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66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今天乾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蘇格蘭為何想從英國獨立?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是英國侵略蘇格蘭2、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蘇格蘭為什么一直想獨立1、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蘇格蘭為何想從英國獨立?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是英國侵略蘇格蘭
6月14日,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發起了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的宣傳造勢活動,她認為“脫英”會讓蘇格蘭的經濟狀況更好。
蘇格蘭為什么想從英國獨立呢?因為700年前蘇格蘭和英國就不是一個民族。
首先要了解下英國的國土構成和民族分布。英國和日本一樣是亞歐大陸東西兩邊的兩個大島國,日本是獨立民族大和族;而英國就很復雜: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分為英格蘭人、威爾士人、蘇格蘭人以及愛爾蘭人。
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誕生以前,英倫三島就是不同的政治實體。
蘇格蘭在不列顛島北部,西北臨大西洋,東瀕北海,南為英格蘭和愛爾蘭海。面積78772平方公里,約占大不列顛島面積的三分之一,人口524.21萬,主要為凱爾特人。首府愛丁堡。風笛、格子裙、高爾夫和威士忌是蘇格蘭人的標志。
公元9世紀,蘇格蘭王國誕生,這個王國整整持續了800多年。此后幾百年,南部的英格蘭王國不斷入侵蘇格蘭,這簡直就是世仇民族了。英格蘭和蘇格蘭最知名的戰爭是蘇格蘭獨立戰爭。1296年,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長腿愛德華)入侵并吞并了蘇格蘭,蘇格蘭人經過30多年的斗爭,在威廉·華萊士、羅伯特·布魯斯的帶領下,擊敗了英格蘭人重獲獨立。梅爾吉布森導演的美國電影《勇敢的心》講的就是這段歷史。
直到1603年,杰出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因為沒有子嗣,他的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斯一世,蘇格蘭和英格蘭形成共主聯邦。1707年安妮女王使蘇格蘭放棄獨立地位,而成為一個統一的不列顛王國。蘇格蘭成了英國的附庸,但有自治的管理體系。到今天也就312年的歷史。
在三百年里,蘇格蘭人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傳統,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意識。由于自主權較大,很多蘇格蘭人并不認同英國的統治。因此,在合并入英國后,蘇格蘭掀起了很多次獨立公投運動。
蘇格蘭獨立公投:讓首相都落淚了
現代意義上的蘇格蘭獨立運動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一戰讓很多歐洲民族取得了獨立,這激發了蘇格蘭人的民族意識。而二戰,英國為了團結蘇格蘭又給了他更大的自主權。上世紀90年代托尼·布萊爾當選首相,也為自己的老家爭取到更大的自治權利。蘇格蘭地方議會的成立,使得英國政府對蘇格蘭只有外交和國防權,而不能過問地方事務。
蘇格蘭國旗
《星期日電訊報》曾就蘇格蘭做過調查問卷。52%的蘇格蘭人支持蘇格蘭獨立,而認為蘇格蘭該獨立的英格蘭人更多,比例達到59%。有趣的是,英格蘭人也支持蘇格蘭獨立,理由是蘇格蘭占據了太多國家財力。
米然達可兒貌似有蘇格蘭血統
蘇格蘭獨立公投一直在繼續。2014年9月19日,蘇格蘭第一次獨立公投。當時的英國卡梅倫為了挽留蘇格蘭,親自跑到蘇格蘭東北部城市阿伯丁。他動情呼吁蘇格蘭人不要和英國“離婚”,甚至淚灑當場,呼吁蘇格蘭人拯救“英國”。計票結果公布,55.8%、共1877252名選民對獨立說“不”。宣告第一次公投失敗。卡梅倫的演技挽救了大英帝國啊。
然而面對英國脫歐,蘇格蘭人又再次玩起了公投大戲。脫歐不僅影響歐洲大陸,對蘇格蘭也有巨大的經濟影響。2022年的蘇格蘭將何去何從?拭目以待吧!
2、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蘇格蘭為什么一直想獨立
最近,隨著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不惜采取“政變”手段,推動英國“硬脫歐”。于是本身對脫歐就頗有微詞的蘇格蘭人民不同意了,又鬧事了,也想要公投,從此脫離英國獨立。
為什么說“又”呢?因為蘇格蘭在2014年就已經公投過一次是否離開英國獨立。當時有55%的民眾投反對票,將蘇格蘭留在了英國。現在,才過去5年時間,蘇格蘭人民又雙要再次祭出“公投”的神器。
其實不僅僅是蘇格蘭,連愛爾蘭、威爾士,這些其他聯合王國成員,英國都從未“喂熟”過。
前段時間剛從威爾士旅游回來,在和當地居民聊天時,談到了一些在威爾士的禁忌,其中之一就是:千萬不要稱呼他們“English”(英格蘭人)!因為他們是“Welsh”(威爾士人)!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獨立性”,這一點蘇格蘭更加明顯。
從中國大一統的角度看,英國,或者說“聯合王國”在這方面做得太差了。這一點,從他們的國家名稱上就可以看出。
一、關于英國的名稱及其地理冷知識
1.“UK”(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現在我們普遍意義上的“英國”,就是聯合國“五常”之一的那個。從字面意思上看,英國即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王國”組合而成。
所以你去世界上任何一個機場,上面顯示英國的航班信息時,地名寫的是UK,而不可能是England。
2.“Great Brian”(大不列顛)=“Britain”(不列顛)=“Enland”(英格蘭) “Wales”(威爾士) “Scotland”(蘇格蘭)
這其實是“英倫三島”的最主要的那個大島部分,沒有包含愛爾蘭和北愛爾蘭,主要是英爾蘭、威爾士和蘇格蘭。
所以從英國的國名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由四個不同的“王國”捆綁起來的一個名副其實的“聯合王國”。這些“王國”本身就有很強的獨立性,不管是從民族成分上,語言上,習俗上,宗教上。
在中國唯一和英國類似的情況,只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天下雖有共主周天子,但各諸侯國都有獨立的政府,有軍隊,自己收稅,甚至可以鑄幣。
之后隨著秦統一天下,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國大勢便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說。一旦合,則必然是中央集權;即使分,各路諸侯也都是奔著統一天下去的,斷無英國這樣容忍松散的王國存在的可能。
而英國面臨的情況更復雜,因為蘇格蘭和英格蘭是完完全全的“不同國家”,沒有內在統一性。
英格蘭&蘇格蘭根本就是“兩國人”
二、造成蘇格蘭強獨立性的政治和文化原因
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謂是兩種人類不同發展思路或哲學所致。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走得通的國家模式,就是西方的民主制和伊斯蘭世界的政教合一制,以及東方的儒家文化制。后兩者都是走的大一統的路子,前者則是分散聯合路子,而英國就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的代表。
西方民主制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城邦制。當時在地中海沿岸分布著很多不同的小邦國,他們普遍國力較小,無法吞并別國。
再加上地中海地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種植糧食,但由于陽光充沛,反而適合種橄欖、葡萄等經濟作物。于是那些無法種糧食的地方,就用這些經濟作物和那些適合種糧食的地方進行貿易。
而地中海良好的航行條件又使得這種貿易行為很容易發生,于是商品經濟產生了,大家開始做生意。但做生意就有風險,萬一遇到賣假貨的怎么辦?萬一遇到第一次交易的是陌生人,大家互相不信任怎么辦?到底如何高效地與陌生人貿易,并避免欺詐行為呢?久而久之,大家互相約定一些規矩,并只和講規矩的人做生意,對于那些不講規矩的,朋友圈一律拉黑。于是契約精神產生了。
最終,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誕生了,其精髓就在大家實力保持均勢,一切商量著來,法制大于人治。
正是因為西方民主政治的這些特點,英國始終保持這對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的高度“寬容”,允許他們非常高度的獨立性和自治。
蘇格蘭擁有自己的民族節日,擁有自己的議會,甚至自己發行的貨幣(發行量受倫敦控制)。可以說,除了軍隊和外交,蘇格蘭已經相當于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么既然蘇格蘭已經擁有這么多好處了,為什么還要想著獨立呢?這就要從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千年糾纏說起了。
三、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愛恨糾纏史
英格蘭和蘇格蘭其實最早是兩條線上獨自發展的文明。前者源自偉光正的古羅馬,后者則來自北方蠻族,因此英格蘭從此自帶主角光環,自視高人一等。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筆者按二者關系中的重大轉折點,把這段歷史分為三個時期。
1 兩兄弟初次被征服,同被一個外來者兩者其實一直河水不犯井水,直到遇到了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威廉有很多名字,比如“雜種”、“私生子”,但最后卻被冠以“征服者”之稱。
他嚴格意義上,其實是法國人,同時還是“諾曼底大公”。對的,即二戰時“諾曼底登陸”的那個“諾曼底”。
要解釋為什么一個法國人可以成為英格蘭國王,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說清楚的,這也為后來英法百年戰爭埋下伏筆。
而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的過程,簡直就是一部宮廷奪嫡大戲。但這里我們還是重點講蘇格蘭,所以這部分雖然很精彩,也要快速略過。
簡而言之,威廉最后奪嫡成功,進而橫掃英格蘭和蘇格蘭,完成了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成為史上第一位英格蘭國王,也成為了英國諾曼王朝的開國之君,其在英國的歷史地位和咱們的秦始皇差不多。
這時,原來的蘇格蘭國王已經歸順,因此并沒有被殺掉。等到他去世后,其擁有繼承權的有兩個兒子,蘇格蘭和英格蘭各自有自己心儀的人選。后來英格蘭中意的人回蘇格蘭繼承王位,但不久后被蘇格蘭貴族謀殺。
英格蘭和蘇格蘭千年糾葛正式拉開帷幕。
此后200年間,蘇格蘭王位紛爭不斷,而這背后始終有著英格蘭的影子,英格蘭人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或明或暗地插手蘇格蘭王位之爭。
2 再次被征服,與無休止的反抗這時又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英格蘭君主,長腳王愛德華一世 (Edward I,The Longshanks)。
他是一位野心與能力兼備的英格蘭國王,在1296年——1328年的對蘇格蘭的戰斗中,再次徹底征服了蘇格蘭。也正是在這次戰爭中,誕生了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中古蓋爾語:Uilliam Uallas;現代蘇格蘭蓋爾語:Uilleam Uallas)
這段歷史,也被好萊塢改變成了著名影片《勇敢的心》,而華萊士更是成為了蘇格蘭精神的象征。
他有一段關于自由的名言流傳至今:“告訴你的國王,威廉華萊士不會屈服于統治,當我活著時,所有蘇格蘭人都是! 告訴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許多事值得爭取,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帶著腳鏈,過奴隸的生活。”
當然,這部電影也因對于歷史的描繪多處嚴重失實,飽受批評。比如其中關于“初夜權”的描寫,據學者考據,并沒有實際發生。
在愛德華一世征服蘇格蘭的過程中,從一個叫斯昆的村莊掠走了象征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Stone of Scone),將它作為戰利品帶回倫敦。
“斯昆石”又稱“命運之石”,或“加冕石”,石頭程淡黃,呈長方形,長26英寸,寬16英寸,高11英寸,重336磅。據凱爾特人傳說,雅各看見天使時(圣經舊約創世記二十八10~22),正是頭枕此石,因此又名“雅各的枕頭”、“雅格的支柱”或者“酋長石”。
該石是古代蘇格蘭國王加冕時的“王座”。愛德華一世下令將“斯昆石”鑲嵌在一張精雕細刻的高背橡木椅上,以作為占領蘇格蘭的象征,這張椅子就是著名的“愛德華國王之椅”
該石之于蘇格蘭人,猶如傳國玉璽之于中國人。試問蘇格蘭人如何咽的下這口氣?這也進一步激起了蘇格蘭人不甘屈服于英格蘭人的心,在之后的歷史里,不斷重演獨立——被征服——獨立——再被征服的過程,直到兩個女人的出現,最終改變了一切。
3 仇恨也敵不過與血脈的力量這兩個女人就是瑪麗一世(Mary, Queen of Scots)和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她倆其實也是親戚,后者是前者的表姑。
瑪麗一世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她后來在二婚時,嫁給了她的另一個表弟達恩利勛爵(Lord Darnley),亨利·斯圖亞特(Henry Stuart/Stewart, Duke of Albany),并生下了一名英格蘭與蘇格蘭血脈融合的男嬰,詹姆士六世及一世(James I and James VI)。
這位國王有兩個稱號,因為他先是繼承了蘇格蘭國王,稱詹姆士六世(James VI)。然后等到英格蘭國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去世時,因其膝下并無子嗣,于是將英格蘭及愛爾蘭王位傳給這位表侄孫。
從此,一位蘇格蘭國王“兼并”了英格蘭和愛爾蘭,靠的不是戰爭和流血,而是血脈的力量。
從此,開啟蘇格蘭與英格蘭及愛爾蘭共主邦聯的時代,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從此形成共主聯邦(Union of Crown),雖然仍然是兩個獨立國家,但是元首和最高權力的掌控卻是同一個人。只不過,當時還沒有聯合王國的形式或者名稱。
1689年光榮革命之后,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位繼承曾經出現再度分化的可能。為了從此確立兩個地區的關系,君主立憲制下的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的議會達成協議,兩個國家的議會正式合并,兩個國家去除獨立稱號,改稱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1707年,兩國通過《聯合法案》構成了新成立的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也就此在法律上成為了英格蘭的依附,而蘇格蘭王國從此消失,其國祚長達八百余年。
從此蘇格蘭和英格蘭消停了好一段日子,直到2014年由蘇格蘭國家黨(the Scottish National Party)發起獨立公投。
最后總結一下:
蘇格蘭之所以一直有獨立的意愿,是有復雜的原因:
西方民主制度客觀允許一個長期半獨立的王國存在。蘇格蘭人民長期、反復的斗爭。英格蘭統治期間某些不得人心的舉措。缺乏長期大一統的思想。現代民粹思潮的影響及現實經濟利益的誘導。別看英國要不要就搞一個公投,從愛爾蘭,蘇格蘭,甚至是威爾士都“鬧過事”。但人家都實際上都是親戚,打碎骨頭連著筋。
況且英國作為國際政治老牌玩家,陰人無數的主,你能相信他們會真正被家里親戚陰?。
回顧千年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種種愛恨糾葛,越發覺得二者真正分手可能性不大,畢竟都在一個島上混了這么多年了,彼此脾氣都了解得透透的了。
所以不管怎樣,我們最好就是裝好小板凳,安心吃瓜便是。
本文關鍵詞:英國為什么還有蘇格蘭和英格蘭,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那么快,英格蘭為什么統治英國,英國為什么同意蘇格蘭獨立,為什么英國統治下的國家都好。這就是關于《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為什么英國統治蘇格蘭,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http://eshow365.cn/3-80393-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客廳風水十字繡(客廳十字繡圖案新款 大全)
- 下一篇: 害太歲生肖狗(屬狗的犯太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