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鳳凰黃絲橋古城,南方長城的一座完整石城堡,福康安在此殉國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72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黃絲橋古城,湘西境內的眾多古城之一,知名度不是最高的,規模也不是最大的,但是黃絲橋古城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墻城樓都保存完好,老張走過很多古城,這是唯一的一座完整保留下來的。叫古城有些不太恰當,因為黃絲橋太小了,城墻上走一圈只需要二十分鐘,嚴格來說這是一座古堡,古代主要起軍事作用,用來屯兵的。
黃絲橋古城位于鳳凰古城西南三十公里的黃橋村,雖然是一個小村子,但歷史悠久,古城始建于唐代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是當時的渭陽縣治所在,渭陽縣只在唐代存在,唐末五代時期就廢止了。唐代建的古城為土城,此后經歷朝歷代改建重修,現在我們看到的石城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99年)所建,全部為石砌。
走上黃絲橋的古城墻,老張還是被震撼到了,砌城的每一塊石塊都經過精細加工,石面平整,工藝講究,大小也很有規律,長一米左右,寬六十厘米左右,厚度四十厘米左右,用的是青光石,質地最堅硬的那種,而且數百年過去,還是很有光澤,這些石塊最大的重約兩千斤,小的也有一千斤一塊,石塊之間的縫隙是用糯米漿拌石灰澆筑的。
如此嚴格的建造工藝,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造的古城著實讓人驚嘆。不難想象,清代的時候建造這座古城所付出的代價,工程量是相當巨大的。那么,古人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氣在這里建造這么堅固的城堡呢?還是軍事用途,黃絲橋古城是湘西苗疆邊墻,也就是南方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準確的叫法是屯堡,是明清兩朝政府專門用于屯兵駐防的。
防的是什么人?湘西本地的苗族,清康熙三十九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這里的少數民族,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湘西爆發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苗民起義,黃絲橋古城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著名的伏波將軍馬援和乾隆年間的大將軍福康安據說都是在黃絲橋古城戰死的。
黃絲橋古城城墻周長686米,南北長190米,東西寬153米,石砌城墻高5.6米,厚2.9米,城墻上邊的走道寬2.4米,古代駐兵時城墻上可以跑馬,開有東、西、北三座城門,十多米高的城門樓保存完好,為清代建筑風格,歇山頂,飛檐翹角,屋頂覆蓋小青瓦,壯觀巍峨。城墻上均勻分布著三百多個垛口,還有兩座外凸的炮臺,整座古城為一座設施完備的軍事堡壘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湘西鳳凰黃絲橋古城,南方長城的一座完整石城堡,福康安在此殉國":http://eshow365.cn/3-70999-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