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真的很接地氣了……哈哈哈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0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guān)于【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哦。
內(nèi)容導(dǎo)航:1、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這張自帶東北口音的通知,真的很接地氣了……哈哈哈2、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腦子里殘留的哈爾濱話1、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這張自帶東北口音的通知,真的很接地氣了……哈哈哈
我們東北的醫(yī)院,真的很接地氣耶。今天看到這張通知,遼嬸兒我……
并沒有看出哪里不對!
是的,這個笑點對于東北本地人來說,并不好使
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看了半天也沒找到笑點,直到點開評論……
這個通知的親切程度,讓人想起了哈爾濱晚上小攤的——
——有事請“嗯”鈴
——嗯!
我們的日常洗腦系列還包括
下圖特供吉林和黑龍江的小伙伴
就連外國企業(yè)到了東北,也要換成鄉(xiāng)愛字幕組
接地氣的東北小標(biāo)語均來自東北話這門博大精深的方言。
東北話兩大優(yōu)點:發(fā)音方式簡單、發(fā)音接近普通話。這就意味著,它是一門具有高接受度和傳播度的方言。
因此,我們才敢說,在寢室放一個東北同學(xué),四年后還你一個家鄉(xiāng)……
東北話,一個不得不服的方言。
其實呢,東北人并不是不會說普通話,接受過九年義務(wù)教育的小伙伴,口語發(fā)音和平翹舌完全不在話下。像黑龍江話的東北口音本身就很輕,哈爾濱話更接近于普通話。
但為什么大家喜歡東北話呢?除了家鄉(xiāng)親切的語言環(huán)境還有,發(fā)音實在很省力(感受一下拼音“r”和“y”的發(fā)音,是不是感覺后者更好出口?)。
有個段子是,東北朋友和福建朋友玩成語接龍:
東北朋友先來:心心相印
……yin…yin……印賊做父!
福建朋友搶答:……h(huán)u…h(huán)u……互相傷害!
東北朋友毫不示弱!答道:
……h(huán)ai…h(huán)ai……害想咋滴!
……di…di……滴了算卦!
不分晝夜
……ye…ye……夜火朝天!
旗鼓相當(dāng)
……dang…dang………當(dāng)銀不樣!
emmm……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概括出了東北方言的發(fā)音特點……
東北人說話的四大特點
1_東北話普遍三聲比較多;很多在普通話中不讀三聲的字東北人習(xí)慣讀三聲,比如:脊(ji3)梁、撇(bie3)開、媳(xi3)婦兒、中國(guo3);
2_大部分東北人都不說r這個音,r聲母的字他們多會讀成y聲母,比如:東北人(yin)、吃肉(you);
3_都說四川人平翹舌不分,其實很多東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這個情況在東北也比較復(fù)雜,有的地區(qū)的人都讀zcs,有的都讀zh、ch、sh,還有部分人混著讀。
4_東北人習(xí)慣把o為韻母的字讀成e,比如:薄(be)荷、破(pe)爛兒;在東北,還有不少人會把普通話里首字為一聲、末字為四聲的兩字詞讀成首字二聲、末字輕聲,比如:干凈(gan2jing)、東西(dong2xi)、機(jī)器(ji2qi)。
除了發(fā)音和語調(diào)以外,東北話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詞,很多常用的詞都是普通話里沒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撥楞蓋兒(膝蓋)、埋汰(不干凈)、嘮嗑(聊天)、別扒瞎(說瞎話)、溜號(走神)等等。
如今的東北話是怎么形成的?
雖然東北話很有特點,不過相比于其他地區(qū)的方言,它跟北京話、普通話是最為接近的,甚至很多研究方言的學(xué)者把東北官話跟北京官話歸到一類。
不僅如此,如今的東北話里很多詞來自于其他方言。山東方言中的刀魚(帶魚)、炮仗(鞭炮)、嫌乎(嫌棄)和京、冀方言中半兒拉(一半)、捯飭(打扮)、開瓢兒(打破腦袋)如今都成了東北人的常用詞。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得從東北話的形成說起。
明朝開始加強(qiáng)對東北管理,朱元璋時期,有軍人和家屬約39萬人定居于此。明中期(1542-1578)有200萬人從山東劃船到東北。
到了清朝,大量滿族人跟著皇上南下來北京。雖然清政府對東北有封禁政策,但這也阻攔不了關(guān)內(nèi)人對東北的向往,慢慢地,東北地區(qū)的漢人超過了包括滿族在內(nèi)的其他民族,漢語也開始占了上風(fēng)。
如今東北官話的形成主要源于晚清民國時期的兩次移民。從晚清開始,清政府缺錢了,于是對東北采取了開禁放墾的政策,大量河北、山東的老百姓開始闖關(guān)東。
有研究顯示,晚清50年時間中,從關(guān)內(nèi)移到東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萬。這么多移民讓漢語在東北成為了絕對的霸主,不少滿族人會說漢語,卻不會說滿語。
民國成立后的20年,東北又迎來了第二次闖關(guān)東熱潮,這次又有1000多萬人口來到東北。兩撥移民以山東人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東、河北方言成為如今東北話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雖然兩次大移民使?jié)h語取代了滿語,不過東北方言和地名還是保留了很多滿語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元素。在東北,捉迷藏被說成是“藏貓”,這里的貓就來自滿語,是樹叢的意思。
清代鴻遠(yuǎn)堂刻本《滿漢字書經(jīng)》
吉林(這里指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在滿語中有沿的意思,烏拉指江,吉林因在松花江邊上得名。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這一地名來自達(dá)斡爾語,有邊疆、天然牧場之意。
事實上,在東北地區(qū),也不是所有人都說東北官話。
最多一撥不說東北話的東北人來自遼東半島,也就是遼寧營口、丹東、大連一帶,他們所說的是膠遼官話,跟青島、煙臺、威海屬于同一方言區(qū)。
自成一片的膠遼官話
遼寧朝陽位于遼寧省的最西邊,以前屬于熱河省轄區(qū),直到1956年劃入遼寧省,這里的人一直都說北京官話。
最后,讓我們一同朗讀:
2、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腦子里殘留的哈爾濱話
#家鄉(xiāng)留在你身上的痕跡#
“這人上禮拜還好還好好的呢,咋說體蹬就體蹬了呢?”
體蹬,也可理解為“蹄蹬”,即蹬蹄子了,蹬腿了,沒了,去世了,死亡了。
人們對死亡有種種隱晦曲折的說法—— 作古,逝世,到那邊去了,見閻王了,永別了,駕鶴西去,等等。其中也不乏詼諧幽默的說法。例如,伸腿兒:
“我們軍門伸腿去了,家下沒有做主的人。”(《官場現(xiàn)形記》)
為什么要用“伸腿”來代表死亡呢?因為人死后一般都身體僵硬、僵直,所以腿也伸得直直的。蹬腿兒,體蹬,蹄蹬,也都是這個意思。
天津人生性幽默,對于死亡也不例外。
天津人管死亡叫“哏兒屁著涼”。一個本來沉重的話題,被說得輕描淡寫,仿佛得了一回感冒似的。
人們往往用隱語或調(diào)侃語來代替那個可怕的字眼,為的是淡化哀傷,稀釋悲傷。
哈爾濱人所說的“體蹬”,是一種獨出心裁的創(chuàng)造性詞匯。兩腿一蹬,挺了,直了,僵了,硬了,人由歡蹦亂跳歸于僵直不動,由鮮活變成死寂,雖可懼、陰森,卻又合乎自然法則。生老病死,新陳代謝,世人皆逃不出這個定律。因此,不必過度苦惱傷悲,應(yīng)積極面對。
體蹬,也可以轉(zhuǎn)義為“完了”“壞事了”“糟糕”等等:
“哎呀媽呀,這可咋整?你瞅瞅體蹬了不是?”
本文關(guān)鍵詞:哈爾濱說什么方言,哈爾濱話屬于什么方言,哈爾濱人說的是什么話,哈爾濱方言特點,哈爾濱方言怎么說。這就是關(guān)于《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真的很接地氣了……哈哈哈》的所有內(nèi)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xù)關(guān)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wǎng)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quán)申明
本文" 哈爾濱話最大的特點,真的很接地氣了……哈哈哈":http://eshow365.cn/3-8123-0.html 內(nèi)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自行判斷內(nèi)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