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原來格律詩古體詩填詞的押韻各有不同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5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guān)于【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今天乾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哦。
內(nèi)容導(dǎo)航:1、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您知道古詩詞如何押韻嗎 原來格律詩古體詩填詞的押韻各有不同2、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詩詞常識之新韻淺談1、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您知道古詩詞如何押韻嗎 原來格律詩古體詩填詞的押韻各有不同
問題:詩詞的押韻問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
前言
學(xué)詩的人都認為格律詩太難,個別人以為不寫格律詩(近體詩),寫古體詩的話是不是簡單些?
的確是簡單多了,但有些人寫出來的還不是舊體詩,因為他們不清楚押韻的規(guī)則。
詩詞的押韻是最基礎(chǔ)的知識,相對來說近體詩的押韻最難但是好理解,古體詩的押韻和詞的押韻形式更多,更復(fù)雜一些。
下面,老街用盡量少的文字,說明一下近體詩的押韻,古體詩的押韻,詞的押韻各有什么特點。
首先有幾個名詞提前說明一下:
1、每句最后一個字,押韻的字叫做韻腳,不押韻叫做白腳。
2、舊體詩分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近體五七言絕句,五七律,五七言排律,極少六言詩);古體詩是非格律詩,古體詩有齊言詩(如靜夜思)也有雜言詩(如蜀道難)。
3、詩韻,是指隋朝切韻、唐韻、宋廣韻傳承下來的宋朝《平水韻》;詞韻是指清朝的《詞林正韻》。
一、近體詩的押韻
近體詩的押韻最好理解,明白兩點即可,第一是押韻的位置,第二是所用韻書。
1、押韻的位置
近體詩有四句的五言或七言絕句,八句的五言或七言律詩,八句以上的叫做排律。格律詩押韻必須符合下面3個要求:
1)雙數(shù)句必須押平聲韻;
2)單數(shù)句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外,都必須仄聲收尾不押韻。
3)第一句押韻的,可以用鄰韻
例如唐朝錢起的這首排律《湘靈鼓瑟》,單數(shù)句都是仄收不押韻(白腳),雙數(shù)句都押平聲韻(韻腳)。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fēng)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可以看到韻腳都是平聲:靈、聽、冥、馨、庭、青;白腳都是仄聲:瑟、舞、石、慕、浦、見。講究的詩人對于白腳也很注意,盡量把上、去、入三種仄聲循環(huán)使用。這一點大家可多觀察一下唐人的律詩。
剛才說過:3)第一句押韻的,可以用鄰韻,例如齊己 (唐)的《重宿舊房與愚上人靜話》:
曾此棲心過十冬【冬:二冬】
今來瀟灑屬生公【公:一東】
檀欒舊植青添翠,菡萏新栽白換紅【紅:一東】
北面城臨燈影合,西鄰壁近講聲通【通:一東】
不知門下趨筵士,何似當(dāng)時石解空【空:一東】
第一句也是韻腳,但是可以放寬到詩韻的鄰韻:【冬】,其他都是【東】韻。這里要說明一下,宋朝的《平水韻》是合并了唐韻的鄰韻(可通押的鄰韻)而成,因此唐詩基本都符合平水韻。
2、古韻與新韻
新韻幾乎就是普通話,這兩年中華詩詞學(xué)會在中小學(xué)推廣《中華通韻》就是最新的版本。幾乎就是用普通話押韻,不需要查詢。
古韻,從隋朝切韻一脈傳承到宋平水韻,之后一直到民國的詩人作詩基本以平水韻為標(biāo)準(zhǔn)。
平水韻中有106部,平聲韻30個韻部,仄聲韻分上去入三部:上聲(三聲)29部,去聲(四聲)30部,入聲(普通話中消失了,方言中還有)17部。其中很多普通話押韻的字,在古韻中不能通押。
例如【冬、東】不同韻,【江、陽】不同韻,【寒、元、刪、先、鹽、咸、覃】不同韻,這些字分屬于不同的韻部。
做律詩的時候,鄰韻僅僅可以用在第一句(例如上面舉例的齊己《重宿舊房與愚上人靜話》使用冬、東韻),雙數(shù)句押韻不允許混用。
用古韻作近體詩的話,需要經(jīng)常按照韻部檢查是否落韻。這不僅僅是現(xiàn)代人的問題,古人作詩押錯韻也是常有的事情。因為生活語音隨時在變化,唐朝的平聲字在宋朝就可能成了仄聲字,而詩人用的韻書變化卻不大。
但是,近體詩的這種押韻規(guī)則很簡單直接。反而是古體詩和詞的押韻形式太多。
二、古體詩的押韻
古體詩可以押仄韻、可以押平韻、可以換韻,而換韻也有不同方式。
古體詩可以用鄰韻通押,例如上面說的【冬、東】;【江、陽】;【寒、刪、先】等鄰韻可以作為一組韻通押。
古體詩的押韻主要有四種:
1、押仄韻的古體詩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第2、4句必須押韻,第三句不押韻, 白腳平聲收。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不押韻一般也以平聲收(仄收不多)。
2、押平聲韻的古體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第2、4句必須押韻,第三句不押韻, 白腳仄聲收。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不押韻一般也以仄聲收 。
注:可以看出,韻腳和白腳的平仄,基本都是相反的。這種講究,從南北朝永明體詩人沈約等人研究四聲八病就開始盛行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四聲八病中的上尾:《
詩詞創(chuàng)作不可不知的四聲八病 10分鐘搞懂平頭與上尾》
3、換韻的古體詩
長詩中有換韻的現(xiàn)象,有兩句一換、有三句一換、四句一換,也有更多句一換。
每一次換韻,都類似一個單位內(nèi)的押韻,假如不是句句押韻的話,一個單位內(nèi)押韻也都遵守上面1、2所說的規(guī)則。
下面看看岑參 (唐)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換韻用...隔開: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兩句一組,每句都押韻:【折、雪】;【來、開】;【冰、凝】;【客、笛】;【門、翻】。四句一組,2、4必須押韻,1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押韻居多),3不押韻且白腳與韻腳大多數(shù)平仄相反。第五句開始的這一組是入聲韻:【幕、薄、著】;最四句是去聲韻:【去、路、處】
4、句句押韻的古體詩
例如岑參 (唐)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前兩句押韻,后面三句一換韻,句句押韻: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fēng)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fēng)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fēng)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yīng)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句句押韻的詩,有的換韻如岑參這首,有的不換韻,例如曹丕的這首《燕歌行》: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句句押韻的詩,都是韻腳,沒有白腳。
注:詩的押韻,四聲分明,一般上聲和去聲很少通押,例如馬、罵極少通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察一下古體詩的白腳,很難找到上聲和去聲通押(換韻詩同一組內(nèi),不換韻整首詩內(nèi))的例子。
三、詞的押韻
詞的押韻類似于古體詩押韻:唐宋人填詞常常用詩韻的鄰韻通押。后來清朝人編撰的《詞林正韻》幾乎就是詩韻的鄰韻合并版。
填詞必須依譜填詞,所以不像古體詩那么自由。是否押韻,怎樣押韻,詞譜里都有固定的模式,甚至連位置都規(guī)定的清清楚楚。
詞也同樣分為押平韻、押仄韻、換韻,其中仄韻里上、去韻可以通押,入聲韻獨用。換韻中還有葉韻。
1、平聲韻
例如:《采桑子》 雙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蝤蠐領(lǐng)上訶梨子,繡帶雙垂。椒戶閑時,競學(xué)摴蒲賭荔枝。
⊙○◎●○○● ◎●○△ ⊙●○△ ◎●○○◎●△
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無事顰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 ⊙●○△ ⊙●○△ ⊙●○○◎●△
△,表示必須要平聲韻。
○,平聲;●,仄聲。⊙,應(yīng)該平,可以仄;◎,應(yīng)該仄,可以平。
2、仄聲韻
例如《生查子》:
深秋更漏長,滴盡銀臺燭。獨步出幽閨,月晃波澄綠。
○○○●○ ●●○○▲ ●●●○○ ●●○○▲
芰荷風(fēng)乍觸,一對鴛鴦宿。虛掉玉釵驚,驚起還相續(xù)。
●○○●▲ ●●○○▲ ○●●○○ ○●○○▲
▲,表示押仄韻。
3、換韻
例如《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換仄韻) ◎●⊙○▲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換平韻)⊙○⊙●△
前兩句仄韻(入聲韻):織、碧;三四句換平聲韻:樓、愁;五六句換仄韻(也是入聲):立、急;七八句又換平水韻:程、亭。
換仄韻時,用入聲或者上去聲都可以。例如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第一組仄聲韻用入聲:滅、雪;第二組仄聲韻用去聲:鏡、映。
4、葉韻
葉韻也是換韻,但是必須在本韻部內(nèi)換韻:
例如《西江月》:
鳳額繡簾高卷,獸钚朱戶頻搖。
◎●◎○⊙● ◎○⊙●○△
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懨懨難覺。
◎○⊙●●○△ ⊙●⊙○⊙▲葉韻
好夢枉隨飛絮,閑愁濃勝香醪。
◎●◎○⊙● ⊙○⊙●○△
不成雨暮與云朝,又是韶光過了。
◎○◎●●○△ ◎●⊙○◎▲葉韻
平聲:搖yáo、梢shāo;仄聲 覺 jiào、liǎo。在詞林正韻中都是一個韻部(平韻和仄韻同韻部)。用今天的拼音來看,韻母都是ao。
5、疊韻
作詩的時候很少用同一個字作韻腳,比較有名的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押了兩個“船”。但是在有些詞牌里,這種押韻叫做疊韻,是詞譜的要求。
例如《梅苑》(又名如夢令):
疑是水晶宮殿,云女天仙寶宴。 ○●●○○▲ ○●○○●▲
吟賞欲黃昏,風(fēng)送一聲羌管。○●●○○ ○●●○○▲
煙淡,霜淡○▲ ○▲ 疊韻
月在畫樓西畔。 ●●●○○▲
第五六句,用重復(fù)的韻腳:淡。
結(jié)束語
從押韻規(guī)則來說,近體詩押韻最好理解,但是創(chuàng)作時押韻最難。
詞的押韻方式很多,但是詞韻的上、去聲韻可以通押,古體詩中一般上去不通押,從這方面來說,詞韻似乎略微簡單一點。
但是古體詩天馬星空、自由自在。除了絕句以外,古體詩隨時可以換韻,不受詞譜或者格律的約束,所以綜合來考量,古體詩的押韻最簡單。
要說明的詩,以上是指用古韻(平水韻、詞林正韻)創(chuàng)作。
2、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詩詞常識之新韻淺談
詩詞常識之新韻淺談
來源:見微齋
作者:笑傲江湖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是韻文,無韻不成詩,押韻是詩的最顯著特征。詩的押韻,是指在一首詩中,部分句子的最后一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chǎn)生一種韻律美,是增強音樂性的重要手段。同時,押韻的文字,也更容易記憶和傳播。因此,從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jīng)》開始,對押韻都是非常講究的。不管什么時代的人,如果要學(xué)寫詩,懂得押韻可以說是入門的基本功。
當(dāng)然,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演變,字的讀音也在不斷變化,這就使得當(dāng)時押韻的詩句,在過了若干年代以后,讀起來變得不押韻了。比如《詩經(jīng)?關(guān)雎》里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我們今天讀起來,“鳩”和“洲”也是押韻的;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得”和“服”讀起來就顯得不押韻了。再如杜牧《山行》起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和后面的韻腳字“家”、“花”讀起來也不押韻。
音韻學(xué)家把漢語語音的發(fā)展史分為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和現(xiàn)代音四個階段,大致對應(yīng)先秦兩漢、南北朝至宋末、宋末元初至清末、清末以來四個歷史時期。與之相對應(yīng)的韻書,《切韻》《廣韻》《平水韻》等都屬于中古韻系統(tǒng),產(chǎn)生于元初的《中原音韻》屬于近古音系統(tǒng),近代以來以現(xiàn)代音為基礎(chǔ),相繼產(chǎn)生了十八韻、十四韻等不同版本的《中華新韻》。隨著普通話和漢語拼音的普及,使用新韻創(chuàng)作詩詞的人越來越多,為新韻的蓬勃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chǔ)。本文以普通話發(fā)音為依據(jù),從語音學(xué)角度對新韻進行一個簡單粗淺的解讀,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分韻原則
漢字是典型的單音節(jié)文字,一個字讀一個音。漢字讀音從語音學(xué)上講,可以分為聲母、韻母、聲調(diào)三個部分。
聲母是漢語音節(jié)中位于前面的輔音。一般說來,聲母跟押韻沒有太大關(guān)系,故不詳述。
韻母是漢語音節(jié)中除去聲母余下的部分,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韻頭又稱介母,由“i、u、ü”三個元音充當(dāng),分別對應(yīng)古人的齊齒、合口、撮口三呼(沒有韻頭的韻母對應(yīng)開口呼)。韻腹是韻母中充當(dāng)主要元音的音素,是韻母中開口度最大、發(fā)音最響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是韻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韻尾是跟在韻腹后面的元音或輔音,普通話里只有“i、u、n、ng”四個韻尾,前兩個為元音韻尾,后兩個為輔音韻尾(有些保留入聲的方言中,還存在“p、t、k”等輔音作韻尾的情況)。韻腹和韻尾合起來稱作韻身。
聲調(diào)是漢字讀音中所特有的,可以區(qū)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普通話共有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四個聲調(diào),從詩詞格律角度上講,前兩個為平聲,后兩個為仄聲。
那個一個漢字的讀音中,哪些是跟押韻有關(guān)的因素呢?中華詩詞學(xué)會在2004年頒布《中華新韻》(十四韻)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分韻原則,那就是“同身同韻”,即把韻身相同的字歸為同一個韻部,每個韻部里根據(jù)聲調(diào)不同再作進一步區(qū)分。從個人理解角度,本人非常贊同這種分韻原則,因為它符合一般人對韻的樸素性感知,即按這種分韻原則所作的韻部劃分,每一個韻部里的字讓不懂詩詞的人來聽,他們會覺得是押韻的。
二、韻部劃分
分韻原則確定了,下一步就是要將普通話中的所有韻母按照這個原則進行歸并,將韻身相同的韻母歸為一部。普通話中共有39個韻母(實際38個),其中單韻母10個,復(fù)韻母13個,鼻韻母16個(實際15個),下面一一進行分析。
1、單韻母
單韻母是只有一個元音的韻母,即只有韻腹,沒有韻頭和韻尾,它的發(fā)音特點是口形自始至終不變,舌位不移動。普通話中10個單元音韻母分別為"a、o、e、i、u、ü、ê、-i(前)、-i(后)、er"(小學(xué)拼音教學(xué)中只教前6個,其余四個或不教,或作為整體認讀,或混入復(fù)韻母中)。因為單韻母沒有韻尾,所以韻腹就是韻身,10個單韻母就是10個韻身,對應(yīng)起來就是10個韻部。
2、復(fù)韻母
復(fù)韻母是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jié)合而成的韻母,除韻腹外,還有韻頭或者韻尾,發(fā)音時開口度、舌位、唇形有一個滑動漸變的過程。根據(jù)韻頭和韻尾的有無,又可進一步分為前響韻母、后響韻母和中響韻母。
(1)前響韻母,即有韻腹和韻尾的復(fù)韻母,因為韻腹在前且發(fā)音較韻尾響亮,有"ai、ei、ao、ou"4個韻母。ao的實際發(fā)音為au,ou的實際發(fā)音為eu,漢語拼音方案為了書寫作了變通。前響韻母實際就是以a、e作韻腹加i、u作韻尾的韻母,按照同身同韻原則,這四個韻母和前述10個單韻母的韻身均不同,所以應(yīng)該另外成部。
(2)后響韻母,即有韻頭和韻腹的復(fù)韻母,因為韻腹在后且發(fā)音較韻頭響亮,有"ia、ua、uo、ie、üe"5個韻母。ie、üe的實際發(fā)音為iê、üê,漢語拼音方案為了書寫作了變通。按照同身同韻原則,ia、ua的韻身是a,應(yīng)該和a并為一部;uo的韻身是o,應(yīng)該和o并為一部;iê、üê的韻身是ê,應(yīng)該和ê并為一部。
(3)中響韻母,即有韻頭、韻腹和韻尾的復(fù)韻母,因為韻腹在中間且發(fā)音較韻頭、韻尾響亮,有"uai、uei、 iao、iou"4個韻母。uai、uei實際就是前響韻母ai、ei前面加了韻頭u,韻身就是ai、ei,應(yīng)該分別和ai、ei并為一部;iao、iou實際就是前響韻母ao、ou前面加了韻頭i,韻身就是ao、ou,應(yīng)該分別和ao、ou并為一部。
3、鼻韻母
鼻韻母是由一個或兩個元音后面帶上鼻輔音構(gòu)成的韻母,根據(jù)鼻輔音的不同又可分為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
(1)前鼻韻母,即由元音和鼻輔音n構(gòu)成的韻母,有“an、ian、uan、üan、en、in、un、ün”8個。這8個前鼻韻母又可以分為兩組,“an、ian、uan、üan”為一組,韻腹為a,韻身為an;“en、in、un、ün”為一組,韻腹為e,韻身為en。un的實際發(fā)音為uen、ün的實際發(fā)音為üen,漢語拼音方案為便于書寫作了變通。an、en這兩個韻身前面沒有出現(xiàn)過,應(yīng)該另外成部。
(2)后鼻韻母,即由元音和鼻輔音ng(發(fā)音為/?/)構(gòu)成的韻母,有“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8個。這8個后鼻韻母也可以分為兩組,“ang、iang、uang”為一組,韻腹為a,韻身為ang;“eng、ing、(ueng)、ong、iong”為一組,韻腹為e,韻身為eng。ing的實際發(fā)音為ieng,其注音字母為“∣ㄥ”,∣即i,ㄥ即eng;(ueng)和ong實際是同一個韻母,單獨使用時用前者,和聲母相拼時用后者,二者的注音字母都是“ㄨㄥ”,ㄨ即u;iong的實際發(fā)音為üeng,其注音字母為“ㄩㄥ”,ㄩ即ü。ang、eng這兩個韻身前面沒有出現(xiàn)過,應(yīng)該另外成部。
綜上,按照同身同韻的原則,新韻應(yīng)該分為18部,列表如下(各部名稱隨意取該部某字,括號后為該韻實際發(fā)音):
韻 部 包含韻母
花部(韻身為a)a、ia、ua
我部(韻身為o)o、uo
鵝部(韻身為e)e
衣部(韻身為i) i
屋部(韻身為u) u
魚部(韻身為ü) ü
月部(韻身為ê) ê、ie(iê)、üe(üê)
茲部(韻身為-i(前)) -i(前)
只部(韻身為-i(后)) -i(后)
兒部(韻身為er)er
愛部(韻身為ai)ai、 uai
威部(韻身為ei) ei、uei
襖部(韻身為ao) ao(au)、iao(iau)
歐部(韻身為ou) ou(eu)、iou(ieu)
安部(韻身為an) an、ian、uan、üan
恩部(韻身為en) en、in(ien)、un(uen)、ün(üen)
昂部(韻身為ang)ang、iang、uang、
亨部(韻身為eng)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我部和鵝部可以通押。我部和鵝部的韻身分別是o、e,o和e屬于同位元音,二者發(fā)音時舌位相同,只是口型不同,前者為圓,后者不圓。
2、衣部和魚部可以通押。衣部和魚部的韻身分別是i、ü,i和ü屬于同位元音,二者發(fā)音時舌位相同,只是口型不同,前者為圓,后者不圓。
3、茲部和只部不應(yīng)通押。茲部和只部的韻身分別為-i(前)、-i(后),-i(前)和-i(后)雖然都是舌尖元音,但舌位不同,前者前伸,后者上翹(有的方言地區(qū)平翹不分,二者發(fā)音相同,但分韻應(yīng)以普通話為準(zhǔn))。
4、兒部需規(guī)定與他部通押。兒部的漢字較少,不便于創(chuàng)作,實際操作中可規(guī)定與其他部(如衣部)通押。但這種通押只是一種人為的規(guī)定,不屬于前述第1、2點同位元音通押的范疇。
5、恩部無需再進行細分。恩部的韻身為en,同部的其他幾個韻母受韻頭影響,韻腹e在在發(fā)音時略有變化,若以開口度來看,大抵ien小于en、en小于uen、üen,ien和uen、üen聽起來差別稍明顯,這也是有人贊成進一步細分的原因。就個人感覺而言,這個差別很小,還達不到分韻的程度,且四個韻韻身相同,若進一步分成兩韻或三韻則有違同身同韻的原則。
6、亨部無需再進行細分。理由同第5點。
本文摘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
本文關(guān)鍵詞:古韻新風(fēng)下一句,古風(fēng)和新韻有什么區(qū)別,古風(fēng)與新韻有什么區(qū)別,古詩詞的古韻新風(fēng),古風(fēng)新韻詩句。這就是關(guān)于《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原來格律詩古體詩填詞的押韻各有不同》的所有內(nèi)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xù)關(guān)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wǎng)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quán)申明
本文" 詩詞方面什么叫古風(fēng)新韻通韻,原來格律詩古體詩填詞的押韻各有不同":http://eshow365.cn/3-75004-0.html 內(nèi)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自行判斷內(nèi)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