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4>冀州建置沿革及歷任冀州刺史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2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guān)于【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今天乾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duì)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哦。
內(nèi)容導(dǎo)航:1、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三國(guó)」曹魏行政區(qū)劃(4)冀州建置沿革及歷任冀州刺史2、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九州冀州為中的冀州在哪里1、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三國(guó)」曹魏行政區(qū)劃(4)冀州建置沿革及歷任冀州刺史
曹魏冀州州治所在信都縣(今河北省冀州市)。范圍在今河北省中部和南部,河南省黃河以北一部分,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以北的大部。
郡級(jí)行政區(qū)
曹魏冀州領(lǐng)巨鹿、趙、安平、博陵、中山、河間、勃海、章武、清河、常山、平原、樂陵12郡,嘉平年間(249-253)廢章武郡。魏末領(lǐng)11郡。
巨鹿郡
東漢舊郡,郡治巨鹿縣(今河北省平鄉(xiāng)縣西南),后移治廮陶縣(今河北省寧晉縣西南),領(lǐng)巨鹿、楊氏、鄡、下曲陽、斥章、廣宗、列人、廣年、平鄉(xiāng)、南欒10。后來廣年、斥漳、列人3縣移屬?gòu)V平郡,廣宗縣移屬安平郡,魏郡廮陶縣來隸。
魏末領(lǐng)廮陶、巨鹿、南欒、下曲陽、楊氏、鄡、平鄉(xiāng)7縣。
趙國(guó)
東漢舊郡,郡治柏人縣(今河北省內(nèi)丘縣東北),領(lǐng)柏人、中丘2縣,太和六年(232年)封魏宗室曹干為趙王,郡改為趙國(guó),常山郡元氏、房子、平棘、高邑4縣來隸,郡治移往房人縣(今河北省高邑縣西南)。
安平郡
東漢舊郡,郡治信都縣(今河北省冀州市),領(lǐng)信都、下博、武邑、武遂、觀津、扶柳、經(jīng)、南宮、堂陽、阜城10縣。
魏時(shí)巨鹿郡廣宗縣來隸,魏末領(lǐng)縣同前。
博陵郡
東漢舊郡,郡治博陵縣(今河北省蠡縣北),領(lǐng)博陵、安平、饒陽、南深澤、安國(guó)、高陽、蠡吾7縣。
中山國(guó)
東漢舊郡,郡治盧奴縣(今河北省定州市),領(lǐng)盧奴、北平、毋極、新市、望都、唐、安憙、漢昌、靈丘、上曲陽、蒲陰、廣昌12縣。太和六年(232年)封魏宗室曹袞為中山王,郡改為中山國(guó)。廢廣昌、靈丘2縣(年代不明),毋極、安憙、漢昌3縣改名無極、安喜、魏昌。
魏末領(lǐng)盧奴、北平、新市、望都、唐、蒲陰、安喜、魏昌、毋極、上曲陽10縣。
河間郡
東漢舊郡,黃初三年(222年)至五年(224年)為曹干王國(guó)。郡治樂城縣(今河北省獻(xiàn)縣東南),領(lǐng)樂城、武垣、鄚、易、中水、成平、弓高7縣。嘉平年間(249-253)章武郡東平舒、文安、束州3縣來隸。
魏末領(lǐng)樂城、武垣、鄚、易、中水、成平、弓高、東平舒、文安、束州10縣。
勃海郡
東漢舊郡,郡治南皮縣(今河北省南皮縣北),領(lǐng)南皮、高城、重合、浮陽、東光、蓨、饒安7縣。魏時(shí)清河郡廣川縣及章武郡章武縣來隸。
魏末領(lǐng)南皮、高城、重合、東光、浮陽、蓨、饒安、廣川、章武9縣。
章武郡(廢除)
東漢舊郡,郡治章武縣(今河北省青縣東),領(lǐng)章武、文安、束州、東平舒4縣,嘉平年間(249-253)廢郡,并入河間、勃海2郡。
清河郡
東漢舊郡,黃初三年(222年)至四年(223年)為曹貢王國(guó)。郡治甘陵縣(今山東省臨清市東北),領(lǐng)甘陵、貝丘、東武城、鄃、靈、繹幕、廣川7縣。魏時(shí)廣川縣移屬勃海郡。
魏末領(lǐng)甘陵、貝丘、東武城、鄃、靈、繹幕6縣。
常山郡
東漢舊郡,郡治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領(lǐng)元氏、高邑、都鄉(xiāng)、南行唐、房子、平棘、欒城、九門、靈壽、蒲吾、井陘、真定、石邑13縣。魏時(shí)元氏、房子、平棘、高邑4縣移屬趙國(guó),都鄉(xiāng)縣不可考,廢欒城縣(漢、魏之際)。
魏末領(lǐng)真定、井陘、蒲吾、南行唐、靈壽、九門、石邑7縣。
平原郡
東漢舊郡,黃初三年(222年)至七年(226年)為曹叡王國(guó)。郡治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南),領(lǐng)平原、高唐、般、鬲、祝阿、漯陰、安德、西平昌8縣。魏黃初年間(220-226)祝阿、漯陰2縣移屬濟(jì)南郡,濟(jì)北郡茌平縣及東郡博平、聊城2縣來隸。
魏末領(lǐng)平原、高唐、安德、般、鬲、西平昌、茌平、博平、聊城9縣。
樂陵郡
東漢舊郡,郡治厭次縣(今山東省陽信縣東南),領(lǐng)樂陵、厭次、陽信、新樂、漯沃5縣。
縣級(jí)行政區(qū)
冀州(州治:信都縣)
說明:本表為咸熙二年(265年)冀州各郡所轄的縣份
郡名(縣數(shù))
郡治
縣名
隸屬郡國(guó)
備注
巨鹿郡(7)
廮陶縣
廮陶縣
魏郡(220-221?)→巨鹿郡(221?-265)
巨鹿縣
巨鹿郡(220-265)
南欒縣
巨鹿郡(220-265)
下曲陽縣
巨鹿郡(220-265)
楊氏縣
巨鹿郡(220-265)
鄡縣
巨鹿郡(220-265)
平鄉(xiāng)縣
巨鹿郡(220-265)
趙國(guó)(6)
房子縣
房子縣
常山郡(220-232?)→趙國(guó)(232?-265)
柏人縣
趙國(guó)(220-265,趙郡220-232)
中丘縣
趙國(guó)(220-265,趙郡220-232)
元氏縣
常山郡(220-232?)→趙國(guó)(232?-265)
平棘縣
常山郡(220-232?)→趙國(guó)(232?-265)
高邑縣
常山郡(220-232?)→趙國(guó)(232?-265)
安平郡(11)
信都縣
信都縣
安平郡(220-265)
下博縣
安平郡(220-265)
武邑縣
安平郡(220-265)
武遂縣
安平郡(220-265)
觀津縣
安平郡(220-265)
扶柳縣
安平郡(220-265)
經(jīng)縣
安平郡(220-265)
南宮縣
安平郡(220-265)
堂陽縣
安平郡(220-265)
阜城縣
安平郡(220-265)
廣宗縣
巨鹿郡(220-221?)→安平郡(221?-265)
博陵郡(7)
博陵縣
博陵縣
博陵郡(220-265)
安平縣
博陵郡(220-265)
饒陽縣
博陵郡(220-265)
南深澤縣
博陵郡(220-265)
安國(guó)縣
博陵郡(220-265)
高陽縣
博陵郡(220-265)
蠡吾縣
博陵郡(220-265)
中山國(guó)(10)
盧奴縣
盧奴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北平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新市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望都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唐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蒲陰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安喜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東漢為安憙縣,魏時(shí)改名。
魏昌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東漢為漢昌縣,黃初年間(220-226)改名。
無極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東漢為毋極縣,魏時(shí)改名。
上曲陽縣
中山國(guó)(220-265,中山郡220-232)
靈丘縣
中山郡(220-?)
魏時(shí)廢縣。
廣昌縣
中山郡(220-?)
魏時(shí)廢縣。
河間郡(10)
樂城縣
樂城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武垣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鄚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為張合侯國(guó)。
易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中水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成平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弓高縣
河間郡(220-265,河間國(guó)222-224)
東平舒縣
章武郡(220-253?)→河間郡(253?-265)
文安縣
章武郡(220-253?)→河間郡(253?-265)
束州縣
章武郡(220-253?)→河間郡(253?-265)
勃海郡(9)
南皮縣
南皮縣
勃海郡(220-265)
高城縣
勃海郡(220-265)
重合縣
勃海郡(220-265)
浮陽縣
勃海郡(220-265)
東光縣
勃海郡(220-265)
蓨縣
勃海郡(220-265)
饒安縣
勃海郡(220-265)
廣川縣
清河郡(220-?)→勃海郡(?-265)
章武縣
章武郡(220-253?)→勃海郡(253?-265)
清河郡(6)
甘陵縣
甘陵縣
清河郡(220-265,清河國(guó)222-223)
貝丘縣
清河郡(220-265,清河國(guó)222-223)
東武城縣
清河郡(220-265,清河國(guó)222-223)
為司馬馗、司馬權(quán)侯國(guó)。
鄃縣
清河郡(220-265,清河國(guó)222-223)
靈縣
清河郡(220-265,清河國(guó)222-223)
繹幕縣
清河郡(220-265,清河國(guó)222-223)
常山郡(7)
真定縣
真定縣
常山郡(220-265)
井陘縣
常山郡(220-265)
蒲吾縣
常山郡(220-265)
南行唐縣
常山郡(220-265)
靈壽縣
常山郡(220-265)
九門縣
常山郡(220-265)
石邑縣
常山郡(220-265)
都鄉(xiāng)縣
常山郡(?)
無考縣份。
欒城縣
常山郡(220)
漢、魏之際廢縣。
平原郡(9)
平原縣
平原縣
平原郡(220-265,平原國(guó)222-226)
高唐縣
平原郡(220-265,平原國(guó)222-226)
安德縣
平原郡(220-265,平原國(guó)222-226)
般縣
平原郡(220-265,平原國(guó)222-226)
鬲縣
平原郡(220-265,平原國(guó)222-226)
西平昌縣
平原郡(220-265,平原國(guó)222-226)
茌平縣
濟(jì)北郡(220-222?)→平原郡(222?-265)
博平縣
東郡(220-222?)→平原郡(222?-265)
為華歆侯國(guó)。
聊城縣
東郡(220-222?)→平原郡(222?-265)
樂陵郡(5)
厭次縣
厭次縣
樂陵郡(220-265)
樂陵縣
樂陵郡(220-265)
陽信縣
樂陵郡(220-265)
新樂縣
樂陵郡(220-265)
漯沃縣
樂陵郡(220-265)
曹魏歷任冀州刺史
1.呂昭,字子展,東平人。魏明帝時(shí)在任,具體年歲不詳。
2.孫禮,字德達(dá),涿郡容城人。正始(240-249年)年間在任,具體年歲不詳。(冀州牧)
3.裴徽,字文季,河?xùn)|聞喜人。正始九年(248年)見任,起訖年限不詳。
4.李憙,字季和,上黨銅鞮人。應(yīng)在魏末時(shí)出任,具體年歲不詳。
5. 錢瑞,長(zhǎng)興人。具體年歲不詳。僅見于《萬姓統(tǒng)譜·卷二十七》
部分參考資料、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qǐng)聯(lián)系刪除。
2、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九州冀州為中的冀州在哪里
大禹治水,天下九州。分為:冀州,兗州,荊州,雍州,青州,徐州,豫州,揚(yáng)州,梁州為天下九州。那么天下九州中的冀州為首,冀州究竟在什么地方?
有人肯定說冀州肯定在河北呀,河北省簡(jiǎn)稱冀嘛。有人還有河北省有冀州市肯定是河北為冀州,我想說晉州也在河北那是不是三晉也是河北?我們不妨去查看一下資料。
《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
《呂氏春秋》:「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
《禹貢》:「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陽;覃懷砥績(jī),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cuò),厥田惟中中。恒、衛(wèi)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
不難看出冀州主要是在今天的山西省為主,又有河北省的西部,還有河南的黃河以北。
其實(shí)今天冀州差不多就是春秋的晉國(guó),也就是差不多今天說晉語的地方。晉語使用人口為6000萬,大致就是山西省。
河北省的張家口市全部,保定的阜平縣,石家莊的鹿泉區(qū), 靈壽縣,平山縣,井陘礦區(qū),井陘縣,元氏縣,贊皇縣。邢臺(tái)市的西部,邯鄲市的全部。
陜西的榆林,延安兩市的全部。
河南的安陽,鶴壁西部一小部分,焦作,新鄉(xiāng),衛(wèi)輝等全部縣市。
內(nèi)蒙古的錫林郭勒盟的西部地區(qū),烏蘭察布全市,呼和浩特全市,包頭全市,烏海全市,鄂爾多斯全市,巴彥淖爾全市,阿拉善東部一小部分。
本文關(guān)鍵詞: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地方,三國(guó)時(shí)冀州,三國(guó)時(shí)冀州府現(xiàn)是何處,三國(guó)中的冀州是現(xiàn)在的哪里,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首都。這就是關(guān)于《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冀州建置沿革及歷任冀州刺史》的所有內(nèi)容,希望對(duì)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shí)請(qǐng)繼續(xù)關(guān)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shí)網(wǎng)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quán)申明
本文" 冀州是三國(guó)哪個(gè)國(guó)家的,<4>冀州建置沿革及歷任冀州刺史":http://eshow365.cn/3-17882-0.html 內(nèi)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請(qǐng)自行判斷內(nèi)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quán)請(qǐng)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