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的兩首詩,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么能“孤篇壓全唐”)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9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張若虛的兩首詩】,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張若虛的兩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么能“孤篇壓全唐”?2、張若虛的兩首詩,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1、張若虛的兩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么能“孤篇壓全唐”?
《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余人。
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后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少數最幸運的詩人之一。
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贊嘆,流傳千古。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寫于唐代,紅于明代在文學史或藝術史上,有許多大家,生前寂寂無名,死后名揚千古。
梵高、卡夫卡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春江花月夜》也有類似的遭遇。
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
它第一次被收錄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選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的原因僅僅是《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是樂府舊題,理應收入《樂府詩集》。
是金子總會發光,《春江花月夜》坐了幾百年的“冷板凳”后,終于有人看到它的光芒。
明朝的時候,陸續有詩集收錄這首詩,無數的明代詩人學者,開始盛贊《春江花月夜》。
寫于唐代的《春江花月夜》,在明代迎來了屬于它的春天。
明代中期,《春江花月夜》被推到了崇高的地位。
明朝文學家鐘惺說: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這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不,這還不夠。
清代文學家王闿運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到了近代,詩人聞一多又贊《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在很多學者看來,《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最好的詩。
那么,《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里呢?
春、江、花、月、夜是詩中最常見的景物和意象,當這五個字結合在一起時,張若虛用神奇的筆,奏出了一曲絕唱。
1.有景有情有哲理
這是個神話般美妙的世界。
入夜了,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籠罩在月色中呢?
望著月亮,詩人對人生和宇宙發出扣問: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又一代的無窮無盡,只有月亮是永恒不變的。
望著月亮,思考人生,思考永恒。
個體的生命轉瞬即逝,可一代代的傳遞,卻讓人類永恒存在。月亮永遠是那個月亮,而人已不知更迭了多少代。
望月最易引起思念。思婦思念離人,游子想家了。
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繪畫美,音樂美,動人心弦
誰都不能否認,《春江花月夜》是極美的。
江潮起落,月色如銀,江天一線,白云映著婆娑的花枝,綽約的人影,孤獨的明月樓。望月的人,想家的心,對人和宇宙的扣問,在《春江花月夜》中,無一不美。
海潮聲、江流聲、搗衣聲、凄涼的雁叫聲與游子思婦的嘆息聲,巧妙地編織成聲音的旋律,全詩又充滿了音樂美。
當我們緩緩讀出《春江花月夜》時,感到詞句絕美,讀來口角噙香。
3.影響后世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第一首以月為中心媒介,同時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詩的作品,對后代詩歌創作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春江花月夜》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詩人所引用或化用。
比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
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能是根據“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
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得到無數大詩人的化用,這樣的詩是當之無愧的經典。
時至如今,無數的人讀著《春江花月夜》抒發思念,無數人聽著《春江花月夜》,思考人生。
月是永恒的,而《春江花月夜》讓我們在望月時,找到情感的抒發口,思念不絕。
2、張若虛的兩首詩,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上,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后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其中之一張若虛,唐朝詩人,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張若虛生活在最讓人羨慕的開元盛世與同時代的孟浩然一樣,新舊唐書中都沒有給他立傳但從賀知章的傳記中,我們可以得知,張若虛當時就已經名重一時唐中宗神龍年間,張若虛、賀知章等吳越名士在京都已是名聲大噪,大唐從不缺才華橫溢的騷人墨客,張若虛更是其中翹楚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余人《全唐詩》中僅收錄了張若虛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譽滿天下,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受到無數學者和讀者的贊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
《春江花月夜》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上,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后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其中之一。張若虛,唐朝詩人,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張若虛生活在最讓人羨慕的開元盛世。與同時代的孟浩然一樣,新舊唐書中都沒有給他立傳。但從賀知章的傳記中,我們可以得知,張若虛當時就已經名重一時。唐中宗神龍年間,張若虛、賀知章等吳越名士在京都已是名聲大噪,大唐從不缺才華橫溢的騷人墨客,張若虛更是其中翹楚。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余人。《全唐詩》中僅收錄了張若虛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譽滿天下,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受到無數學者和讀者的贊嘆。
今天復習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附帶說一句,由于篇幅較長,以前在背誦這首詩時,我整整用了一周時間。
這首詩的大意是:春天雨水豐沛,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升起,仿佛是與潮水一起涌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波光粼粼,月光隨波逐浪,蕩漾千萬里。雖然,看不到其他地方,但相信,所有地方的春江,同樣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蜿蜒曲折,繞著芳草豐茂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鮮花晶瑩剔透,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月光與霜霰交織在一起,竟然無法覺察流霜飛舞。沙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也是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大而圓的孤月,高高懸掛。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無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看著總是那么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看見,長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地運送著流水。
在外漂泊的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飄得很遠很遠。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一葉小舟,獨自在外漂蕩?什么地方,月夜下的閨樓上,什么人在竟夕起相思?
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相思之苦。此時的月光,應該是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月光照進思婦的閨房,珠簾卷不走月光。月光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也拂不掉。
此時此刻,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互通音信。我真希望,追隨著月光一同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卻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在幽靜的水潭。最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春天也快要結束了。水潭上的月亮,漸漸西斜,眼看又要落下。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遠隔千山萬水,路途遙遠,相聚無望。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牽掛之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關于這首“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還有一個美麗凄婉的傳說:唐中宗神龍二年秋,大齡文藝青年張若虛,在揚州明月橋邊,邂逅了名門閨秀辛夷。兩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然而,就在新婚的那一夜,卻被鬼差錯拘而亡。一往情深,情愫未了的張若虛,在閻羅殿上的大呼冤枉,大吵大鬧,拒絕脫生投胎,堅決要見辛夷一面。他的一片癡情,感動了當時已經得道成仙的曹娥,幫他遂了心愿。27歲的張若虛死而復生,此時人間的辛夷已是66歲的老婦,二人在明月橋下相見。由此,張若虛吟出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全詩一共三十六句,四句換一次韻腳,全詩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想象奇妙,意境空明,語言雋永,韻律宛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大家都知道,春、江、花、月、夜是詩中最常見的景物和意象,當這五個字結合在一起時,張若虛用神奇的筆,奏出了一曲絕唱。張若虛通過這首詩描繪出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世界,眼前是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江流宛轉、月照花林等一幅幅優美的畫面,耳邊仿佛可以聽到海潮聲、江流聲、搗衣聲、雁叫聲與嘆息聲交織的動聽樂章,有景有情有哲理,真真切切體現了大唐的極致浪漫。事實上,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生前寂寂無名。直到宋代,張若虛和他的這首詩才為世人所知,此時,距張若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三百年。再三百年,明代對張若虛的認識又有了提高。又三百年,到了清代,這首詩被稱之為“孤篇橫絕,竟成大家”,從此,也就有了“孤篇蓋全唐”的美譽。再到民國時期,聞一多先生贊之曰“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經歷了千年歲月,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終于被推上了神壇。真正的刻骨銘心的感情應如是,也淡然也濃烈,可以瞬間消逝,也可以永不褪色。無疑,張若虛在創作情感把握上做到了這一點,因此,他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穿越千年,依然美得驚心動魄,直擊心靈,又不失含蓄雅致。能夠榮獲“孤篇蓋全唐”的美譽,真乃是實至名歸。
2021年3月27號
《望月懷遠》張九齡,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曾經深得唐玄宗的賞識,出閣入相,擔任過尚書右丞相。柳宗元是他的門生。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他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遠,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其《感遇》、《望月懷遠》等為千古傳頌之詩。《感遇》更是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歷來公認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享譽大唐,貢獻最大,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今天復習《望月懷遠》,原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這首詩的大意是:夕陽西下,夜幕降臨,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我獨自一人,靜靜地仰望天上的明月,但我心里知道,遠隔天涯的她,此時此刻,也在仰望同一顆明月。有情人無緣在一起,天各一方,你在那一端,我在這一端,卻做著同一件事,都在長吁短嘆,共同埋怨長夜漫漫,實在難熬;有情人兒,你想著我,我念著你,一腔相思,情悠悠,意綿長,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吹滅蠟燭,去觀賞明月吧,月亮散發著輕柔的光,淡淡灑滿整個屋子,如同她溫柔多情的目光,讓我充滿憐愛;我禁不住起身披衣,來到院里,想盡情地感受月光如水的溫柔,忽覺得天寒露重,仿佛寒冷的露珠浸潤著肌膚,平添一份冷意。今晚的月光好美啊!我真的想采擷幾縷,送給遠方的她,可我雙手捧滿月光,終歸不能相贈;不如回屋睡覺吧,或許,在夢里我們就可以彼此相會,也只有在夢里才是久別重逢的好日子。
據資料記載,這首詩,應該寫于張九齡受奸臣李林甫排擠,遭貶荊州長史以后。當時,張九齡已到六十而耳順的年齡,且古人普遍壽命較短,這個年紀的人,對于情愛之事不至于那么熱烈。由此推斷,這首詩應該是采用了古典詩歌慣常用的比擬手法,實際上是以男女愛情關系比擬君臣關系。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有條不紊,語言明快,余味悠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渾厚,自然天成。張九齡曾為相三年,君臣相悅,勵精圖治,為大唐盛世做出了不朽貢獻。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他雖造貶謫,仍念念不忘忠君報國,可這一去,竟成永別,張九齡再也沒有見到唐玄宗。以至于,唐玄宗在經歷安史之亂后,悔恨不已,對張九齡思念有加。
2020年12月19號晚
本文關鍵詞:張若虛的兩首詩在意境和情感上有何相似之處,古代詩人張若虛的兩首詩,張若虛的兩首詩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的兩首詩楷書怎么寫,張若虛的兩首詩代答閨夢還。這就是關于《張若虛的兩首詩,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么能“孤篇壓全唐”)》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張若虛的兩首詩,唐代詠月的古詩大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么能“孤篇壓全唐”)":http://eshow365.cn/3-61584-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心動的感覺,只為你
- 下一篇: 七夕節送女朋友什么禮物 七夕是情人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