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入萬山圍子里,銜遠山吞長江描寫哪里(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67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正入萬山圍子里】,銜遠山吞長江描寫哪里,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正入萬山圍子里:一天一首古詩詞|宋代,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2、正入萬山圍子里,銜遠山吞長江描寫哪里1、正入萬山圍子里:一天一首古詩詞|宋代,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代: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圈子里以后,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將你阻攔。
注釋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區(qū)。
莫言:不要說。
賺得:騙得。
空喜歡:白白的喜歡。
攔:阻攔,阻擋。
鑒賞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xiàn)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xiàn)了“行人”被“賺”后的失落神態(tài)。“放”、“攔”等詞語的運用,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第一句當頭喝起,“莫言下嶺便無難”,這是一個富于包孕的詩句,它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經(jīng)歷困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為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松。開頭一句,正像是對這種普遍心理所發(fā)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誡,又像是提醒別人,耐人尋味。
第二句補足首句,“賺得行人空喜歡”,“賺”字富于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里點出而不說破,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xiàn)更引人注目。
三四兩句承接“空喜歡”,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山過程中也會相應遇到多少道山嶺。山本無知,“一山放過一山攔”的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一“放”的重復中體現(xiàn)出來了。
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2、正入萬山圍子里,銜遠山吞長江描寫哪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是楊萬里的一首詩,文字淺顯易懂,不用多做翻譯。大家一般把這首詩解讀為描寫自然的詩或者哲理詩,但我覺得這更是一首政治詩。
既然是六首,那咱們都拿出來看看
其一
側塞千山縫也無,上天下井萬崎嶇。昨朝曾過芙蓉渡,尋到溪源一線初。
其二
山北溪聲一路迎,山南溪鄉(xiāng)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
其三
后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里促銀鞍。
其五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其六
正是行人腸斷時,子規(guī)得得向人啼。若能淚得居人臉,始信春愁總為伊。
初粗一讀,便覺得這一組詩不大像只是描寫自然的詩。楊萬里的自然詩寫得灑脫自然,但這幾首卻藏著心事。咱們還是先看看這組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說吧。多家注釋為本詩寫于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具體時間有待考證),說是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那么我在補充一些,也就是在這年前后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贛州知州,楊萬里未就職,并請求任祠祿官,獲授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于八月謝病自免,回歸吉水。自此幽屏,便與世絕。我們雖尚未確定兩件事哪件事在前,但楊萬里當時已經(jīng)是65歲的老人了,再加上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后半生郁郁不得志,先有享廟之爭(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zhàn)名相張浚當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因此惹惱孝宗,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絹州。),后有日歷之辱(宋光宗時,楊萬里復召回京。紹熙元年(1190年)沒人八月,《孝宗日歷》修成,照例應由楊萬里為《日歷》作序,而宰臣卻另命禮部郎官傅伯壽作序,楊萬里于是自劾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圣政》書,本應由楊萬里奉進,但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于是外調楊萬里為江東轉運副使,暫時代理總管淮西和江東軍馬錢糧。)此時,楊萬里對朝廷,對政治已經(jīng)失望,因此所寫詩中難免不會流露出這一點。因此在解讀詩的時候應該把這一點考慮進去,這組詩跟后來楊萬里閑居鄉(xiāng)下寫得田園自然詩還是有區(qū)別的。接下來咱們看看這組詩。
其一通過寫路的異常崎嶇,然后看到希望,能否跟他后來在宋光宗時復用進行聯(lián)想呢?如果覺得這個牽強附會的話,看第二首。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金陵雖不是當時的帝都,卻離南宋都城臨安不遠,再加上金陵本是六朝古都,所以以金陵暗指都城不就很在理了,然后詩中說到溪水到了金陵不要作聲,不就是反映當時主戰(zhàn)北伐的聲音大抵是不被聽到的。
其三里面“急聲聲怒慢聲悲。”不就是說的主戰(zhàn)派的意見得不到傾聽,空有憤怒,而老百姓卻只能看著失去的北方土地悲嘆嗎。
其四里先是描繪了休閑的生活,接著后說趕路的人怎么那么急。這能聯(lián)想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吧?它反映出了整個南宋都在沉睡著,對主戰(zhàn)派卻是進行打壓。先放過其五,看第六首。
詩中拉入子規(guī),更是詩人一路走過來的心路歷程。
那么我們在看其五,在大氛圍是被這樣的情緒包圍時,那么這一首也是脫不了的。它指的也是所有懷有北伐之志及北伐愿望的人,一次一次被朝廷所騙。“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騙過一次。“正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這樣昏庸的朝廷,只能是騙了一次又一次。
這六首詩的順序,咱們再看看,剛開始還帶有希望,后來只能忍受,再接著看清事實,最后無奈喋血。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金,他曾去過淮河附近完成接近金使的任務,又做過《千慮策》。再結合當時創(chuàng)作背景,把這首詩解讀為政治詩,我覺得更符合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本文關鍵詞:正入萬山圍子里,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正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的意思的修辭手法,正入萬山圍子里全詩,正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的意思。這就是關于《正入萬山圍子里,銜遠山吞長江描寫哪里(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xù)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wǎng)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正入萬山圍子里,銜遠山吞長江描寫哪里(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http://eshow365.cn/3-72712-0.html 內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天蝎女的神秘性格
- 下一篇: 北京兒童心理咨詢中心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