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佛教金剛經(jīng)的真正作用(《金剛經(jīng)》給你一種神奇的力量)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67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guān)于【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佛教金剛經(jīng)的真正作用,今天向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哦。
內(nèi)容導航:1、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金剛經(jīng)》給你一種神奇的力量,不讓這個世界把你帶走!2、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佛教金剛經(jīng)的真正作用1、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金剛經(jīng)》給你一種神奇的力量,不讓這個世界把你帶走!
引言
《金剛經(jīng)》原本出自印度的大乘佛教,集成了根本班若的重要思想,何時傳入中國的已無從考察了,但在明清時期佛教的影響力達到了一個巔峰,經(jīng)過如此長時間的發(fā)展,《金剛經(jīng)》在中國的流傳也得到了很大的升華。
《金剛經(jīng)》的力量就在于內(nèi)心的修為,達到一定的高度后,就會得到一種“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不讓世界帶走你。
總結(jié)
那么《金剛經(jīng)》究竟怎樣進行修心呢?下面我們一起聽一下費用老師怎么說?
2、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佛教金剛經(jīng)的真正作用
《金剛經(jīng)》傳到中國以后,被中國人根據(jù)中國文化來加以闡釋與傳播,在這個過程中,《金剛經(jīng)》就與中國禪宗發(fā)生了密切關(guān)系,正是通過禪宗的流行和普及,使《金剛經(jīng)》深入人心,成為在中國最為人們熟知的一部佛經(jīng)。以下通過禪宗六祖的故事等,說明《金剛經(jīng)》是如何與禪宗結(jié)合起來,從而深入普及到中國文化中的。
《金剛經(jīng)》譯成中文后,受到禪宗的高度重視,此經(jīng)成為禪宗的重要經(jīng)典。中國禪宗的禪師達摩在嵩山傳法時,還以《楞伽經(jīng)》為主,到隋唐之際,禪宗第四祖道信開始參用《般若經(jīng)》,至五祖弘忍,聚徒授法就以《金剛經(jīng)》為主,常勸人持誦《金剛經(jīng)》。唐代咸亨年間(638~713),六祖慧能還是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在無意中聽到別人誦念《金剛經(jīng)》,在聽到其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當下感悟,是禪宗所講的“頓悟”的代表事例。
頓悟是對佛教所講的根本教義在當下的即時開悟,禪宗六祖慧能是頓悟的代表人物。與頓悟相對的是漸悟,指先相信,再來研究佛經(jīng)而得到理解,再根據(jù)理解而加以修行,再根據(jù)修行逐步證得佛義,逐步地理解、修行,逐步開悟。
慧能聽到別人讀誦《金剛經(jīng)》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后,來到五祖門下繼續(xù)悟禪,并且寫出了著名的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看出了這首偈語的見識超群,所以要將禪宗的衣缽傳授給慧能,定為六祖。其后六祖講法,仍以《金剛經(jīng)》為主,提倡頓悟,不專坐禪。他的講法由弟子記為《壇經(jīng)》,其中內(nèi)容與《金剛經(jīng)》密切相關(guān)。20世紀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在世界上闡揚禪宗,非常有名,他仍以《金剛經(jīng)》為主。
六祖后來弘揚佛法,極力稱贊般若法門。《壇經(jīng)》說他為大眾講法時說:“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又說:
“若欲入甚深法界,得般若三昧,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經(jīng)》,即得見性。當知此經(jīng)功德無量無邊,此法門是最上乘。”
這是說持誦《金剛經(jīng)》功德無量無邊,持誦《金剛經(jīng)》能入甚深法界,見性成佛。
《壇經(jīng)》第二品《般若品》,六祖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又講般若的功用: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這是說凡夫與佛、煩惱與菩提,本來沒有差別,悟了之后,凡夫就是佛,不悟的話,佛也是一個凡夫。悟了就是菩提,不悟的話,菩提就成了煩惱。所謂的悟,就靠金剛般若大智慧。
《壇經(jīng)》的《定慧品》中,六祖按照金剛般若大智慧,提出禪宗的三大綱領(lǐng):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相就是在相而離相。相就是《金剛經(jīng)》四相的相,指事物的外在形相。人不能不在事相之中,否則就成了虛空。所以必須在相,或曰不得不在相。但在相的同時,卻不能執(zhí)著于相,而要離相。離相,就是不計較事相的差別,不為表面事相的差別而形成彼疆此界,而不能一視同仁。
離相則要離一切相,所以慧能說:
離一切相,是無相。但能離相,性體清靜。此是以無相為體。
離一切事物之相,此即無相,只要能離相,心中固有的佛性就能清靜。若不能離相,或離相不徹底,佛性就不能清靜。佛性不清靜,就不可說是明心見性。
無念,就是“于念而不念”,即在心中不對事物產(chǎn)生分別的念頭,把千差萬別的事物看成沒有差別,不因種種差別而產(chǎn)生彼輕此重、彼貴此賤的念頭。人不能無相,所以不能無念。但仍要用無分別心來使自己的心靈達到無念的境界,這就是無念而不念。
人不能無念,念頭與念頭相接續(xù),念頭接著念頭不停留,以前的念頭、此時的念頭、以后的念頭,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象一條不枯的河流。人只要不死,總有念頭在心里產(chǎn)生、接續(xù)、活動、索繞。人心中如果沒有念頭了,就表示此人已死。念念相續(xù)不斷,這是人心中的實在情況。
慧能說要在“念念時中于一切法上無住。”住就是停留、執(zhí)著,無住就是不停留、不執(zhí)著于這些無窮無盡的念頭。“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只要執(zhí)著于一個念頭,就會執(zhí)著于所有的念頭,這就是念頭對人的束縛,人就無法擺脫這些束縛,所以有無窮的煩惱。所以要“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如果能在一切的事物上,都能讓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不為之計較、分別、停留、執(zhí)著,就是無束縛,無牽掛。合起來說,就叫做無住為本。
無住、無念、無相,都是為了不受念頭的束縛,無相是為了把念頭所思慮的看破,無住是為了不受念頭的束縛,無念就是在看破和擺脫束縛的基礎(chǔ)上把無窮的念頭看作沒有任何念頭一樣。金剛般若智慧就是要用這樣的辦法來實現(xiàn),這就是禪宗對《金剛經(jīng)》的發(fā)展。
慧能說:“此教門立無念為宗。”在求佛悟佛的過程中也要無念。即不要把求佛悟佛當作一個念頭放在心里,因為這樣還是有相、有住、有念,也就無法悟得佛性,所以慧能立下無念為其宗旨。
無念、無相、無住,說起來是三個,實際上只是一個,即佛性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真如。真指它是最真實的,而其他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如指它是本來如此的,不是由人或別的什么東西創(chuàng)造出來的。佛教的任務,就是教人懂得這一點,并知道如何達到這一點。
不立文字與《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的即非邏輯,是要人不執(zhí)著于語言名詞,而禪宗提出了“不立文字”的說法。
禪宗前身是印度佛教的禪定,這是習靜修定的一種方法。佛教傳到中國后,有人研究禪定,但還不是后來的禪宗。中國對印度佛教的禪定,譯為思維修、定、靜慮、功德聚林,中國學者把禪定法分為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其中只有最上乘禪才是禪宗的禪。
最上乘禪又叫如來清凈禪、一行三昧、真如三昧、祖師禪,即達摩所傳之禪。達摩是禪宗的東土祖師中的初祖,達摩時的禪還沒有成為中國的禪,因為中國禪宗以“不立文字”為根本特色,達摩還要學習佛經(jīng),研究佛經(jīng),未能擺脫文字的束縛。達摩向禪宗二祖慧可傳授衣缽時,交給他四卷《楞枷經(jīng)》,說:
我觀漢地,惟有此經(jīng)。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慧可也沒有徹底離脫佛經(jīng)文字,他常以四卷《楞枷經(jīng)》為法要,故達摩一派又稱為“楞枷宗”。直到六祖慧能出現(xiàn)之前,真正“不立文字”的禪宗都未徹底完成。
六祖慧能不識字,當然無從讀佛經(jīng)。然而正是他創(chuàng)造了中國特色的禪宗,由此可以看出禪宗的根本特征。慧能未悟之前是一個普通的貧苦樵夫,一日到街市賣柴,聽到有人誦讀《金剛經(jīng)》,此人讀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時,慧能當下便有所感悟。其后他又聽尼姑無盡藏讀《涅般經(jīng)》,當即能為她解說經(jīng)義。
無盡藏手執(zhí)經(jīng)卷,向慧能詢問經(jīng)中文字的音義,慧能回答說:“字即不識,義即請問。”
尼姑問:“字尚不識,曷能會義?”
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
這正是中國禪宗的關(guān)鍵所在。禪宗的特點是“不立文字”,即可以不通過閱讀佛經(jīng)的文字而求得佛性,所以稱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通過文字或?qū)W問而求悟禪理,這叫以心求禪。中國禪宗倡導的就是這種思路。若從佛經(jīng)入手,依靠文字來分析佛理、研究禪義,就不是禪宗的求禪,其結(jié)果往往令人更加弄不清楚禪的精義。
如何是以心求禪?人心中難道可以不通過語言文字來思維嗎?沒有語言文字作為思維的工具,人類真能悟出什么道理嗎?要真正理解《金剛經(jīng)》的即非邏輯和禪宗的“不立文字”,這是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
不立文字,按現(xiàn)代說法就是非邏輯的、非理性的、非語言的思維。然而所謂邏輯、理性、語言,是世人習見而通用的邏輯、理性、語言。在運用這種邏輯、理性、語言進行思維的人們看來,這是人類唯一的思維途徑。事實并非如此。法國學者列維爾有一部名著《原始思維》,研究的就是人類的原始思維。列氏通過研究原始部落文化,發(fā)現(xiàn)原始人使用的思維方式與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有根本的不同,他稱為“前邏輯”的思維,與現(xiàn)代人類使用的邏輯思維截然不同、而在發(fā)展階段上處于現(xiàn)代邏輯思維之前的人類思維。這種前邏輯思維,就是非邏輯的、非理性的思維。這表明,現(xiàn)代人類習見而運用的邏輯思維并不是人類唯一可用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所依據(jù)的理性、語言、文字等思維工具,也不是人類唯一的思維工具。
由此可知,禪宗慧能式的禪悟思維雖然與人們習知的邏輯思維不同,但其中仍然存在一種屬于人類的思維方式,從而能夠悟出佛理,而使人心與佛性相契。這就是禪悟雖非邏輯、非理性、非語言而仍能進行思維的原因所在。
六祖慧能肉身像
達摩
達摩
六祖的偈子,載《壇經(jīng)》內(nèi)
迦葉像
本文關(guān)鍵詞:金剛經(jīng)改命很快,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 南懷瑾,金剛經(jīng)原文及譯文,正確的金剛念誦法,金剛經(jīng)的作用與功德。這就是關(guān)于《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佛教金剛經(jīng)的真正作用(《金剛經(jīng)》給你一種神奇的力量)》的所有內(nèi)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xù)關(guān)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wǎng)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quán)申明
本文" 金剛經(jīng)的神奇作用,佛教金剛經(jīng)的真正作用(《金剛經(jīng)》給你一種神奇的力量)":http://eshow365.cn/3-7140-0.html 內(nèi)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自行判斷內(nèi)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