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2022年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講座來啦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5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2022年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講座來啦!2、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年世界氣象日主題1、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2022年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講座來啦!
?
為更好普及氣象知識,增強公眾氣象防災減災意識,323期間中國氣象學會聯合中國氣象局、有關省學會、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等單位開展一系列世界氣象日科普活動!
中科館云講堂:《早預警、早行動:天氣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
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的種類多、影響范圍廣、發生的頻率高,所造成的損失占到了自然災害損失的70%以上。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日益增多,尤其是2021年,強沙塵暴、強對流、臺風、極端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極端天氣事件及其衍生災害的影響。如何理解這些氣象災害?如何更好的應對和防范?結合2022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我們將為您帶來一場氣象科普盛宴!
時間:3月19日10:00-11:30
直播地址: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229202
主講:張恒德(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中央氣象臺副臺長))
大手拉小手全國氣象科普講座進校園活動
北京冬奧會中的“氣象密碼”(已完成)
時間:2月24日15:50-16:50
地點: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
主講:邵鵬程(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與氣候變化學科科學傳播專家)
告訴您關于氣象探測的秘密(已完成)
時間:2月28日16:10-17:10
地點: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小學
主講:劉達新(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新技術應用室副處長)
冬奧氣象主題講座:冬奧項目與天氣的那些事兒
時間:3月16日15:30-17:00
直播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ajj2i2Htf1RL
主講:時少英、符嬌蘭、段宇輝、孔凡超、荊浩、李琛
天氣條件是冬奧會賽事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提到,氣象部門為冬奧會提供了一流的氣象保障。讓我來給您講講這些保障故事吧
時少英(北京市氣象局,正高級工程師,首席氣象專家,負責冬奧延慶賽區場館現場氣象服務工作)
你知道谷愛凌、蘇翊鳴在首鋼滑雪大跳臺比賽期間到底經歷了哪些高影響天氣?
符嬌蘭(國家氣象中心,正研級高工,短期預報首席,負責北京2022冬奧會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現場天氣預報服務工作)
雪如意的逆風,讓你飛的更遠……
段宇輝(河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場館現場天氣預報服務工作)
知天而作,看氣象服務如何為云頂之巔的雪上項目保駕護航?
孔凡超(河北省氣象臺,決策氣象服務首席,高級工程師,云頂場館群現場氣象服務工作)
“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高山滑雪比賽為何“看天吃飯”
荊浩(北京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負責冬奧會高山滑雪賽事氣象服務)
冬奧車橇項目與氣象條件,你知道冬奧項目中居然還有“躺著”,“趴著”,“坐著”就能贏的比賽嗎?它們跟天氣有何關系呢?一起來聽聽吧!
李琛(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氣象服務副首席)
快來聽聽六位冬奧氣象服務保障團隊專家一起聊聊冬奧項目與天氣的那些事兒!
氣象防災減災,我們在行動
時間:3月17日14:00-14:45
地點:北京一零一中礦大分校
主講:王冠嵐(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
當前氣候變化狀態與氣象災害防御的思考
近年來,氣候變化儼然成為全人類的聚焦點與熱點,人類能否忍受全球長期變暖趨勢持續之重?面對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極端事件活躍甚至可以說近乎瘋狂,我們又該如何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呢?
時間:3月18日15:30-16:30
直播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aLWbyLtDJqdo
主講:周兵(研究員,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
聊聊強對流天氣災害的“七十二變”
時間:3月23日16:00-17:00
直播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EZY1iYHe1yPw
主講:張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第九屆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資源包
分享鏈接:https://pan.baidu.com/s/1YiDAVPmK1UdJjeGot_8t_w
提取碼:xuhl
歡迎下載取用!
2、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年世界氣象日主題
本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中文網
由于氣候變化,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受到多種相關危害的影響,這些危害本身也因人口增長、城市化和環境退化而不斷變化。
僅僅預測天氣狀況已經不夠了。基于影響的預報可告知公眾天氣會產生什么影響,對拯救生命和生計至關重要。然而,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仍然無法獲得早期預警系統提供的預警信息。
加強國家氣象水文部門、災害管理部門和發展機構之間的協作對于更好地防災、備災和救災至關重要。
新冠**使社會面臨的挑戰更加復雜,削弱了應對機制。這場大流行病還突顯出,在這個相互關聯的世界上,我們需要采取一種真正的多災種、跨邊界的方法,以便在氣候行動、減少災害風險和可持續發展等全球目標方面取得進展。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做好準備并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采取行動,可以拯救許多生命,保護世界各地社區的生計。
因此,2022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它強調了“水文氣象信息,助力防災減災”的極端重要意義。
一、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六次評估報告,極端事件的發生在觀測記錄中是前所未有的,并將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而增加。任何一點的氣候變暖都很重要。
報告指出,“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球每個地區的許多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自2014年第五次評估報告以來,觀測到的熱浪、強降水、干旱和熱帶氣旋等極端現象的變化,特別是將其歸因于人類影響的證據已經加強”。
根據IPCC,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多數陸地地區的極端高溫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所有地區都受到了影響。
就對社會的影響而言,熱浪的發生更加頻繁,開始的時間提早,而結束的時間則變晚。在世界許多地方,超過40°C甚至50°C的溫度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對人類健康和福祉構成了重大威脅。
因此,2003年(西歐)和2010年(俄羅斯聯邦)的兩次極端熱浪,占1970-2019年期間歐洲天氣相關死亡人數的80%。從2003年的熱浪中吸取的經驗教訓推動引入了高溫健康早期預警和行動計劃,目前全球高溫健康信息網絡正在推廣這些計劃。
據IPCC稱,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C而不是2°C可以使經常遭受極端熱浪影響的人數減少約4.2億。
氣候變化也可通過水循環發揮作用,因為大氣的溫度越高,其中含有的水分就越多。因此,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強降雨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已經增加,預計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IPCC稱,全球每升溫1°C,日極端降水事件預計將加劇約7%。
在過去幾年里,非洲、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洲發生了毀滅性和致命的洪災,在幾個小時或幾天內就降下相當于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降雨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與此同時,日益加劇的全球變暖預計也會使受干旱影響的土地面積增加,并且更頻繁和更嚴重,干旱是一種緩慢發生但影響嚴重的災害。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預計強熱帶氣旋(4-5級)的比例將在全球范圍內增加,從而增加日益增長的沿海人口的脆弱性。有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正在影響熱帶氣旋的路徑,特別是在西北太平洋地區。
復合型災害正在不斷增加。據IPCC稱,在一些地方,發生復合型洪水(風暴潮、極端降雨和/或河流流量)的可能性已經上升,并且由于海平面上升和降水強度加大,這種可能性將繼續增加。
同時發生的熱浪和干旱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并伴有發生野火的風險。
二、早期預警拯救生命和生計。
但是,在這些嚴峻的統計數字背后也傳達出希望的信息。經過改進的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已導致死亡率大幅下降。
簡單來說,在拯救生命方面已今非昔比。超級計算機和衛星技術促進了預報能力的巨大飛躍,在幾十年的研究基礎上,出現了為用戶量身定制的服務。人工智能現在正在補充人類的聰明才智。國際、區域和國家之間的協調得到加強,同時輔以積極的社區動員。移動電話警報和天氣應用程序甚至已覆蓋偏遠地區。
在世界范圍內,死亡人數逐十年下降 — 從 20世紀70年代平均每年5萬多人死亡到21世紀10年代的不到2萬人。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平均每天有170例相關死亡。20世紀90年代,該平均值下降了三分之一,至每天90例相關死亡,然后在21世紀10年代繼續下降至每天40例相關死亡。
但是,每一個生命都不應該失去,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只有40%的WMO會員擁有“多災種預警系統”(MHEWS)。天氣觀測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在非洲,2019年只有26%的報告站符合WMO標準。鑒于一條鏈條的強度取決于其最薄弱的一環,這些差距對當地和全球早期預警的準確性構成了風險。
WMO全球多災種警報系統(GMAS)試圖通過提供更多WMO災害性天氣信息中心的權威預警和信息來應對這些挑戰,并支持及早采取行動。
GMAS尋求利用和加強國家早期預警系統和警報機構、能力和投資以及跨境合作。GMAS納入了所謂的通用警報協議,這種一種自動化和標準化的緊急警報,適用于所有的危害和所有的電信媒體,并可傳達關鍵事實,如:是什么災種?在哪里發生?多久會發生?情況有多嚴重?人們應該怎么做?
經驗表明,簡單明了的預警符號和顏色代碼(例如紅色、黃色、綠色)是非常有效的。根據同樣的邏輯,熱帶氣旋和風暴的命名是出于公共安全的考慮,而不是為了娛樂。
GMAS不是新概念,而是一個框架,以加強現有的預警能力并縮小差距。
GMAS建立在備受贊譽的WMO倡議的成功基礎上,旨在應對生命和財產受到的主要威脅,包括熱帶氣旋、沿海風暴潮、洪水和驟洪、干旱和熱浪等。如今,大多數WMO計劃都奉行早預警和早行動的理念。
數以百萬計的人因極端高溫而面臨死亡和疾病風險,但這種風險是可預防的。全球高溫健康信息網絡正在幫助提高人們的意識和能力,以更好地管理和適應氣候變化背景下危險炎熱天氣的健康風險。
氣候科學的進步意味著我們現在可以提前幾個月預測像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這樣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對世界不同地區的溫度、降雨和風暴等型式有很大影響。在次月的時間尺度上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個尺度介于成熟的常規天氣預報和較新的季節性預報之間,而許多管理決策是在次月尺度上做出的。國際、區域和國家層面上的季節性和次季節性氣候展望是重要的災害管理規劃工具,可為氣候敏感型部門的決策提供信息,如農業(種植什么和何時種植等)、衛生(水媒疾病、與高溫有關的疾病)和水管理(太多或太少)。
WMO正在加緊提供關于空氣質量、紫外線輻射和包括沙塵暴在內的環境危害的便利化早期預警服務。
國際海嘯預警和減災系統旨在減少這種危險的沿海災害的災難性影響,在過去的100年里,這種災害已經奪走了超過25萬人的生命。湯加的海嘯突顯了投資于早期預警系統和具復原力的基礎設施以及加強國際合作以減少海嘯風險的重要性。
本文關鍵詞:氣象日的全稱,全國氣象日主題,氣象日的宣傳語,氣象日介紹,有關氣象日的內容。這就是關于《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2022年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講座來啦》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關于全國氣象日的資料,2022年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講座來啦":http://eshow365.cn/3-2798-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生辰八字算結婚黃道吉日
- 下一篇: 狗狗怎么補鈣比較好,不同體型的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