修身養性的品行。試想,人如果散漫隨意、舉止輕浮、朝三暮四,那怎么可能有穩固、可靠的品行呢?
孔子還提出君子當講究忠誠、信用。當你這樣做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就能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很優秀,沒有不如自己的。
“過則勿憚改”是指對待錯誤和過失要及時改正。對于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應該保持謙虛進步的態度,切忌將錯就錯。
孔子的思想把君子從內到外的修養聯系了起來。一個人如果內心穩重,則神情威嚴,使人感到可信、可靠。反之,如果一個人內心散漫,則會舉止輕浮,使人覺得不可靠。可靠的人出了錯誤,會敢于改正,而不會害怕面對缺點。
2、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
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
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于《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本文關鍵詞:三人行必有我師 翻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三人行必有我師解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翻譯現代漢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翻譯。這就是關于《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翻譯,理解《論語》第一篇第8節-君子不重則不威":http://eshow365.cn/3-82643-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常德石門地圖,清朝時湖南地區行政區劃圖
- 下一篇: 2023金牛年哪個月出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