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凱旋門簡介(法國還需要拿破侖嗎)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48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凱旋門簡介,今天乾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兩百年過去,法國還需要拿破侖嗎?2、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凱旋門簡介1、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兩百年過去,法國還需要拿破侖嗎?
2021年是拿破侖逝世兩百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法國人似乎又一次回想起了第一帝國時代的榮光,關于拿破侖的各類紀念活動和討論日漸活躍。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曾在2021年5月5日發表講話,表示“拿破侖是我們的一部分”。時至今日,凱旋門雖矗立依舊,法國社會卻早已換了人間,對于這位皇帝的是非功過,也總有爭論與質疑。
矮子還是巨人,英雄還是莽夫,革命者還是皇帝,征服者還是軍閥,一個篡權奪位的小人,還是一位統御歐陸的王者?在第五共和國的治下,拿破侖又將在法國國家認同與公民教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沒有拿破侖的法國歷史不能被稱之為歷史,沒有拿破侖的法國也絕不會是今天的模樣。如何看待這位飽受非議卻又贊譽滿堂的偉人,無疑是當代法國社會繞不開的話題。
01
拿破侖所寫下的歷史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曾這樣評價拿破侖:“失敗反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著的拿破侖還要更高大些。拿破侖是戰爭中的米開朗琪羅。他是重建廢墟的宗師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員會的繼承者,他當然有污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莊嚴的,在污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有雄才大略的。”
就此來看,拿破侖堪稱是高超的、非凡的,他所有的過失、全部的疏忽,都是他所一手建立的宏圖偉業的注腳與陪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興起于軍旅的他,挫敗了保皇黨卻于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獨攬大權,并于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我們可以說,作為一個皇帝,他切切實實地復現了查理曼大帝的偉業,南征意大利,北伐比荷盧,西取西班牙,北破奧地利,打散五次反法同盟,建立了法國的歐陸霸權;作為一個執政者,他并行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親擬《拿破侖法典》,既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又為后世法學打下了基業。
然他1812年負于俄羅斯的嚴寒,節節敗退后被迫于1814年退居厄爾巴島;盡管其于1815年卷土重來、重返巴黎,也最終無法避免在滑鐵盧的戰敗,只得在圣赫勒拿島度過余生。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拿破侖和查理曼一樣,都沒能將其一手建立的偉業維持下去,最終只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便沒于時代的洪流當中了。
拿破侖,拿破侖,這個名字是法國人的榮耀、封建君主的噩夢、共和黨人的仇敵,他勤于內政、功于遠略,在杜伊勒利宮宵衣旰食,在奧斯特里茨力壓兩皇;可他也在加勒比海與印度洋島嶼恢復奴隸制度,對被征服地區橫征暴斂、竭澤而漁。
不論如何,拿破侖已經永遠地倒下。我們不好定義他究竟是一個出色的革命者還是一位嚴酷的獨裁者,只是從客觀上來看,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掃蕩了歐洲的王朝秩序、推廣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但自然地,當他逆勢而動,試圖延續他的帝國的時候,他也理所應當地被時代所拋棄。
02
拿破侖在當代法國
在當今的巴黎,凱旋門風采依舊、用精美的浮雕向來往的行人述說著拿破侖的輝煌,而這位偉人本人的銅像,也依然矗立在為紀念他的勝利而建的旺多姆圓柱上,俯瞰著這座偉大的城市。
從1789到1875,法國人走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歷程,才最終在這個國家永久地實現了他們的共和夢想。拿破侖,這位舊日的巨人在共和的語境下無疑是個令人尷尬的話題,以至于法國政治人物通常都對其避而不談,以防引火自焚,例如在標志著拿破侖稱帝200周年的2005年,法國總統與總理都在這個時候出國,時任內政部長薩科齊等內閣官員也紛紛決定不參加任何紀念儀式。
但馬克龍不一樣,他公開在榮軍院發表演講,肯定了拿破侖的歷史功績與豐富遺產,可他同時也強調:“我們紀念拿破侖并不是為了用我們當今的標準去評價他,而是為了追根溯源,塑造我們法國人的認同與歸屬。”可見作為一位秉持中間路線的總統,馬克龍即便沒有對拿破侖避而不談,也已經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客觀、減少了其評價的政治色彩。
那么,如果現在問一個法國人,他們如何看待拿破侖,他們會怎么回答呢?左翼人士會說,他是個暴君、獨裁者,竊取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而右翼人士則會說,他是民族英雄,是我們應該共同銘記的對象。而對于一般法國人而言,這個名字的重量大概還比不過夏爾·戴高樂。畢竟當前的法國所要培養的,是Républicain(共和主義者),是共和國的認同者,而不是皇帝的追隨者,在這個語境下,不論是誰都不會認可其獨裁行為,但拿破侖畢竟曾為法國人帶來榮耀,作為法蘭西民族實力的一大象征,其在凝聚共識、塑造民族認同方面仍有價值。
馬克龍今日談起拿破侖,可能是為了在疫情面前凝聚共識,也可能是為了獨樹一幟、表明自己的中間路線。只是不論如何,拿破侖這個名字,連同他的勝利、他的功勛、他的失敗都早已成為全體法國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時移世易、滄海桑田,卻仍名傳千古,如一面旗幟始終飄揚在法蘭西的心頭……
作者:一界·普天一光
編輯:一界·普天一光
2、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凱旋門簡介
維克多·雨果 資料圖片
2021年9月18日,夏爾·戴高樂廣場上的著名建筑似乎憑空消失了。在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矗立著一個50米的銀色“大包裹”,這是“消失的凱旋門”——已故美國藝術家克里斯托和其妻讓娜·克勞德的作品,使用了25000平方米可循環利用的銀藍色聚丙烯織物和3000米長的可循環利用紅繩。即使在**期間,“變身”的凱旋門也引來了眾多參觀者。
事實上,有著185年歷史的凱旋門不僅常是人們目光的焦點,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在19世紀大文豪們的筆下,它領略過人民山呼海嘯般的力量,也目睹過帝王的隕落。
脫胎于法國大革命后政權更替、人民運動風起云涌的19世紀,凱旋門的建造史就是一部法國權力的更迭史。1805年,拿破侖在奧斯特里茨面對強大的俄奧聯軍時對法軍許下豪言:“我會帶著你們,在凱旋門下榮耀還鄉。”如同羅馬帝國為得勝歸來的將軍矗立起凱旋門一樣,在贏得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后,他在一年之后的2月18日頒布法令,建造凱旋門,以紀念法國軍隊贏得的所有勝利。
工程于同年8月開始,凱旋門的基石長達54.56米、寬27.28米,厚至7.55米。1810年,星形廣場凱旋門的設計師讓·夏格倫提出以公元81年的古羅馬建筑“提圖斯凱旋門”為創作原型,但他在為新婚的拿破侖和瑪麗·露易絲獻上了草圖模型和預計25年的工程計劃后驟然去世。1812年,由于遠征俄國,法國財政緊張,拿破侖將凱旋門的建設推遲數年。誰知在三年內帝國覆滅,拿破侖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復辟。
1823年,路易十八下令續建凱旋門,卻將修建名目改為紀念當年法國遠征西班牙幫助其君主上位的勝利。直到1830年,奧爾良家族的路易·菲利普繼位法國國王,才依照拿破侖的原意續建凱旋門,只是為調和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凱旋門的修建目的改為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后為法國浴血奮戰的所有將士。路易·菲利普和當時的法國首相梯也爾親自選定了裝飾凱旋門的雕塑主題。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法國雕塑家弗朗索瓦·呂德創作的《1792年志愿軍的出征》,又稱《馬賽曲》,以及柯爾托的《拿破侖的勝利》,以紀念1809年法國與奧地利簽訂的停戰條約。1836年,在建筑師布魯耶的主持下,星形廣場上的凱旋門歷經30余年的風波最終建成。同年7月29日,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在七月革命勝利的六周年紀念日上為它舉辦建成禮。凱旋門脫胎自一代帝王的豪言壯語和浪漫想象,而它的被擱置、續建與落成都留下了歷史斑駁的光影。
拿破侖時代的法蘭西曾經為這位傳奇帝王的霸業輸送過黃金一代最鮮活勇敢的生命。時隔30余年,昔日的帝王早已不在,而法軍也榮光不復。建成的凱旋門似乎同時承載了青年希望效仿父輩壯舉的熱血和為了國家宏圖而獻身的那代人的傷痕。正如巴爾扎克在《三十歲的女人》中寫的那樣:“然而(經過凱旋門時的)每一顆心,就算它們曾經憎惡過法蘭西皇帝,也會向天空獻上火熱的誓愿,愿祖國滿懷榮光。而那些因為法國和歐洲之間的爭斗,早已精疲力竭的人們,在經過凱旋門時無一例外地留下了他們的怨恨。”
凱旋門和法國軍隊的榮光都脫胎于1805年的奧斯特里茨之戰。繆塞《一個世紀兒的懺悔》一書于1836年出版,與凱旋門的誕辰同年。時年26歲的繆塞在小說中如此評論年輕一代對于拿破侖的復雜感情:“人們從未在城墻上見過如此之多的俯身慟哭的母親;在那些談論死亡的人身旁有這般的靜寂。但是在所有人的心里,也從未出現這般歡樂與朝氣,未曾聽見如斯鏗鏘的軍樂;見過如此純粹的日光,它能曬干所有鮮血。”建成的凱旋門是一處豐碑,用鮮血和榮耀澆灌。它承載了一代年輕人對法蘭西強盛的希望和對帝王霸業的幻想。
凱旋門也目睹過人民的勝利。1848年,全民投票制度建立。經過法國大革命的抗爭和數次王朝更迭,隨著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成立,法國平民階層終于在法律上獲得了平等的公民權:所有21歲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擁有投票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同年4月20日,第一屆“博愛節”在星形廣場上的凱旋門舉行。法國大革命時期誕生的由平民組成、分散在巴黎各個街區的國民自衛軍因為在戰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在當天被授予了國旗。為了慶祝平民在政治中前進的一大步,博愛節的游行人山人海、格外熱鬧。曾被雨果感謝“擁有如此偉大的靈魂”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受邀作為嘉賓在凱旋門上觀禮。當天雖然下著雨,但是她眼望萬人空巷的民眾游行,深深地被這戴著陳舊或嶄新的頭盔、舉著刺刀和鮮花、間雜著婦女的氈帽和兒童金發的人群震撼了。她在《1848的回憶》一文中寫道:“在凱旋門的頂端,我見到的是幻象,是一個夢。在被云層切割,時雨時晴的遼闊天空下,巨大的城墻包裹著巨大的城市,它氣勢十足的圓頂、恢宏的建筑、高聳的鐘樓、黃色的河和廣闊的原野,數不盡的房屋……40萬個帶武器的男子正沿一條無邊無際的直線行走,而在這浩大的隊伍兩側是所有的民眾,他們正見證著自己最強大的力量。”
凱旋門為巴爾扎克、繆塞和喬治·桑留下了不同卻深刻的印象。但要說與凱旋門淵源最深的,還屬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23年,當他得知波旁王朝的君主將續建凱旋門時,曾寫下《致凱旋門》一詩:“凱旋之門!雷電擊垮了你主人的運籌,也似乎擊中了你初生的額頭,但因著我們新的偉業你又重新站起!因為人們不希望,為我們顯赫的軍隊和我們的光輝,留下廢墟一堆。”
1836年,他興沖沖地去觀賞建成的歷史豐碑,卻被澆了一盆冷水。雨果的父親、法蘭西帝國將領約瑟夫·雨果曾是西班牙國王的親信。他戰功卓著,是圣路易十字勛章和法國榮譽軍團勛章的獲得者,還曾獲封伯爵。1806年,他橫掃人稱“魔鬼兄弟”的西班牙抵抗運動首領和強盜頭目的武裝;1815年,也是他坐鎮蒂永維爾,在缺兵少彈藥的情況下堅守了88天,最終無力阻止拿破侖百日王朝的傾頹。在回憶錄中,約瑟夫·雨果還提到1810年,自己因提前告知西班牙國王一場刺殺拿破侖的陰謀,間接挽救了這位法國皇帝的生命。然而壯觀的凱旋門嶄新的支柱上鐫刻了660位將軍和元帥們的姓名,卻獨獨缺少了約瑟夫·雨果的名字。維克多·雨果感而提筆,留下一首長詩:“……于是,在你偉岸的身影下我害怕地彎下腰,欣賞著,是一個虔誠的孩子,被藝術感染的路人,你雄渾的墻壁如此傳神,我毫無遺憾——除了菲狄亞斯(巴特農神殿雅典娜巨像的作者)的缺席和我被忘卻的父親。”
1840年,路易·菲利普迎接拿破侖的骨灰入葬法國榮軍院,并在凱旋門舉行紀念儀式,百萬民眾夾道致意,雨果也受邀觀禮。他覺得此刻布魯耶設計的凱旋門頂部的拿破侖雕像非常夸張,在《隨見集》中,雨果寫道:“究竟怎樣用雕塑來表達偉大?難道是讓它比其他雕塑更大?這真是建筑界的胡言亂語。”這尊大文豪不認可的雕塑后來因為用料難以經受風吹日曬,很快就被摘下了。
1885年5月15日,雨果逝世。5月31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為他舉行國葬。整整一夜,雨果的靈柩被停放在凱旋門下。旁邊是由巴黎歌劇院設計者加尼耶設計的、既像骨灰盒又像墨盒的追思臺。從各國趕來的數百萬民眾一直排隊到第二天早上,徹夜守靈,表達哀悼和悲痛。雨果在一生中為這人民和光榮的象征獻上了不少詩歌,而此刻的凱旋門也承載了人們對這位思想和文學巨擘奔涌的情感。
2021年9月,在接受《世界報》采訪時,有法國民眾表示無法接受表達愛國主義情懷的建筑物被聚丙烯織物覆蓋,也有人贊嘆這一藝術創作突出了建筑純粹的線條。從凱旋門的籌建到今天,它承載過一代帝王的夢想、人民的力量、國家對于偉人的感激。它的每一次“變身”都是時代的縮影。
(作者:舒湛)
本文關鍵詞:法國凱旋門是為了紀念誰而造的,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哪個好,凱旋門在法國的哪個位置,凱旋門和法國國旗圖片,凱旋門在法國的哪里。這就是關于《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凱旋門簡介(法國還需要拿破侖嗎)》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凱旋門與法國的榮光,凱旋門簡介(法國還需要拿破侖嗎)":http://eshow365.cn/3-4408-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能成大事的男人面相特征女人富貴臉圖片
- 下一篇: 能掌權的女命八字男人一見就想上的女人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