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宗教歷史,“混亂”的古印度多神教信仰發展——古印度簡史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76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古印度宗教歷史】,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古印度宗教歷史:“混亂”的古印度多神教信仰發展——古印度簡史2、古印度宗教歷史,印度教圣地柏威夏寺1、古印度宗教歷史:“混亂”的古印度多神教信仰發展——古印度簡史
古印度
上幾期我們梳理了古印度歷史時期時間軸,古印度歷史十分混亂,從原始時代到今天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始終沒有一個統一完整的政權,因此古印度歷史更多的是分裂、混戰、割據、對峙。
除了古印度的政權更迭之外,古印度歷史還有一條主線是它的宗教發展。但是不幸的是它的宗教發展混亂程度不亞于它的政權更迭(或許這就叫“印度特色”吧【滑稽】)
那么古印度宗教混亂在哪呢?讓我們來順著時間軸一點一點來梳理
吠陀教
上期我們講過古印度的吠陀時代,而正是吠陀教的經典著作(《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達婆吠陀》)成為了吠陀時代的代表特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
實際上吠陀教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也就是哈巴拉文化時期),到了吠陀時代整個吠陀教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而已。
但是,吠陀教的重大影響不在于這個宗教本身(吠陀教本身影響力有限,只是區域性的小宗教),更多是吠陀教發展到日后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BC6世紀-AD4世紀)
婆羅門教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而婆羅門教又是起源于上述的吠陀教,因此古印度宗教又一個順序發展的時間線(那這樣為什么還說古印度宗教發展混亂呢?別急,后面會講到)
圖片來源于網絡
婆羅門教比較有名(就算你沒聽過這個宗教,你也或多或少知道這個宗教的一些內容),有三大主神:梵天、濕婆、毗濕奴
圖片來源于網絡
婆羅門教提出了“梵我一致”和“造業輪回”(是不是跟中國的轉世投胎很像?)的思想
同時主張
“吠陀天啟”、
“祭祀萬能”(所以古代印度的人無論干啥都先祭祀,干不成說明你祭祀錯誤心不誠,時至今日這樣的習俗還或多或少存在于今天印度,作為知識分子的印度大學生考試前最重要的不是復習而是趕緊找神去祭祀,可見宗教對今天的印度人影響多深)、
“婆羅門至上”(確立了婆羅門教的地位)、
“種姓制度”(這個大家比較熟了,就是把人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等級之間有不可逾越的壁壘,因此嚴重阻礙了后來古印度的發展,同時這樣的種姓制度同樣深刻影響今天的印度,據外媒調查印度80%以上官員都是高種姓即婆羅門與剎帝利,所以即使今天的印度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實際印度人的社會生活中還受到了很大程度種姓制度的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是婆羅門教發展的同時,也另一方面嚴重阻礙社會發展,因此當其他宗教發展之后婆羅門教受到打擊而衰落,直至商羯羅改革(所謂改革也就是跟其他宗教妥協,吸收民間信仰發展而成),發展成為了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
婆羅門教貫穿了古印度的十六雄國(列國)時期、摩揭陀王國時期
沙門運動(BC6世紀)
前面我們說了古印度宗教可以大致循著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的順序梳理,但是古印度宗教發展的混亂之處就在于,即使在婆羅門教鼎盛時期(幾乎大部分古印度地區都信仰),也還是有其他宗教挑戰它的“權威”
公元前6世紀沙門運動應運而生,沙門運動簡單理解就是諸多其他思想學派群起攻擊婆羅門教,其發展主要是自發的(可見當時婆羅門教有多么阻礙社會發展、禁錮人的思想、遏制人的自由)
沙門運動參與學派眾多,耆那教稱“三百六十三見”(三百多家學派,當然很可能是虛數不一定真實),佛教稱“九十六外道”(指除佛教外還有九十六種思潮,當然這個數字也不可信)可見當時沙門運動規模之大
沙門運動一定程度上使思想解放,但是從歷史來看,更多的是使日后古印度的信仰產生了“混亂”
“混亂”的古印度信仰
如今的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80%以上),但是剩下的人呢?信仰那就五花八門,加上就算信仰印度教的人實際上也并非只信仰印度教,還有多個信仰或者信仰雜糅(也就是信仰的不是正版的印度教,而是民間雜糅了其他宗教信仰的盜版),因此今天的印度信仰問題仍然很讓人頭疼(印巴分治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宗教原因)
而今天的印度宗教混亂實際上從最早古印度時期已經有雛形了
古印度宗教本身數量眾多(我們說過古印度從古至今都是分裂的大大小小諸國混戰,因此發展過程中往往一國一宗教,比如佛教不就是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的嗎?當然后來佛教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然而作為起源地的印度卻很少有人信,不得不說歷史也愛開玩笑)
加之古印度地區自古多受侵略,最早雅利安人入侵毀滅了一次古印度文明,隨后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文化入侵古印度,再之后是中亞的貴霜帝國,接著還有嚈噠人(白匈奴)、拉其普特人,更不用說阿拉伯帝國帶來的伊斯蘭教和再之后西方列強帶入的基督教,這諸多的思潮匯聚在整個古印度大陸,使得此地宗教發展錯綜復雜
今天印度
今天的印度,幾乎隨處可見其宗教的影子(本人沒有去過印度,所以后文的內容可能略有失真,歡迎指正,另一方面我也不愿意去,畢竟今天印度的環境氛圍那是有目共睹的)我們舉個例子:
當你在印度遇見一個人姓卡拉瓦的人,不用懷疑他祖上甚至他都是漁民
(古印度的阇提制度就是職業世襲,長久就變成了某個姓氏成為了專門的手藝人,比如卡拉瓦就是漁民、果維伽瑪就是土地耕種者、哈納利就是裁縫)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你在印度看見路邊石頭或者草地擺著貢品,不用懷疑這里一定是有個什么什么神
(古印度發展的多神教信仰更像泛神教,無論什么東西石頭、牛、猴子都能稱為他們信仰的神,當然不是主神,只是普通級別的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信不到)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你在印度遇到災害火災地震什么的,看見一群人圍繞著一個人,不用懷疑那個人祖上不是婆羅門就是剎帝利
(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當中就把高種姓認為是擁有靈魂的,跟神親近的,死后可以輪回的,被神庇佑的;而低種姓就是各種下賤的。因此當災難來臨古印度人會圍繞著高種姓的人,認為這樣會跟著被神庇佑,甚至當高種姓遇到危險時候,低種姓的人會犧牲自己來保護他,因為人的等級尊貴觀念已經完全深入古印度人的思想當中了,時至今日還有余存)
圖片來源于網絡
凡此種種,都是古印度宗教的遺留。而古印度宗教發展的混亂也體現在其中,比如多神教的信仰就是早期諸多宗教雜糅的產物,種姓制度就是原始宗教遇到雅利安人后逐步發展而成的
小結
古印度宗教本身數量眾多、體系龐大,相信做古印度宗教研究的人深有體會,因此古印度的宗教相當大程度影響今天南亞次大陸的諸多國家
那么諸多宗教我們也不能一個一個講啊,因此咱們就從比較著名的幾個來講,下一期我們會著重講述古印度單個宗教的歷史,敬請期待
2、古印度宗教歷史,印度教圣地柏威夏寺
今天蕭然品鈔閣和大家分享一張柬埔寨100瑞爾的鈔票,上面有2008年7月7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并在柬埔寨與吳哥窟齊名的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出現在了1972年柬埔寨發行的100瑞爾鈔票之上。
1972年柬埔寨100瑞爾(正面)
1972年柬埔寨100瑞爾(背面)
柏威夏寺建筑群和泰國接壤,距離首都金邊(Phnom Penh)大約400多公里。
柏威夏的地理位置
柏威夏寺是古代高棉的一座印度教寺廟,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建成于公元11世紀上半葉。是高棉帝國君主耶輸跋摩一世下令建造的,其名稱來源于山頂神殿供奉的濕婆林迦的名字 。
柏威夏寺建造于柬埔寨北部的柏威夏省550米高扁擔山的一段鷹嘴形的懸崖之上,長度大約為800米,最高處的神殿距地面大約525米。在此處可以俯瞰整個柬埔寨平原。
從柏威夏寺將軍巖俯瞰柬埔寨背部平原
100瑞爾的背面建筑群圖案就是整個柏威夏寺的俯瞰圖。
100瑞爾背面柏威夏寺俯瞰圖
柏威夏寺整個建筑群總共分為四段。共有五座門樓,逐段升高,最高處的神殿和神廟入口的高度差近120米。
柏威夏寺各門樓及景點介紹圖
首先進入懸掛著柬埔寨國旗的柏威夏寺入口柏威夏寺入口
通過一段臺階就能看到臺階頂端的娜迦平臺(“娜迦”是印度神話中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神)。
入口臺階上方的兩條七頭蛇神“娜迦”
七頭蛇神娜迦在很多信仰印度教的神廟都有,但是柏威夏寺這兩條卻擁有獨特的雕刻風格。
娜迦頭部特寫
這張100瑞爾的鈔票正面右下角是七頭蛇神“娜迦”圖案
100瑞爾上的“娜迦”圖案
通過娜迦平臺之后來到柏威夏寺的第五層門樓。通往第五層門樓的平臺臺階
這是一座十字形的門樓,四個主方向都有入口。門樓的東面的三角楣建筑就是柬埔寨100瑞爾正面的主景圖案,它是整個柏威夏寺的名片,同時也是可以認為是柬埔寨的象征。
100瑞爾上的第五層門樓三角楣建筑圖案
第五層門樓三角楣
通過第五層門樓后我們就進入一段引道,該引道長192米。寬約5米,它連接著第四層的門樓。
引道
在引道的末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用砂巖建造的深約7米的水池。在古代,水池中的水被視為圣水,至今,柬埔寨當地人依然相信用池水洗浴可以驅災祈福。
水池
走出引道,我們來到了第四層門樓。這里的地面上有很多大型圓孔,傳說在古代舉行各種宗教儀式時是用來盛放貢品的。
祭祀時盛放貢品的圓孔
第四層門樓的建筑結構和第五層門樓幾乎一致,裝飾著三角楣和門楣。
第四層門樓南面
第四層門樓西面
門樓西面內三角楣東面門楣的浮雕是黑天打敗毒蛇卡利亞。
黑天打敗毒蛇卡利亞
南面外三角楣的浮雕是攪拌乳海,門楣上是躺在舍沙上的毗濕奴。
攪拌乳海以及躺在舍沙上的毗濕奴圖案
第三層門樓裝飾有三角楣的雙重大門設計它的東西兩側還延伸出兩個回廊,兩座回廊的北面都有一道小門。
第三層門樓全景
兩座輔助的長形建筑東西向臥在第三層門樓后面。
第三層門樓后的長方形建筑群
第三層門樓回廊內部建筑
在門樓的東面有一處著名的“樹包塔”,這是一座被樹根包住的塔。
樹包塔
樹包塔內部構造
第三層門樓的北面內三角楣和門楣雕刻的是黑天舉起牛增山和毗濕奴騎著迦魯達。
第三層門樓北面
黑天舉起牛增山和毗濕奴騎著迦魯達
南面內三角楣上雕刻的是騎著神牛南迪的濕婆和烏瑪,外三角楣上是騎著水牛的閻魔。
騎著神牛南迪的濕婆和烏瑪
接著通過一段原始的引道臺階,我們能看到第二層門樓。第二層門樓引道
第二層門樓中間的主入口已經坍塌,只能從兩側的小門進入內部。
坍塌的第二層門樓
門樓兩側連接著圍墻,圍墻向南延伸,和南面的兩座藏經閣一起構成了一座院子。
院子中央的長形建筑和藏經閣
藏經閣三角楣
院子內散落在地面的眾多雕刻精美的石塊見證了柏威夏寺的輝煌歷史。
院內散落的石塊
第一層門樓是座東西向的長形建筑,兩側連接著回廊。院子中央就是供奉濕婆林迦的主神殿,原本的神殿有主殿和前殿,現在主殿已經坍塌,只剩下了前殿。前殿離第一層門樓門樓的距離很近,坐落在一個升高的平臺上。
前殿
神殿的主入口在北面,三角楣上雕刻著十只手的跳毀滅之舞的濕婆。
三角楣上跳毀滅之舞的濕婆
回廊的內側是一系列的正方形窗戶,東西兩側的外墻有兩道小門。只有北面的第一層門樓才有入口通往院內,南面的長形建筑不但沒有入口,還把回廊分隔為了兩段。在院子后面是一座現代祭臺,還有一處廢棄的戰壕,再往南就是懸崖的“鷹嘴”,柬埔寨人把它稱為“Poy Ta Dy”,翻譯過來意為“將軍巖”。
山下Ta Dy將軍的塑像
最后我們來看下100瑞爾上面的文字和防偽部分
高棉數字100
高棉文字
佛頭水印
本文關鍵詞:古印度教派,古印度有什么教派。這就是關于《古印度宗教歷史,“混亂”的古印度多神教信仰發展——古印度簡史》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古印度宗教歷史,“混亂”的古印度多神教信仰發展——古印度簡史":http://eshow365.cn/3-74484-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12星座到了新年誰最紅
- 下一篇: 因為婆媳關系離婚的比例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