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看羅馬尼亞在一二戰的糟糕表現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9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薩拉比亞幾度易手,看羅馬尼亞在一二戰的糟糕表現,學到了什么?2、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了解1940年的羅馬尼亞1、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薩拉比亞幾度易手,看羅馬尼亞在一二戰的糟糕表現,學到了什么?
關于現代羅馬尼亞的前世今生
從地理上看,羅馬尼亞屬于巴爾干國家。然而,由于“巴爾干”一詞在歷史上是個貶義詞,地理上屬于巴爾干的國家,大多數都不愿意承認巴爾干的身份,簡單地說就是“去巴爾干化”。這對于羅馬尼亞而言也不例外。
羅馬尼亞族是主體民,他們的祖先是達契亞人,羅馬人在公元2世紀早期征服達契亞后,與達契亞人進行混居后,成了現代羅馬尼亞人的祖先。
經過長期的共居融合,羅馬尼亞族在公元5到7世紀基本形成。 到了19世紀,羅馬尼亞還只是奧匈帝國的邦國。1859年,羅馬尼亞獲得自治權。在19世紀,英法與俄國為了巴爾干半島的利益發生了戰爭,奧地利也參與了對俄國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的克里米亞戰爭。
流入黑海的多瑙河是奧地利的一條重要出海通道,而多瑙河入海口一帶的兩個公國屬于土耳其。
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初期,就出兵占領了這兩個公國,這讓奧地利十分不滿。1854年6月3日奧地利向俄國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俄軍撤出多瑙河兩公國。雖然俄國對奧地利憤恨至極,但俄軍應付英、法和土耳其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實在是沒有力量再對奧地利開戰,不得不接受了奧地利的最后通牒,從多瑙河兩公國撤軍,奧軍隨即占領了這兩個公國。
1855年9月8日奧地利在塞瓦斯托波爾已經陷落,俄軍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再次向俄國發出最后通牒。這個時候的奧地利皇帝正忙著娶茜茜公主,享受蜜月,對戰爭根本不感興趣。
其他各國各自都打著小算盤,戰后法國、俄國都不愿意奧地利繼續占領多瑙河兩公國,奧地利也沒有占到便宜被迫撤走軍隊。
1856年3月30日,土耳其帝國、俄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國,共同簽署了《巴黎條約》,克里米亞戰爭正式結束。
1859年這兩個公國合并,組成自治的羅馬尼亞,由土耳其保留名義上的宗主權。
1877年,俄國與土耳其發生戰爭,英國為了港口的利益進行干預,當時的德國是俾斯麥在主政,憑借德國的超強國力同時對兩國施壓,對于較強的俄國,則施加了更大的壓力,把俄國、土耳其帝國的矛盾控制住,既不徹底解決也不讓其爆發這么一個狀態。
俄國面對英、奧斯曼的巨大壓力,德國人也不支持自己,只好同意召開國際會議來,簽訂協約來解決近東危機。1878年夏季歐洲列強在柏林舉行國際會議,簽訂了《柏林條約》,其中的條款內容包括了:正式承認了羅馬尼亞獨立。
原本羅馬尼亞是親俄的,但俄國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強行占領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此后比薩拉比亞在羅馬尼亞和俄國間數次易手,成為兩國之間矛盾的焦點。因為比薩拉比亞扼守著多瑙河的入海口,戰略意義非常重大。俄國不得不撕下“巴爾干衛士”的面具。
巴爾干半島號稱歐洲火藥桶,一點都不過分,一直以來就沒有消停過。分別在1912、1913年發生兩次參與國比較多的戰爭,歷史上稱為第一、二次“巴爾干戰爭”。特別是在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羅馬尼亞則得到保加利亞的糧倉——南多布羅加;
羅馬尼亞雖然在一戰表現糟糕,卻占了大便宜
最后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在這次戰爭中,羅馬尼亞是想借參戰徹底解決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一定會參戰,但糾結的是羅馬尼亞到底應該參加哪一方?因為它既與同盟國成員奧匈帝國有領土爭端,也和協約國成員俄國有領土糾紛。羅馬尼亞與奧匈帝國有爭議的領土是特蘭西瓦尼亞,這塊兒土地不但居住著大量的羅馬尼亞人而且還是羅馬尼亞人的祖先達契亞人所建立的達契亞王國的核心地域。但自11世紀末特蘭西瓦尼亞便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奧匈帝國顯然不可能答應羅馬尼亞的領土要求。
羅馬尼亞與俄國的領土糾紛,主要是比薩拉比亞,而薩拉比亞原本屬于羅馬尼亞,但卻被俄國強行奪走。羅馬尼亞對此耿耿于懷,想趁這一次世界大戰,奪回失去的領土,不過還真的達到了目的。
雖然羅馬尼亞在一戰中的表現簡直令人絕望,不過由于羅馬尼亞站對了隊、跟對了人,所以也雞犬升天成了一戰的大贏家。
羅馬尼亞不但從匈牙利身上奪得了夢寐以求的特蘭西瓦尼亞和布科維納,從保加利亞奪取了肥沃的南多布羅加,而且還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之機吞并了兩國的爭議領土比薩拉比亞,領土面積整整比戰前擴大了一倍。可以說
羅馬尼亞既吃了同盟國也吃了協約國,真正是左右逢源、顧盼自雄了。
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拿對方與羅馬尼亞的領土爭端拉攏羅馬尼亞。協約國表示只要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就答應讓它吞并特蘭西瓦尼亞,而同盟國則誘之以比薩拉比亞,讓羅馬尼亞加入自己。
羅馬尼亞魚和熊掌都要兼顧,兩塊兒地盤都想要,所以一直難以決策。1916年德軍發動的凡爾登攻勢失敗,而俄軍又大敗奧匈帝國,兵鋒直指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以為德奧就快完蛋了,自己再不參戰特蘭西瓦尼亞就會被俄軍占領,遂于8月17日簽約加入協約國。
只是讓協約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參戰不但絲毫沒有幫助協約國,反倒是幫了同盟國的大忙,簡直可以說是救了德奧的命。
協約國原本以為羅馬尼亞的50余萬大軍以收復失地的決心一定可以橫掃特蘭西瓦尼亞,繼而大舉進攻匈牙利。但羅馬尼亞軍隊的表現簡直就是一場鬧劇,當德軍向羅馬尼亞軍隊發動進攻的時候,大部分羅馬尼亞士兵不戰而降,其余的士兵則臨陣脫逃。整整3個師的羅馬尼亞軍隊,稀里糊涂就全軍覆滅了。在整個戰線上羅馬尼亞軍隊幾乎一觸即潰,來不及逃跑的士兵則毫無羞恥地舉手投降。一些羅馬尼亞軍隊由于太過驚慌竟向附近的俄軍投降,引起了俄軍的極大不滿。俄軍將領惱怒地命令當地的俄軍指揮官設法組織起羅馬尼亞部隊,與他們組成聯合防線。當地的俄軍指揮官說:
“讓羅馬尼亞人變得有紀律的努力,就如同讓猴子跳米奴哀小步舞。”
在經過一系列潰逃后羅軍終于在南喀爾巴阡山脈組成了一條防線,扼守通往本土的幾條隧道。羅軍在兵力和地形上都占有優勢,但主力幾乎被全殲。自1916年8月宣戰到1916年12月,羅軍共計傷亡20余萬,另有15萬人被俘,殘余的羅馬尼來軍隊全部逃入俄國境內。羅馬尼亞大部分國土都被占領,剩余的土地也只是由于俄軍的抵抗才得以保住。
在剩下來的一年半中同盟國共從羅馬尼亞運走了200萬噸谷物、100萬噸石油、20萬噸木材以及10萬頭家畜。由于英國海軍的封鎖,德奧的處境非常困難,如果沒有羅馬尼亞的這些物資,德國絕對無法支撐到1918年11月,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羅馬尼亞是德國的大后方,一直在供養德國打仗。
1918年1月,逃往俄國境內,才得以保存的羅馬尼亞軍隊,卻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之機占領了比薩拉比亞,4月宣布比薩拉比亞與羅馬尼亞合并,玩了一把趁火打劫的游戲。
二戰中羅馬尼亞再也沒那么好的運氣了
昔日俄國不好惹,蘇聯更不好惹,斯大林更是從來都不吃虧的。到1939年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的《秘密附屬議定書》明確規定“蘇聯關心在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的利益,德國宣布在該地區政治上完全沒有利害關系”。法國投降后蘇聯在東歐再無任何顧忌,遂按照《秘密附屬議定書》劃分給它的勢力范圍向羅馬尼亞發出最后通牒,要求羅馬尼亞在四天內割讓比薩拉比亞,并額外提出要求割讓布科維納北部。
羅馬尼亞向希特勒緊急求援未果,只好答應蘇聯的要求并請求寬限日期。蘇聯的態度非常堅決,晚一天也不行。羅馬尼亞的軍政機構和不愿加入蘇聯國籍的平民匆忙收拾行裝,連滾帶爬地逃回了國內,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羅馬尼亞吐出了當年趁火打劫撈回來的領土。
在法國投降、英國勢力徹底被趕出歐洲大陸的大背景下,羅馬尼亞已經不可能保持完全獨立或中立。再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在蘇聯和德國之間作一個選擇。蘇聯自然是不可能的,兩國是深仇大恨,希特勒也絕對不會允許羅馬尼亞投靠蘇聯,因為它的石油。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是除了蘇聯外歐洲大陸上唯一的一個大油田,在海外貿易完全被英國海軍切斷的情況下其對德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控制羅馬尼亞是希特勒的戰略目標,羅馬尼亞在劫難逃,所以羅馬尼亞也試圖靠近德國以抗衡蘇聯的威脅。
但希特勒只對羅馬尼亞的石油感興趣,為了安撫與羅馬尼亞有領土爭端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希特勒強令羅馬尼亞將特蘭西瓦尼亞的40%,約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匈牙利;南多布羅加也被還給保加利亞。
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不但是德國一戰時的小伙伴,而且與德國一樣都是凡爾賽體系的受害者,是德國的天然盟友。
羅馬尼亞這個凡爾賽的受益者和暴發戶,給希特勒自然沒有什么好印象。但希特勒卻需要羅馬尼亞與德國合作:一方面德國需要羅馬尼亞的石油,再則是希望能夠保證在蘇德戰爭中,有一個比較安全的后方。
1940年9月5日,希特勒支持安東尼斯庫掌握了羅馬尼亞政權,德軍隨即進駐羅馬尼亞。11月23日,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集團。蘇德戰爭爆發后羅馬尼亞作為德國的仆從國派出大量軍隊隨同德軍入侵蘇聯,重又奪回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
但1944年8月蘇軍大舉反攻進入羅馬尼亞。1944年8月23日羅馬尼亞發生政變,安東尼斯庫被捕,新政府加入盟軍一方向德國宣戰。但羅馬尼亞離蘇聯太近,離美英太遠,所以它沒能撈到意大利的待遇,在戰后仍被當作戰敗國處理。
在戰后羅馬尼亞被迫接受了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羅邊境,也就是說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被正式劃入蘇聯版圖。保加利亞對南多布羅加的占領也被正式承認,這塊兒地盤原本就屬于保加利亞。但在蘇聯的支持下羅馬尼亞卻從匈牙利手中收回了被割讓的特蘭西瓦尼亞。
總結
羅馬尼亞在一戰中,成了戰勝國,在《凡爾賽條約》里占盡了便宜。一方面是得益于俄國的十月革命趁火打劫,沒想到等后來蘇聯緩過勁之后,再度失去了勝利果實。看來,沒有實力是很難在歐洲列強的夾縫中生活的。叢林法則中是沒有正義和平等可言的。過去是,現在也是,今后還是。
2、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了解1940年的羅馬尼亞
1940年的歐洲,可謂是一片混亂。一方面是希特勒的閃擊波蘭,再到入侵北歐,進攻荷蘭、比利時、法國,突破馬奇諾防線,造成英法聯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另一方面卻是蘇聯的擴張,波蘭一部分,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白俄羅斯相繼并入蘇聯版圖。
在這種情況下,南歐也未能幸免,同樣遭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在這種要么選擇德國,要么選擇蘇聯的情況下,羅馬尼亞可謂是損失慘重,不到一年,便因為蘇聯和德國的關系,失去近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羅馬尼亞和蘇聯之間的恩怨,是因為比薩拉比亞這塊地造成的。雖說在這塊土地上形成過一些封建國家,也被奧斯曼帝國占領過,但至少這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都是羅馬尼亞人。
被奧斯曼帝國占領的時候,這塊地的鄰居,便是沙皇俄國。大家知道,奧斯曼帝國和沙皇俄國一向不對付,兩百年的時間,大規模戰爭就爆發了10次。在1812年,因為沙皇俄國取得了對土戰爭的勝利,因此比薩拉比亞便成了沙皇俄國的地盤。
在1917年,沙皇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西方各國便聯合起來干涉蘇俄內政,還讓比薩拉比亞的人民群眾搞了個形式化的投票,投票結果便是,比薩拉比亞并入羅馬尼亞,成為羅馬尼亞的地盤。
統治了一百多年的地盤,卻因為西方各國的干涉,變成了別人家的地盤,這可讓蘇聯十分生氣。但19世紀二十年代的蘇聯,因為實力不夠,再加上羅馬尼亞是英國、法國罩著的,因此哪怕蘇聯再不高興,這口氣也只能忍著。
等時間進入三十年代,蘇聯的機會就來了。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西方各國經濟損失慘重,再加上希特勒上臺后的一系列擴張,1939年更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羅馬尼亞更是因此失去西方各國的支持。
在這種西歐各國都被德國牽制住的情況下,1940年,蘇聯動手了。所使用的理由是,蘇聯要建立一個東方防線,來維護自身安全。而羅馬尼亞跟德國走的比較近,威脅到了蘇聯的安全,為了自身安全及兩國關系考慮,蘇聯要求,羅馬尼亞割讓比薩拉比亞。
在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羅馬尼亞哪怕再不愿意也沒有辦法。1940年6月26日,蘇聯出兵,便強行占領了近5萬平方公里的比薩拉比亞。
失去這么一大塊土地,羅馬尼亞別提有多憤怒了。當時法國已經被德國占領,美國保持中立,英國也是自身難保,因此想要奪回自己的土地,羅馬尼亞就只能倒向德國,加入納粹陣營的懷抱。
但十分尷尬,匈牙利看到羅馬尼亞成為自己的同伴,當年遭受到屈辱瞬間就涌上心頭。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奧匈帝國慘遭分解,偌大的帝國四分五裂,匈牙利也因此獨立。
畢竟是戰敗國,在英法美這些戰勝國的主導下,獨立后的匈牙利慘遭瓜分,十分無奈的簽下《特里亞農條約》,一下子便失去三分之二的領土,其中特蘭西瓦尼亞,便被羅馬尼亞給拿走了。
這件事情匈牙利是一直耿耿于懷,此時羅馬尼亞成為自己的同伴,匈牙利便立刻找到德國,讓德國過來,給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做一個領土仲裁。
匈牙利和德國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難兄難弟,并且在很多方面匈牙利都是鼎立支持德國的,因此德國為了安撫匈牙利,便對羅馬尼亞說,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把特蘭瓦尼亞割讓給匈牙利,反正這本來就不是你的。
雖然羅馬尼亞很不愿意,但也沒辦法,畢竟他要是拒絕德國,就真的沒有大腿可以抱了。無奈之下,4.3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便又沒了。
不僅是匈牙利,保加利亞也找到德國,要求德國給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做領土仲裁。和匈牙利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加利亞和德國是一起的,因此德國便跟羅馬尼亞說,你要把南多布羅加割讓給保加利亞,不然的話我就要揍你。
這個時候的羅馬尼亞可真的是欲哭無淚,但又真的是無可奈何。就這么的,1940年9月7日,數千平方公里的南多布羅加,變成了保加利亞的地盤。
細細一算,其實也就三個多月的時間,羅馬尼亞就失去近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說到底還是實力的問題,如果羅馬尼亞擁有世界一流強國的實力,那他怎么可能會被蘇聯蹂躪,又怎么可能會在加入德國陣營的情況下,還要被德國欺負?
本文關鍵詞: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交鋒記錄,羅馬尼亞土耳其人,土耳其與羅馬尼亞關系,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對比,羅馬尼亞離土耳其多遠。這就是關于《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看羅馬尼亞在一二戰的糟糕表現》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土耳其與羅馬尼亞歷史,看羅馬尼亞在一二戰的糟糕表現":http://eshow365.cn/3-63090-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愛情睡醒了第二季:愛與成長的續篇
- 下一篇: 一場痛苦的醒來——愛情睡醒了第三部27集劇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