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學派之一--陰陽家創始人是誰?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89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陰陽家是盛行于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并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陰陽家出于道家。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并世盛衰,因載其禨(礻幾)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其術皆此類也?!编u衍是戰國中期稷下學派的一個重要代表,他的學說偽托黃帝,說明鄒學即戰國中期的黃學。但這里的鄒學顯然為漢人所偽托,因為司馬遷說其“先序今以上至黃帝”, “今以上”是指漢武帝。不過,其主要理論“陰陽”、“五德終始”說確屬黃學思想 。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具體來講,又叫“五德相勝”說。對此, 《呂氏春秋·應同》記載較詳:“凡帝王(者) 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蟲寅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于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黃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元同氣 ?!?/p>
與鄒衍的“五德終始”說相并,還有一種“五色帝”說,即——白帝、赤帝、黑帝、黃帝等傳說。1972年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黃帝伐赤帝》對此有所談及:“孫子曰:‘[ 黃帝南伐赤帝至于□□( 這里的“ □”均為原簡缺字, 下同?!? ] ,戰於反山之原,右陰,順術,背沖,大滅有之。[ □年]休民, □,赦罪。東伐□帝,至於襄平,戰於平□,右陰,順術,背沖,大滅有之。[ □年]休民, □,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戰于□□,右陰,順術,背沖,大滅有之?!跄晷菝? □,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剛,戰于[ □□,右陰,順術,背沖,大滅有]之?!边@里的“五色帝”說也屬黃學思想。漢武帝封禪時,曾在“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并赤帝所,有司侍祠焉。”
又, 《淮南子·覽冥訓》載:“昔者黃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輔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正律歷之數,別男女,異雌雄,明上下,等貴賤,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孰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道不拾遺,市不豫賈,城郭不關,邑無盜賊,鄙旅之人相讓以財,狗彘吐菽粟于路,而無仇爭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風雨時節,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鷙鳥不塾搏,鳳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龍進駕,飛黃伏皂,諸北、儋耳之國,莫不獻其貢職。”這是關于黃帝用“正律歷”以治民的傳說。關于“正律歷”說,漢初統治者也一直在實行, 《史記·張丞相列傳》載,文帝時張蒼以明此被升為丞相:“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弗革。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至于為丞相,卒就之?!?/p>
此外,《漢書·郊祀志》還載:武帝“封禪”時,一些學者認為,古者“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漢帝亦當上封(禪),[上]封(禪) 則能仙登天矣。黃帝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君七千”;“中國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東萊山,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余歲然后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庭。”這是漢初與黃帝有關的“封禪”和對黃帝的偶像崇拜。
由此可見,先秦至漢初的黃學,除《黃帝四經》外,至少還應包括“陰陽”、“五德終始”、“五德相勝”、“五色帝”、“正律歷”、“封禪”說,和對黃帝其人的信仰等 。
五行
《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它也是關于宇宙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范疇系統。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克"。
五行學說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間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凡即具有生發,柔和特性者統屬于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于火;具有長養,發育特性者統屬于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于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于水。將人體的一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現象聯系起來,形成了聯系人體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及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附表一張,可見文末。
陰陽思想作為抽象概念,主要源于《老子》、《文子》、《黃帝四經》、《列子》、《莊子》、《易傳》是百家思想的發源之地,地球到今天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時期的先哲們腦海里只有天地,陰陽,晝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對立的,對立的結果則必有陰陽,我為陰則對立為陽,我為陽則對立為陰,尋找道的過程就是尋找人類起源的過程。
在自然觀上,利用《老子》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禹貢》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九州只是整個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認為中國為赤縣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胡適曾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大為贊嘆陰陽家的這一地理觀念);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洪范》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下面還會談到)說,認為歷代王朝的更替興衰均由五行所主運;在政治倫理上,亦"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歷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諸子百家學派之一--陰陽家創始人是誰?":http://eshow365.cn/3-77401-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大米和小麥誰的營養價值高
- 下一篇: 1500元左右的手機哪款性價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