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級劃分表,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什么是抗震等級)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8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抗震等級劃分表】,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抗震等級劃分表:抗震小科普!什么是抗震等級?2、抗震等級劃分表,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1、抗震等級劃分表:抗震小科普!什么是抗震等級?
這里簡單說下地震的成因。
地震,按照成因大致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人為地震。
火山地震,就是火山和巖漿活動造成的地殼震動。
塌陷地震,溶洞塌陷,造成的震動就是塌陷地震。
人為地震就更簡單了,比如地下核試驗等等,前幾年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就時不時能監測到。。。
而90%以上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構造地震是地下的構造運動造成的。詳細的成因目前沒有一個完全明確的解釋,但是目前最廣為接受的是“彈性回跳說”。也就是,地下的巖層受到構造運動的作用力而拉扯變形,積攢能量。當受力超過巖石應力的極限,巖石斷裂,彈性勢能突然釋放,就造成了地震。打個比方,皮筋收到拉扯時,隨著形變積累彈性勢能,當皮筋斷掉那一瞬間,能量突然釋放,產生的震動把你手彈腫了,這就是應力的釋放。那么堅硬的巖石怎么能和皮筋類比呢?雖然常溫常壓下,巖石是堅硬的,更具有剛性而不是彈性,但是在地下的高壓環境,巖石會產生塑性甚至彈性。其實地球能形成球體,也是巖石塑形的一種表現。
每次地震發生,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問題。有時候,有些媒體也會在這里犯一些錯誤,被大家詬病為「不專業」。當然,這些東西也挺復雜的,媒體搞混了也正常。
一 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某次地震的屬性
有一個震級。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級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級是7.9。
注意到,可能對于某次地震,不同媒體的報道有所不同,那是因為他們采用了不同的震級標準。由于歷史原因,不同的專家學者發明過不同的震級標準,比如里氏震級、面波震級、體波震級等等。比如說,有些國內官方媒體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級,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級為面波震級8.0。目前大家認為比較合理的、應用較廣泛的是矩震級。
震級是什么意思呢?簡單說,震級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嚴謹一點,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釋放的總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級也是唯一的。
絕大多數地震是由斷層引起的,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的大小,取決于引發地震的斷層的大小、斷層兩邊相對運動的距離、斷層處的巖石強度。斷層的面積乘以斷層移動的距離再乘以巖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謂的地震矩。這個地震矩的數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
而矩震級就是對地震矩的衡量,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 [公式],其中地震矩 M0的單位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級之間是三分之二 log 的關系。換言之,震級大一級,地震矩變為原來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級大兩級,地震矩變為原來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 1000 倍。
簡單說,8級地震釋放的能量,是7級的31.6倍,6級的1000倍,5級的31623倍,4級的1000000倍。
二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發生之后對某個地區的影響。比如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為11度,天津的烈度為8度,北京為6度,石家莊為5度。通常情況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遠離震中越小。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響越大,越遠離震中受影響越小。
你可以想象成一個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環,外邊一點9環,再靠外8環。同樣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質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個完美的同心圓,只是大致上遵循著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規律。
烈度的大小與地震震級相關,但并沒有明確的數值關系,而是因為其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簡單說,烈度是一個主觀性比較強的參數,跟震源深淺、地震類型、地質條件等等都有關系,不同的地震會有不同的情況。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兩次相同的地震。同樣都是6級地震,一個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個可能會達到8度。
三 抗震設防烈度
抗震設防烈度是某個地區的屬性。比如說北京的抗震設防烈度是 8 度,上海的抗震設防烈度是 7 度。
這個是怎么確定的呢?一定程度上,設防烈度的制定跟設防目標相關。就拿北京來說,先統計一下歷史上一定時期之內影響到北京的歷次地震,看一下這些地震引起的北京地區的烈度分別是多少。比如說1976年唐山地震是6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4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5度……然后再利用統計學知識,根據既定的可靠度目標,比如說,讓設防烈度大于這些已經發生過的地震烈度的90%,繼而確定出一個設防烈度。換句話說,這種情況下,所有可能發生的地震里,我能保證有90%的實際地震烈度都小于我的這個設防烈度。
現在的抗震規范,采用的是 50 年內超越概率為 10% 的地震烈度作為抗震設防烈度。也就是說,50年之內,發生比這個設防烈度還大的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是10%。折算下來,也就是俗稱的「475年一遇」。
什么意思呢?475年一遇的地震,今年發生的概率是475分之一,也就是0.211%,今年不發生的概率是1減去0.211%,也就是99.789%。50年之內都不發生這樣的地震,這個概率是 99.789% 的 50次方,也就是90%。而50年之內發生這樣的地震的概率,則是 1 減去 90%,等于 10%。
也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是 475 年一遇的地震。100年一遇的地震,小意思,都在我們的設防范圍之內,也就是俗稱的「小震不壞」;500年一遇的地震,剛剛好跟我們的設防目標差不多,次要結構可能會有小范圍破壞,但是主體結構不會發生大的破壞,也就是俗稱的「中震可修」;1000年一遇的地震,已經超過了我們的設防目標,但是盡量通過合理的構造措施,保證結構足夠的延性和塑性變形能力,爭取做到房子雖然變形很大,但不會整體垮塌,保證逃生通道和逃生時間,這也就是俗稱的「大震不倒」。
四 抗震等級
抗震等級有什么用呢?
抗震等級當然跟抗震能力相關,簡單理解是在設計階段給建筑骨架賦予的強壯程度。
根據建筑物的不同,比如醫院在地震中承擔著重要的醫護任務,所以它的“骨架”應比普通住宅的“骨骼”更強壯,能抵抗更強的地震。
抗震等級是建筑設計時賦予建筑的屬性。比如說,這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一級,那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二級。抗震等級也可以在局部調整,比如這棟樓的抗震等級是三級,但是某一層或者某一個柱子的抗震等級是二級。
五 總結
地震震級是地震的屬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地震烈度是地震對某個地區的影響,震中高,越往外越低。震中烈度和震級有關。
設防烈度可以簡單理解成某個地區475年內所能發生的最強烈的地震烈度。如果實際發生的地震引起的烈度不大于設防烈度,建筑結構應該要做到不發生永久性的、不可修復的破壞。
抗震等級是建筑物的屬性,越重要、越容易受地震襲擊、越需要保護的建筑物,抗震等級越高,對抗震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看到這,是不是已經看蒙了,來個簡單的比喻吧。希望大家能理解。
把太陽想象成一個大的燈泡,假設地球上的人是怕陽光的,所以人人都得穿防光服,并且各個城市都有個官方的防光服厚度的基本標準。
那么
1,地震震級:燈泡的瓦數就是震級。
2,地震烈度:各個地方的亮度就是地震烈度。
3,設防烈度:各個地方官方的防曬服厚度的基本標準就是抗震設防烈度
4,抗震等級:在基本標準的基礎上,老人的防光服要厚一點兒,兒童的更要厚一點兒。那么這個不同人的防光服厚度的差就是抗震等級。
2、抗震等級劃分表,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
6月17日的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了6.0級的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就在人們驚慌未定的時候,6月18日早上的07時34分又發生了5.3級的余震,震源深度17千米,據了解,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
6月17日的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了6.0級的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就在人們驚慌未定的時候,6月18日早上的07時34分又發生了5.3級的余震,震源深度17千米,據了解,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
近年來,汶川地震、玉樹、舟曲、九寨溝等特大地震災害時有發生,地震災害學業內人士常說:“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相關資料顯示,地震中人員傷亡總數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僅有不足5%的人員傷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發的水災、海嘯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導致。
日本的建筑抗震技術在世界名列前茅,1924年開始,日本建筑規范規定結構力計算要考慮抗震系數。
日本的《建筑設計基準法》頒布于1950年,之后幾經修改,其中比較著名的有1971年的修正。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給日本造成了很大損失,而災后統計顯示,這次地震中受損建筑主要建于1971年前,1981年后建造的房屋幾乎完好無損。
此后,日本曾在1996、2000、2005和2006年四次修改《建筑基準法》,將建筑物的抗震標準一再提高。修訂后的法規將住宅、樓房抗震標準提高為:經得住6至7級地震搖晃而不會坍塌,尤其是商務樓要求能夠8級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夠超過100年。同時,日本還制定計劃到2015年,讓90%的住宅建筑達到這一標準。
我國現行建筑抗震設防等級
甲類建筑
地震作用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其值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措施,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
乙類建筑
地震作用應符臺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對較小的乙類建筑,當其結構改用抗震性能較好的結構類型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類建筑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應符臺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
丁類建筑
一般情況下,地震作用仍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應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
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除規范有具體規定外,對乙、丙、丁類建筑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但仍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
針對建筑物抗震設計一定不能存在抗震設防標準不足、設計不當、施工不良、使用維護不善。
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建筑結構抗震領域發展之快、進步之神速是幾千年來世界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但是由于地震對結構輸入的性質是復雜的,傳統的抗震理論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結構抗震設計中仍然還有大量不確定因素有待解決。
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得是那樣渺小,但是展望建筑結構抗震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取得輝煌的成果,使人類在地震自然災害時能夠得到更安全有效的保護,減輕傷亡。
好工程更要有好監理,好的監理單位,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及時發現并消滅安全事故隱患,保障工程及時高效達標,保證住戶生命安全。
億誠監理,專業甲級監理單位,3甲2乙10個資質,實力雄厚;12年行業積累,經驗豐富;信譽度強,客戶滿意率98%。值得您的信賴!
本文關鍵詞:抗震等級劃分表圖解,抗震等級一二三四如何劃分,抗震等級和設防烈度的關系,7度設防是幾級抗震,抗震等級劃分表規范。這就是關于《抗震等級劃分表,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什么是抗震等級)》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相似問題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抗震等級劃分表,建筑的抗震等級一共分為幾級(什么是抗震等級)":http://eshow365.cn/3-17466-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北京白云觀 道長,道士殺人案
- 下一篇: 5233在感情上的意義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