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何許人也,陰盛陽衰 京劇式微之根源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0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王珮瑜何許人也】,今天向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王珮瑜何許人也:陰盛陽衰 京劇式微之根源2、王珮瑜何許人也,天生霸氣的帥女人1、王珮瑜何許人也:陰盛陽衰 京劇式微之根源
京劇自清朝中期形成以來,200余年穩(wěn)居“國劇”之位,“同光十三絕”后,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巖、金少山、蕭長華、周信芳,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四小名旦”等,大師級人物層出不窮,但這些大師無一例外都是男演員,京劇界的女演員始終處于從屬地位。
(同光十三絕)
這一點和很多地方戲決然不同,如越劇、黃梅戲、評戲等則是女演員一統(tǒng)天下,占據(jù)絕對的主導地位。
京劇里真正的女演員唱戲,當自1914年雪艷琴開始學戲起,1930年春天津《北洋畫報》發(fā)起,舉辦"四大坤伶皇后"選舉。幾個月的緊張角逐,6月21日公布評選結果:胡碧蘭、孟麗君、雪艷琴、章遏云,被稱為"四大坤旦"。后因胡碧蘭離開舞臺,逐又遞補新艷秋為四大坤旦之列。
能把這“四大坤伶”說全了的有幾位?事實上廣大戲迷朋友最為熟知的似乎只有程派的新艷秋。
坤角之所以歷來不被重視,一方面有傳統(tǒng)的“男女”地位的因素,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因為坤角的藝術難與男性名角比擬,大都演些減頭去尾的唱工戲。
京劇界“唱、念、做、打”俱佳的女演員至今一個沒有。被公認的“流派”也沒有一個是女演員創(chuàng)立的。
不知何時,婦女翻身了,而且頂了多半拉天了。青衣、花旦、老旦男演員已屬鳳毛麟角,畢竟這些角色本身就是女性,似乎還能解釋的過去。但女老生、女花臉的雨后春筍式的爆發(fā),進而大行其道,這一點就非常耐人尋味了。作為“國粹”、“國劇”的京班大戲,難道要一路狂奔自我矮化,直奔地方小戲而去嗎?
可以說,從男演員為主到女演員當家的過程,就是京劇不斷滑坡的進程,也就是京劇日益萎縮的行程。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哪里?責任在誰?
不要再說些諸如“京劇節(jié)奏慢”、“文藝多元化”、之類的托詞,京劇的陰盛陽衰進而水平不斷降低,完全是戲曲教育工作者的偏差。
幼、少兒階段,女孩子發(fā)育成熟的更早,表演意識、自我展示欲望、抽象思維領會能力明顯強于同齡男生,小學、初中階段,學校里各方面拔尖的大多是女生,各個級別的少兒文藝演出幾乎女生占比在70%以上。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京劇苗子,也同樣出現(xiàn)了嚴重的“重女輕男”式的挑選。沒有識珠慧眼的教師起不到伯樂的作用,把一些“小時了了”的所謂“童星”收歸門下,最終難逃“大未必佳”的“傷仲永”定論。
(都是女孩)
當年4歲登上春晚舞臺唱京劇的“天才童星”劉小源現(xiàn)在水平如何?六歲登臺的“四小神童”之一穆雨,又是唱戲,又是搞音配像的,拜了馬派名家張學津先生后理當藝業(yè)精進才不負眾望所歸,作為馬連良先生再傳弟子,已然30歲的她能扛得動這桿“馬派”大旗嗎?再看看成名已久的“小冬皇”王佩瑜,隨著年齡的增長、舞臺經(jīng)驗的積累,40多歲的她處于演員最佳黃金年齡階段,事實上近年來不僅裹足不前,甚至出現(xiàn)很明顯的退步,雌音重的缺陷反而日趨顯著,甚至到了不敢發(fā)力的地步,即便如此,也是怎么聽也像是個“老旦”。
說到老旦,再看看那些老旦名家們,早已不知龔云甫、李多奎為何許人也,在李金泉的唱法下,又不斷加以“委婉、細膩”,不論是年高過百的佘太君,還是“饑餓實難當”的老康氏,扮相上越來越漂亮,腰板越來越直,爭當“最美老旦”,完全可以說她們在老旦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行當------“大嫂子旦”。
難怪被人稱為“大嗓青衣”,名副其實。
(這老旦,絕對沒到更年期)
老旦成了“大嗓青衣”,那青衣又如何?聽聽被女演員糟蹋的體無完膚的程派就知道了。
早已成為笑柄的足管部門曾下發(fā)文件,青少年選拔身高低于1.85米的一律不能入選,看看現(xiàn)在足球場上那幫停球十米開外的傻大個,能指望他們提出什么名堂?
以現(xiàn)在京劇選拔、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麒麟童、程硯秋等報名戲校肯定不收:不夠料。
師傅不明弟子拙。
沒有高水平的老師,高哪來水平的學員,沒有高水平的學員,哪來高水平的名家,沒有高水平的名家,自然也就很難吸引觀眾,沒有觀眾的支持,京劇衰亡也就不可避免。
本人并無“輕女”之意,不過對于藝術來講,不單是京劇,書法、繪畫,甚至裁縫、廚師,確實男性更勝一籌。
2、王珮瑜何許人也,天生霸氣的帥女人
王珮瑜大踏步走來時,自有一股渾然天成的王者之風。短發(fā)、中性打扮、不施脂粉,锃亮的黑色皮鞋,瀟瀟灑灑煞是好看!
11月13日下午,王珮瑜專程從上海趕來南京,在先鋒書店舉行了一場京劇講座。一群記者圍著她,畢恭畢敬地稱“王老師”。她脫下外套坐定后,酷酷的說,“隨便聊,任何問題都可以聊。”
王珮瑜說話時表情,與她在媒體上公開的照片神情一致——“有些冷”。我有些緊張的問,“瑜老板,這是你第幾次來南京,對南京的印象如何?”
“來過南京很多次,很不巧的是,似乎每次都未曾見著太陽,總是這種陰雨連綿的天氣。南京的名勝古跡基本上我都去過,我覺得南京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很浪漫的都市。我和南京還是很有淵源的,十幾歲時也常隨家人來這里學京劇。南京是京劇界非常重要的一個碼頭,歷朝歷代很多京劇藝人都在這兒。有句話說,在北京學戲、在天津唱戲、在上海掙錢。在南京呢?實際上很多人忽略了,南京藏龍臥虎。除了有許多藝術家,南京的觀眾也非常懂戲,所以我預定在2016年1月8日,來南京做一場《京劇清音會》。以清談加演唱的方式,與南京的觀眾見面。”王珮瑜說道。
據(jù)了解,明年的王珮瑜清音會,是由南京資深戲迷高利平和愛聽戲的小伙伴們在眾籌網(wǎng)發(fā)起的戲曲眾籌。這場京劇講座,正是清音會開始前的一個熱身。當記者問道,“為何會答應南京粉絲,首次嘗試戲曲眾籌?”
“過去我們戲曲基本上還是以傳統(tǒng)方式進行營銷,南京熱愛戲曲的小伙伴做眾籌之所以能想到我,應該和我雖然是傳統(tǒng)京劇人,但仍熱衷于嘗試新東西有關。其實,最打動我的還是南京小伙伴的熱情,眾籌對我來說,將打開更加廣闊的演出市場。我覺得一個人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熱情,熱情驅動的東西一定是最美好的。雖然過程中會有磕磕絆絆,也許很青澀,也許眾籌結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但市場是需要培育的,我一點都不慌張。我每次都和高利平老師說,不要著急,盡人事聽天命!我對自己有信心!”她淡然一笑,眼神篤定沉穩(wěn)。
她的嗓音渾厚,滲入幾分蒼涼,總帶給人一種豪情萬丈的感覺。我沉浸在她的作品《烏盆記》、《捉放曹》、《搜孤救孤》、《失空斬》里很久,在寫王珮瑜這篇稿子時其實我糾結了很長時間,該如何凸顯出她的那種大氣和洗卻浮華的感覺呢?
王珮瑜在京劇界成名很早,但被戲曲以外的大眾所熟知,還得緣于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在片中的唱段,就是由王珮瑜所配唱。其實王珮瑜和孟小冬早就結緣,現(xiàn)在電視臺保存的孟小冬錄音資料中,為其做人物配像的就是王珮瑜。“孟小冬1977年去世,我1978年出生,不知道這是不是冥冥之中安排我和孟小冬先生產(chǎn)生某種關聯(lián)。”2008年在天津演出《烏盆記》時,王珮瑜站在后臺備場,突然有一種奇妙的感覺,“那天剛好是冬至,我是為紀念孟小冬而唱,感覺就是冬皇到了,她一定來了。”
年少輕狂時的王珮瑜曾反感稱她是“小孟小冬”,因為她要做“王珮瑜第一”。但現(xiàn)在她發(fā)現(xiàn)“王珮瑜第一”也沒什么了不起。我小心詢問,“您和孟小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和孟小冬的區(qū)別就是,我還活著呢!”她爽朗一笑。
我問,“從1990年開始學戲到現(xiàn)在,選擇這條路,這些年有徘徊過嗎?”
“沒有。因為背后一直有一個聲音,改行來不急了(笑)!這是開玩笑。首先喜歡是一種驅動力。到現(xiàn)在這個事情已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了,你必須為這個行業(yè)做更多。其實這條路我一路走來,很孤單,很艱辛。當然幸福感還是很多的。但在實際做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身邊有同樣的想法,或者愿意做同樣的事的同行不是很多。其實我現(xiàn)在是國家一級演員,什么都不做,等到退休一樣是老藝術家。但我覺得這樣做是辜負我自己的青春,辜負我自己的天賦,辜負所有愛我的人。我覺得我除了唱戲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能量。我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我做了,就是因為不想辜負。”說這話時,她眼里透著堅定。
王珮瑜在生活中也是行事瀟灑,喜歡攝影、旅游、打高爾夫、做瑜伽、學習茶道并精通香道……她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偶像是鄧麗君,說鄧的唱法借鑒了戲曲中的一些聲腔,聽起來十分雋永。長大了喜歡張國榮,因為張國榮人戲不分,戲人合一。這是一個藝術家的最高境界,那樣的一個演員,把自己的生命融在藝術里,令人尊敬。
我問,“為何粉絲都喜歡叫你瑜老板?”
“我姓王,叫王老板,太土豪了;叫珮老板吧,感覺有點傻;在京劇里管角兒都叫老板,我學余派,我叫王珮瑜,我又是雙魚座,唉,就“瑜老板”吧!叫習慣了就叫出來了。如果你叫我王老師,一看就不熟悉我。
其實在采訪之前我查閱過她的很多公開報道,沒有任何關于她的感情透露。怕直接問不太好,我便拐著彎問,“您對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比如說我們去山區(qū)做公益活動,這個地方條件非常差,當看到孩子們因為你的付出,因為你的愛,會有很多改變,那些苦和操勞你會覺得值得。給予別人更多的能量,這就是幸福。還有一種幸福,當你站在舞臺上,觀眾對于你的表演喝彩和鼓勵,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很幸福。”
我追問,“那生活的幸福呢?”
“你就想問那個?目前是單身(笑)。這些事情你問不出來的!”說完后她哈哈大笑,眼角流露出幾分狡黠。
王珮瑜總是讓人有些捉摸不透。采訪期間,我總想試圖走進她的內心,但這似乎很難,有種“帝王將相的女老生名角,豈是外人能輕易觸碰”的感覺!
文|郭明燕校對|李潘峰、小丸子
本文關鍵詞:王珮瑜 t,王珮瑜是哪派老生,王珮瑜個人感情,王珮瑜爭議,王珮瑜師從何人。這就是關于《王珮瑜何許人也,陰盛陽衰 京劇式微之根源》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xù)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wǎng)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王珮瑜何許人也,陰盛陽衰 京劇式微之根源":http://eshow365.cn/3-1831-0.html 內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