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決
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
來自網友在路上 11458145提問 提問時間:2023-08-18 12:18:19閱讀次數: 145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45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春秋時期,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了給自己的兒子鋪路,陷害太子申,然后又想辦法除掉其他的公子。
無奈之下,一位名叫重耳的公子,逃出了晉國,開始了輾轉流亡的生活,有的國家態度友好,有的國家看他是流亡之人便不待見他。
來到楚國后,楚成王對他以禮相待,還為他設了宴席,宴席上,楚臣王問重耳,假若有一天,你有幸回到晉國,你打算怎么報答我?。?/p>
重耳說有朝一日,假若與你兵戎相見,我會為大王你,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后來重耳輾轉回到晉國,得以繼位,為晉文公,當晉國與楚國軍隊相遇時,想起了昔日對楚成王的承諾,下令全軍后退九十里。
可見晉文公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這也是他能繼承王位的重要所在。
這樣的一個晉文公你們喜歡嗎?
退避三舍就是從這里流傳至今,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http://eshow365.cn/3-19339-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