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走出新路子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3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走出新路子2、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雨露潤澤草原美1、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走出新路子
保護修復 禁牧休牧 制度保障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走出新路子
離離草原,一碧千里。
作為內蒙古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11.38億畝草原像皮膚一樣保護著山川大地,發揮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服務功能,也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基礎。
多年來,內蒙古把保護草原森林作為全區生態系統保護的首要任務,采取了許多舉措,持之以恒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全區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5%,草原生態、牧民生活、畜牧業發展全面向好,走出了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新路子。
生態修復,讓千里草原綠色重現
烏拉蓋管理區賀斯格烏拉牧場牧民孫茹欣的手機里有兩段她家草場的視頻。一段是3年前,勁風卷著黃沙,吹得人站不穩腳;一段是2022年夏天,一排排草方格里,綠油油的草在風中搖曳,與周圍的草原渾然一體。
烏拉蓋草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被譽為“天邊草原”。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烏拉蓋草原美麗的外衣下,藏著一條暗沙帶。處在暗沙帶上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壞,草原就會迅速風蝕沙化,如果不及時治理,沙化面積會不斷擴大,侵蝕周邊的草原。
孫茹欣家有七八百畝草場正在這條沙帶上。“小時候這片草場植被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植被逐漸稀少,直到近些年變成了寸草不生的風蝕沙坑。一到春天,沙子刮得連牛羊都躲得遠遠的。”孫茹欣說,沙坑逐年變大,遠遠望去極其刺眼。
2020年,這片草場被劃為烏拉蓋沙化草原修復治理范圍,由蒙草公司實施修復。經過實施圍欄封育、機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草籽等修復措施,草場不到3年時間便綠草如茵,植物多樣性明顯增加。2015年至今,烏拉蓋有5000余畝嚴重沙化草場、6萬余畝退化草場被修復。
不只是烏拉蓋,在內蒙古,越來越多這樣的生態“傷疤”被撫平。作為國家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錫林浩特市原本嚴重沙化的草地和退化的打草場經過圍欄封育、補播、施肥、切根、輪刈等修復治理措施后,煥發新生,平均每畝增產20%到40%。赤峰市免耕補播試點中,草原植被蓋度提高到95%以上,草原草產量提高了1倍以上。敕勒川草原經過多年修復,從荒漠、砂石灘變為綠草如茵、野花盛開的草原,60多種植物和一大批動物回歸,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僅2022年,內蒙古就有500多萬畝沙化、退化草原綠色重現。
自治區林草局草原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內蒙古大力組織實施退耕還草、重點區域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專項工程,通過人工種草、補播改良、圍欄封育、草原鼠蟲害和毒害草防治等措施科學開展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2022年,全區完成種草任務1715.58萬畝,占國家下達總任務的132%。同時,積極推進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創建以“敕勒川草原”“額侖草原”為代表的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群,將草原自然公園作為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的新陣地,探索草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新路子。
“帶薪休假”,讓億畝草原休養生息
“禁牧一年,不僅草場的草和檸條長得更好了,圈養的牛羊也更肥壯,人也不用再花大量的時間放羊,每天定時定點喂草喂料,更省事了。”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和西鎮蓿亥圖牧業村村民格日樂說,2022年她家賣了50只羊,加上禁牧補貼和檸條平茬,全家收入不減反而比往年增加了。
達拉特旗地形地貌特殊,庫布其沙漠橫臥東西,十大孔兌貫通南北,整體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加之黃河過境190公里,全旗全域均屬于黃河流域。2022年,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境內十大孔兌植被覆蓋度,減少入黃泥沙量,達拉特旗探索試行實行全域、全時、全年禁牧政策。
從休牧、輪牧到禁牧,見證了達拉特旗人保護生態的決心,也扎扎實實實現了草原生態的持續向好。“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草原植被蓋度明顯增加,植物種群也有所增加,草原生態得到改善。”達拉特旗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禁牧、休牧、輪牧,是智慧的牧民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草原休養生息的法寶。在國家支持下,內蒙古連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將嚴重退化沙化、不適宜放牧利用的草原劃為禁牧區,禁牧區以外的草原落實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科學核定載畜量,減輕天然草原壓力,并給予牧民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近年來,全區每年有4.04億畝草原通過禁牧得以休養生息,6.16億畝草原通過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140多萬戶農牧民從中受益。
2021年起,國家繼續實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內蒙古3.8億畝草原落實禁牧制度,5.9億畝草原落實草畜平衡制度。嚴格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使全區牲畜超載情況得到初步遏制,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草原自我更新修復能力得以明顯提升、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同時,在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倒逼和獎補資金的引導和支持下,農牧民逐漸改變落后的養畜方式,畜牧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最嚴制度,護美麗草原綠意盎然
夏日,行進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的扎賚諾爾露天礦區,曾經的排土場、大礦坑已經披上了“綠衣”,與草原連成一片,讓人分辨不出是礦區還是草原。
前些年為了發展,多地上馬露天煤礦和非煤礦產業,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生態環境壓力,讓草原受傷。
“到2025年,全部礦山達到國家或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企業逐步退出市場,自然保護區內的礦山企業到2020年全部退出。”一聲令下,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工礦企業全部關閉退出,并將六成以上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不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區規劃建設風電、光伏項目。呼倫貝爾嚴禁在草原上亂采濫挖、新上礦產資源開發等工業項目,明確已批準在建運營的礦山、風電、光伏等項目到期退出。百年老礦扎賚諾爾露天煤礦實施精準修復,礦坑植被覆蓋度由0.8%恢復到90%以上,曾經的“人造天坑”成為“天然氧吧”……
礦山修復,還綠草原,“生態短板”變“生態樣板”。有力的行動,源于最嚴格的草原保護制度。
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先后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基本草原保護條例》《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文件,不斷加強草原保護力度。將全區87%的面積劃入限制開發區域,51%的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內草原、生態保護紅線外基本草原和一般草原分類,在生態保護紅線內實行嚴格管控,不搞打破自然生態平衡的開發,不建設超出環境承載能力的工程,不上馬突破資源承受能力的項目,從源頭上杜絕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
嚴格落實草原征占用審核審批制度,重點保障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民生工程建設項目使用草原需求,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建設項目和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占用草原。
與此同時,我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破壞草原林地專項整治行動,嚴肅查處擅自改變草原用途、非法批準征占用草原和未經批準征占用草原的違法案件等。截至目前,全區各地排查核查發現的31240個問題,已經全部得到有效整治。
“到2025年,基本草原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45%左右。”逐綠前行,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必將更加牢固絢麗。
來源:內蒙古日報
2、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雨露潤澤草原美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0日電題:內蒙古:雨露潤澤草原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0日電題:內蒙古:雨露潤澤草原美
新華社記者殷耀、任軍川、于嘉
“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喲,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七月以來的多場降雨,讓內蒙古草原久旱逢甘霖,初夏還面黃肌瘦的草原,一下子生機勃發,變得碧草青青,繁花點點。
行走在錫林郭勒草原上,天空那么明朗,空氣那么清新,放眼望去,碧空如洗,牧人趕著羊群在草原上緩緩移動,這些潔白的精靈,好似撒落的點點珍珠,又好像飄動的朵朵白云,讓人心生憐愛。
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貢寶拉格蘇木,無論是廣闊的平地,還是緩緩的山丘,都被濃濃的綠色夸張地渲染著。清晨,人們穿著鮮艷的蒙古袍,策馬疾馳,襟飄帶舞,翻過小丘,趕往當地最有名的敖包祭祀,祈求草畜興旺。
“近十年來,就數今年的雨水最好,草場上的牧草長得旺了,家里的牛羊也膘肥體壯。”來祭敖包的蒙古族牧民寶音達來滿臉喜悅。
雨水讓草原煥發新綠,河湖給草原增添生機。在錫林郭勒草原深處的東烏珠穆沁旗,今夏水草尤為豐美的乃林高勒令很多人神往。
乃林高勒,蒙古語意為細細的河流。黃昏時分,記者抵達河流南側的丘頂。居高而望,碧綠如海的草原上,乃林高勒流淌其間,走勢蜿蜒,如帶如錦,九曲盤桓,牛羊星星點點散落在河邊,恍若置身于畫中。
在影片《狼圖騰》取景地烏拉蓋,烏拉蓋湖、天鵝湖等湖泊今年水量更加豐沛,它們有如鑲嵌在草原上的寶石,煙波浩渺,鷗鷺翔集,舒展著“彩蝶紛飛百鳥兒唱,一灣碧水映晚霞”的柔美畫卷。
牧人們相聚在遼闊的草原,辦起那達慕大會。他們唱著歡樂的歌,跳著明快的舞,盡情地揚鞭賽馬,勇猛地摔跤助興,祝福祖國欣欣向榮,祈愿草原牛肥馬壯。而去年夏天,一些地方因雨少草枯,遺憾地取消這一年度盛會。
“巍巍興安嶺,滾滾呼倫水。千里草原鋪翡翠,天鵝飛來不想回……”從錫林郭勒草原一路向東北行駛,穿過云霧繚繞的大興安嶺余脈——寶格達山林海,呼倫貝爾大草原便盡情地舒展著腰身,一眼望不到邊。
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輝蘇木烏蘭托格嘎查,牧民扎拉森尼瑪兩口子忙著接待一撥又一撥游客。“今年雨多草好景色美,不少自駕游的客人就來我這兒看美景、喝奶茶、吃蒙餐,生意比去年強。”扎拉森尼瑪說。
七八年前,扎拉森尼瑪與嘎查里幾戶牧民成立合作社,在4萬畝草場上搞起了養殖和旅游,每戶一年能掙10多萬元。“今年光景好,收入會更多。”他高興地說。
充沛的降雨也讓呼倫貝爾境內幾條沙帶穿上了更加厚實的綠裝。新巴爾虎左旗甘珠爾蘇木一處沙地上,治沙人種下的黃柳、小葉錦雞兒等沙地灌木郁郁蔥蔥、長得正旺,林木間原本裸露的沙土也被雨水滋生出濃密的青草。若不是當地人介紹,很難想象這里曾流沙滿天飛。
為了給草原增加“顏值”,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正在實施,草原生態環境監管力度不斷加強,退耕還草等工程深入推進。眼下,內蒙古草原生態總體惡化趨勢有所緩解,局部經過治理明顯好轉。
草原就像慈祥的母親,無私地滋養著她的孩子們。生活在草原上的牧人,積極落實草畜平衡、禁牧、輪牧和休牧政策,保護草原母親,守護精神家園,共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完)
本文關鍵詞:內蒙古草原生態現狀,內蒙古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內蒙古草原景觀,內蒙古原生態草原,內蒙古草原生活。這就是關于《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走出新路子》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觀,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走出新路子":http://eshow365.cn/3-4225-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