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為什么周游列國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4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今天犇犇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為什么周游列國?都去了哪里?留給后世什么影響2、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周游列國從55歲走到68歲1、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為什么周游列國?都去了哪里?留給后世什么影響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55歲為什么要遠走他鄉,13年后再回來,帶來了多少寶貴財富?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
孔子的成就自不言說,這部分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孔子帶領一部分弟子周游列國,為他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礎。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看,孔子為什么要周游列國,他都去了哪里?干了哪些事?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為什么要周游列國
孔子是魯國人,他是個有一番抱負人,剛開始時候,孔子輔佐國君讓魯國大治。但是到公元前498年的時候,由于政權的變動,讓孔子的治國思想與幾個大臣產生矛盾,加上當時的國君貪戀歌舞,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所以在他55歲的時候,離開了讓他傷心的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3年的周游列國之路。
都去了哪里
孔子從魯國出發,13年里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大致路線就是今天曲阜——菏澤——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最后原路返回,當他返回時候已經是耄耋老人了。當時他取得這些地方都在魯國的周邊,除了楚國是個大國之外,其他都是些小國家。加上當時的整個社會動蕩不已,孔子最遠也是在黃河邊上感嘆了一番而已。
都干了什么
老實說,孔子推行他提出的施行仁政的觀念在當時是行不通的,在許多國家都遭受了到了冷落,差點因為斷糧而餓死。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他不停的游說,傳播自己的思想,讓他的教育經驗越來越豐富,名氣也隨著大漲,弟子可以說是遍布全中國,很多來自齊、楚、晉、秦等這樣的大國的求學者,這其中的代表就有:顏回、子貢、冉求等。而這些人中有的從了政,對于孔子思想的廣泛傳播可以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的教學提倡“有教無類”,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在游歷各國時候,對每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人文、社會現狀等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孔子思想的形成和長足發展。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孔子能在那么大年齡“走出去”,確實是非常的那能可貴的。在孔子廣泛的調查中,習眾家之長,將禮樂之道逐步的完善,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道德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他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他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而道德規范還是我們現在的基本
政治思想——“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種大同思想對后世的影響頗深,康有為、譚嗣同和孫中山身上都有其影子,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最高理想化的社會,“小康”一詞就是孔子提出來的。
教育思想——“學而優則仕”“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
通過創辦私立學校,廣泛的招納學生,打破了教育資源被壟斷的狀況,讓更多的平民子弟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可以說,孔子周游列國,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2、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周游列國從55歲走到68歲
編輯丨田瀟湘
早在2500年前,中國頂級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已經在路上了。先是老子,再是孔子。孔子第一次隆重地上路,成為一個在路上的人,恰恰是去拜訪老子。
它的路程實在不近,是從今天的山東曲阜到今天的河南洛陽。老子比孔子大二十幾歲吧,孔子是以學生的身份去問道的。
現在洛陽好像還有一個碑刻著“孔子問道處”。但是由于年代太遠了,孔子這次長途旅行的情況已經不太清楚,其中還有好多爭議。
有歷史書把老子和太史儋當做了同一個人,太史儋的“儋”就是現在海南島儋州的“儋”。因為太史儋也曾經西出函谷關,而這是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孔子周游列國孔子在拜別老子之后的20年,開始了更為驚人的長途跋涉,他在外面走了整整14年,而且年齡已經不輕,是從55歲走到68歲。
這14年的行走,有一些學生陪著,他沿路講的話被學生記錄下來,他的這些話很想讓當時各個諸侯邦國的統治者聽。
但是他們不聽,卻被后世2500年間的中國人都聽到了,也被世界上很多人聽到了。因此,這14年他好像沒有走出他期待的結果,卻走出了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
他的這次漫長出走,歷史上叫做周游列國。當時所謂的列國,其實都是些地方性的諸侯邦國,是一個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和軍事實體。
除了征服和結盟,誰也管不了誰。但孔子卻希望讓他們在精神文化上取得一些共同語言,他沒有成功。
孔子這次上路有點匆忙,他一心想著在魯國做一個施行仁政的實驗,自己也曾經掌握過一部分的權力,但后來實在沖破不了頑固的傳統的政治勢力,被魯國的貴族們拋棄了。
孔子之死孔子行走了14年,回到故鄉的時候已經68歲。回家一看,妻子已經在一年前去世,過了兩年,獨生子孔鯉又去世了。
再過一年,他最喜愛的學生顏回去世了,接著他最忠心的學生子路也去世了。面對著接連不斷的死訊,年逾古稀的偉大的思想家一直是揚天呼喊,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但是就在這悲慘的晚年,他還是在大規模地整理著六經,尤其是在《春秋》上下功夫。把他的大一統、正名分、天命論、尊王攘夷等等一系列的觀念,鄭重地交付給中國歷史。
孔子是圣人,圣人的皮囊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存在。
關于主播和課程:
余秋雨,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
余秋雨用260堂中國文化課,從百家爭鳴的儒釋道講起,連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蓋古今文化大師,并將現代中國文化置于全球性視角考量。
關于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中國知名音頻平臺,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不用看,聽喜馬拉雅!
本文關鍵詞:孔子周游列國一共有多長時間,孔子周游列國去了哪些國家,目的是什么,孔子周游列國主要在今天哪些區域,孔子周游列國去了多少國家,孔子周游列國去了哪幾個國家?。這就是關于《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為什么周游列國》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孔子周游列國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孔子為什么周游列國":http://eshow365.cn/3-455-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無錫商業街美食推薦,無錫十大人氣餐館
- 下一篇: 人類死后骨灰怎么處理,骨灰盒只裝一部分骨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