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秀才軍閥”吳佩孚簡介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5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1898年投淮軍。1906年任北洋陸軍曹錕部管帶,頗得器重。后升任旅長。護國討袁運動興起,隨營入川鎮壓蔡鍔領導的云南護國軍。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參加討伐張勛復辟。同年孫中山組成護法軍政府。段祺瑞派曹錕、張懷芝帶兵南下討伐;吳任第三師代理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因湖南督軍席位為皖系張敬堯所得,吳僅獲空銜,十分氣憤。遂發出罷戰主和通電。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曾多次通電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支持學生運動,頗得輿論的好評。11月吳與西南地方當局結成反段軍事同盟。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吳佩孚繼承了直系軍閥首領的地位。1920年5月,吳率軍自衡陽北撤,布置對皖軍事。14日直皖戰爭起,在奉軍配合下大敗皖軍。此后,直奉兩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軍勝,奉軍敗退關外,吳佩孚成為北洋軍閥的首要人物,操縱政局。1923年2月,吳鎮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造成“二七”慘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起,吳任“討逆軍總司令”,為奉軍及馮玉祥國民軍所敗。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吳出任“討賊聯軍總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與奉系溝通,南北夾擊國民軍。1926年夏北伐戰爭起,吳從北方趕赴前方督戰,在鄂南汀泗橋、賀勝橋連遭慘敗。10月北伐軍攻占武漢三鎮,吳部主力被殲,從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吳曾通電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拒絕日偽拉他下水。1939年吳佩孚患牙病高燒不退。12月4日日本牙醫施行手術,當晚暴卒,時年65歲。國民黨政府追認為陸軍一級上將。
他還是第一個亮相《時代》雜志封面的首個中國人,被《時代》雜志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生平】
1874年4月22日。山東省蓬萊縣。
這一天春日融融,海天一碧,湛藍透心。不一會兒,又有海霧飄來,如輕綃薄紗一般,起初似有似無,若隱若現,后來就迷離上升,一片朦朧了。于是,蓬萊特有的奇觀--海市蜃樓出現了。只見海天相連之處,隱隱約約浮現一座島嶼,仿佛微微隆起的一堆綠云,那么虛幻,那么縹緲。漸漸地,島嶼輪廓愈加分明,顯出了蜿蜒如蛇的小路,林木蒼郁的峰巒,而碧樹紅花之中,有翹角凌檐的宮宇,或亭榭臺閣奇異連接,或獨樓高聳格外巍峨……忽又見亭閣間有人影走動,男女各呈優美姿勢……眾人都看呆了。這時蓬萊閣附近的海岸上,有一個人將此景看得最為真切。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吳佩孚的父親吳可成。這一天也是吳佩孚的誕生之日,只不過這時吳佩孚還在娘肚子里。
也許因為是奇特人物的緣故,吳佩孚在娘肚子里就憋著悶氣,該出來了,卻倔著性子不動,擾得他母親張氏兩天兩夜沒斷過呻吟。
吳佩孚的父親吳可成卻并不著急,因為妻子已經是第二胎,他知道不會有太大困難。根據"事不過三"的原理,今天是第三天了,第二個孩子的誕生絕不會超出今夜。
回到家里,吳可成守候在妻子身邊,迷迷糊糊地打了個盹,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吳可成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抗倭寇名將戚繼光來到了家中,吳可成忽然醒來,這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夢。這時候,接生婆來報:"老爺大喜了,夫人生了一子。"吳可成聽了,想到戚繼光剛入家門,恰在這時夫人生子,便料想此子不凡,非常高興,靈感一來,第二個兒子的名字就出來了,之后,他就趕緊宣布第二個兒子的名字--姓吳,名佩孚,字子玉。出處在哪兒?就在戚繼光那兒,因為戚繼光號佩玉。吳可成這樣取名,是對兒子寄予了莫大希望和良好祝愿。
吳佩孚的父親吳可成依靠祖上傳下來的安香雜貨店,做點小買賣,但是只能維持生活。雖說家境不富,甚至清貧,但是,他卻并非等閑之輩,只關注每日鹽油柴米,而是胸懷大局,頗有些國家和民族觀念。
當吳佩孚出世的時候,正值日本明治天皇登基后7年,勵精圖治,變法維新,躍躍欲試準備侵奪朝鮮、臺灣、琉球。這一年有臺灣土著劫殺日本琉球海灘難民的事件發生,日本人乘機挑釁派兵攻打臺灣,結果日軍明明吃了敗仗,卻反而向中國索償軍費50萬兩白銀。
消息傳出,中國老百姓極為憤慨。吳可成對日本侵我臺灣這一舉動極為憤恨,總希望有戚繼光一樣的人物出來再驅倭寇保我中華。對于自己即將誕生的子嗣,他也希望能長成如戚繼光一樣的愛國能人。
由于吳佩孚出生之夜有戚繼光入夢,所以吳可成十分喜愛這個兒子,經常"子玉兒子玉兒"的叫個不停。而吳佩孚也從小便顯出與別的孩子的不同,他不愛哭,無論抱著或是躺著,總是瞪著一雙眼睛。
吳佩孚排行老二,鄰里鄉親都叫他"小二子"。他上面還有個哥哥叫吳道孚。但是隨著吳佩孚出生與成長,吳道孚的體質日趨虛弱,不久就夭折了。如果按照蓬萊人迷信的說法,吳佩孚就具有克兄命,他不甘為人之下,要做老大。吳可成深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自己沒能以讀書顯名揚祖,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當吳佩孚剛剛長到6歲,便被吳可成送到私塾就讀。父親吳可成對吳佩孚說:"只有好好讀書,才會成為有大用處的人。"并對他講了戚繼光的雄才偉略,其中,更多是一些傳說性的東西。小小年紀的吳佩孚居然聽得十分認真,吳可成預感到,這個孩子是個讀書的材料。
吳佩孚的啟蒙老師是循循善誘的人,但是這先生信奉的是"黃卷青燈,今日果然辛苦;紫袍玉帶,他年何等威風"。但是,這對吳佩孚的影響卻不小,使他在心中立下了勤學不止的決心。
在學堂里,一般學生乘私塾先生不在,便放肆玩耍打鬧,吳佩孚不僅不參與,反而正襟危坐,置身于喧鬧聲中,仿佛不聞不見,靜心背誦功課。私塾先生發現這情景,十分驚訝,忍不住拍著吳佩孚的肩頭,由衷地說道:"只有你鶴立雞群,不與群兒同流合污,是可造之才啊!"自此之后,私塾先生對吳佩孚另眼相看,把吳佩孚作為他一生的希望寄托予以刻意栽培,除了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外,還經常單獨為他講解《四書》,并教習作八股。幾年后,吳佩孚成了先生的一個熟讀《四書》、善寫八股文章的得意門生。
吳佩孚小時候經常和小朋友到龍神廟、蓬萊閣游玩,入學后即開始誦讀《蓬萊閣》石刻上的詩文。
由于小時候每天都到蓬萊閣游玩,吳佩孚對那兒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以后,他投身行伍,征戰半生,離開故鄉數十年里,他無時無刻不眷戀蓬萊閣的景物。
吳可成對吳佩孚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自從吳佩孚上了私塾后,吳可成不時地親自教他認字念書。離開私塾后,吳佩孚想繼續學習,可是家里卻連一張桌子也沒有。家里有個大石磨,擱在廊檐底下,吳佩孚的娘便找一塊木板,往磨頂上一放,然后雙手抱起了吳佩孚,叫他用騎馬式,坐好在磨脖子上,就這樣,書桌也有了,凳子也有了。
這一套特制的書桌和椅子,還有一層妙用,那便是小吳佩孚坐上去之后,根本就別想溜,如是想下地,非得大人把他抱下來才成。過路的街坊鄉鄰,看見吳佩孚騎在石磨上,咿咿唔唔地念書,吳可成笑容可掬地招徠生意,張氏當街坐著,一架紡車一只小板凳,一得閑便紡個不停,于是人們頷首贊許道:"這家子人,將來必定發達!"轉眼間到了1890年,吳佩孚14歲了,可是,父親吳可成害病死了,剩下孤兒寡母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這時家中一文積蓄也沒有,吳夫人天生傲骨,再沒有錢,也不開口求人,只得草草地埋葬了丈夫。
吳可成的去世,使吳佩孚悲痛萬分,因為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更是從讀書上支持他,從處世方面引導他的人。這時,吳佩孚,可以說已胸懷大志了,父親的死,無疑對他大志的實現帶來較大的影響。
但是這時吳佩孚的母親張氏顯示了她的才能。從此,她夜以繼日地紡紗,丈夫的亡故早已使她哀傷逾恒,心力交瘁。然而繁重的家事和工作,更使這位意志堅強的女人形銷骨立,健康大受影響,但是她仍然堅強地挺著。吳佩孚在這時候也變了,從此他沉默寡言了,每天深夜伏在地上,看燈光閃爍,照映母親日漸瘦削的面龐,單薄而佝僂的身子,他咬牙立志,發誓更加勤奮讀書。咿呀的紡車聲音,和讀書聲相唱和著,形成他一生最凄愴的樂章。
母親如此辛苦,吳佩孚心中有不忍,決心自己賺錢養家,于是開始打探賺錢的活。有一天,他秘密地布置停當,然后蹲在紡車旁邊,問母親:"娘,我也去掙錢,幫著養家,好么?"母親張氏抬起疲倦的眼睛,望了他一眼,說:"你給我好好地念書,我們這一家子,指望都在你身上啊!""娘,我賺錢也是讀書。""哪兒會有這種好事,"母親一點也不相信,頭也不抬地說:"還是等你念好了書,再去賺大錢。""娘,我說的是真的。""我不信。""娘,是真的。登州水師營在召學兵,一個月有二兩四錢銀子的餉。"二兩四錢的銀子,在當時是一筆大數目,一家三口省吃儉用,加上母親張氏的紡紗收入,就能有富余了。吳佩孚以為母親聽了會吃一驚,哪知道,母親聲色不動,只是在說:"你別胡思亂想啦,才14歲的孩子,人家肯讓你去當兵?""不是當兵,是當學兵。""就算是當學兵,你這點年紀也不夠呀!"看到母親口氣有點松動,吳佩孚站了起來,挺了挺胸:"娘,我生來個子高,就說我18歲,也沒人不相信的。"定定地看了吳佩孚半晌,母親脫口,喃喃自語:"嗯,這孩子,是長得高。"但是,即使個子長得再高,能夠冒充得了18歲,吳佩孚母親還是不答應吳佩孚進水師營。自從滿人入關,多爾袞壓制漢人習武,"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在中國人心目中形成牢不可破的觀念。因此,吳佩孚母親極力反對,同時,她將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兒子身上,更不愿他中輟學業。
結果,吳佩孚的請求被嚴辭拒絕了。吳佩孚是極孝順的孩子,盡管母親這么勞苦下去,而且,不論母親張氏如何焚膏繼晷,拼命苦干,手工紡織的收入究竟有限,漸漸地一家三口三餐難繼了。吳佩孚覺得自己作為兒子,不能袖手旁觀。因此,一有機會便跟母親絮叨不休,后來,他迎合母親的心意,又一次興奮不已地跑回家來說:"娘,我打聽得確實了,水師營里的學兵,上課上操,一個星期里面只有兩天。
""兩天?"母親張氏的心思,有點動了,出操上課,一個星期只要去兩次,一個月充其量也不過八九日,倒有二兩四錢白花花的餉銀好拿,這個待遇,實在是太可觀太劃得來了。
一個星期去兩次水師營,吳佩孚誠摯地說:"娘,還有5天的時間我可以念書。"母親張氏沉沉地嘆了一口氣:"你6歲起進私塾,9歲就開篇作文章,12歲念完了四書五經,好些個老夫子,都在夸你的詩和文章做得好哩。現在你都14歲了,家里沒錢,請不起老師,還讓你在私塾里當大學生。這么樣念下去,我真不知你能念出什么名堂。
一聽母親這么說,吳佩孚告訴母親自己已經找好了老師李丕森。
一提起李丕森,母親張氏又驚又喜。李丕森是登州府頭一號好老師,他教出的舉人、秀才有好些咧。如果兒子能拜師于他,不愁將來不發達,母親張氏有點不信,停下手頭的活問:"你騙我吧?""不,是真的,"吳佩孚忙答,"李老師說,他看中我家貧而好學,書念得不錯,詩也有點根底,他說他要好好地教我。""這,"吳佩孚母親立刻便聯想起錢的問題,不期然地有些躊躇,"我們怎送得起李老師的束修呢?""娘,李老師說只要我肯發奮向上,好好地念書,他念在我們家道貧寒,寧愿分文不取。我也想這樣不太合適。所以我想這么著,先去水師營拿幾個月餉,等到明年開春,我們省吃儉用,湊一湊一筆數目,送給了老師當束修,然后我再開始跟他念。"多半是受了兒子能夠從名師就讀的鼓舞,母親張氏很勉強地答了一聲:"好吧!"從此,母子倆更是省吃儉用以攢足拜?的錢。轉眼之間過了年,轉眼之間又開了春,拜師的錢也攢得差不多了。一天,母親張氏換了一身干凈衣服,叫吳佩孚也穿得整整齊齊,她取出了封好的一包紋銀,備幾色禮物,然后,她親自領了吳佩孚,前去拜見李老師,行拜師的大禮。
"依人不若自圖強,還期我武在維揚"蓬萊縣城地處山東省東端,北臨黃海、渤海,交通便利。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登州作為一個通商口岸對外開放,還準許鴉片進口,于是鴉片作為合法的商品,公開在全國各地大量傾銷。吸食鴉片的人數劇增,登州府所屬的大小城鎮,販賣和吸食鴉片的煙館毒菌似地孳長起來。
在蓬萊縣城里,大街小巷煙館林立。煙館內分設"雅座"和"普通座"兩種。"雅座"是單房炕,上面鋪著大紅毯,專供豪門富室的煙鬼們享用;"普通座"則是在鋪著席子的大炕上,放上幾盤煙具,供一般煙鬼過癮。當地嗜吸鴉片的煙鬼,不論窮富,都有躺煙館的習氣。煙鬼們不喜歡在自己家里開燈燒煙,而往往呼朋喚友來煙館,噴云吐霧,不如此不算盡意。這時,已是秀才的吳佩孚也沾染上吸食鴉片的嗜好,成了煙館"普通座"的座上客。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民國“秀才軍閥”吳佩孚簡介":http://eshow365.cn/3-74045-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獅子男最愛的女人類型
- 下一篇: 巨蟹男為什么會突然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