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出家之謎揭秘,“這么說,朕前世就是一個僧人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35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順治出家之謎揭秘】,今天涌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順治出家之謎揭秘:“這么說,朕前世就是一個僧人?”淺析順治皇帝出家之謎2、順治出家之謎揭秘,清宮八大疑案之順治出家始末1、順治出家之謎揭秘:“這么說,朕前世就是一個僧人?”淺析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順治一生是非常復雜的,首先這個人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其次他在政績方面還是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他從小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精神受到很大的扭曲,多爾袞去世后,順治開始親政,親政之后,他與母親的矛盾不斷惡化。
為了治理好國家,順治精心研究漢文化,學習漢語言,頒布了一系列的仁政。
順治皇帝
但說實話,在私生活中,這個人確實談不上仁慈,他動輒處于暴怒狀態,表現出精神病人的一些癥狀,行為非常離譜乖張。
當然,我們應該對順治的遭遇表示理解,童年的不幸常常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
順治的性格雖然讓人不喜,但是在治國方面他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大清國入關后最開始的十年里,他不但讓GDP穩定增長,而且為以后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治國方面,順治沒有民族歧視——不對,還是有民族歧視的,歧視蒙古族。總的說來,他采取的是柔性治國方針,盡量放低姿態接納民意,同時積極開展改革。
明末貪污腐敗成風,順治為了整頓吏治,針對各個部門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和賞罰條例。
經濟方面,順治廢除崇禎的許多苛捐雜稅,為了加速經濟的發展,他積極推行墾荒。
順治雖然談不上是什么千古明君,但也絕對不是個昏君,他雖然對宮里人脾氣暴躁,但對大臣們還是有虛懷納諫的雅量。
當然,順治在治國方面也有一些污點,比如鄭成功打過來之后,他嚇得要逃回遼東,被孝莊鄙視一番后,居然又說要御駕親征。
這時候,順治已經二十二歲了,表現還這么沖動,確實有些不應該。
在私生活方面,人們對順治的印象更差,他自負又自私,對母親很不尊重,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對董鄂妃很鐘情。
順治皇帝和董鄂妃
董鄂妃去世之后,順治萬念俱灰,頓時產生了皈依宗教的思想。
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天主教和佛教。
考慮到順治帝和湯若望的關系,天主教本來是很有希望的,順治確實很尊重湯若望,他從湯若望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小順治眼里,湯若望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什么天文歷法、日食月食、彗星金星之類,他全懂。湯若望還經常給他講西方的人文風俗,在天性浪漫的順治眼里,這些知識確實非常酷。
湯若望確實是清初非常牛氣的一個外國人,不要說他死后混到一品的地步,就說他所記載的一些東西,現在我們一般都當成信史來看,正史太曖昧,野史太不可信,時人的筆記也不足為證,偏偏大家就信湯若望。
據說,順治喜歡跟湯若望交往一方面是因為這個西洋老頭懂的東西確實多,能夠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跟湯若望在一起,他非常放松,不像跟大臣們在一起那么緊張。所以,小順治特別喜歡跟湯若望閑聊,親切地稱呼他為阿瑪。
當然,湯若望也有讓小順治不高興的時候,湯若望非常討厭太監這種不人道的制度,他希望順治不要制造更多的太監,不僅如此,他還希望順治能夠放棄男女之愛,專心服侍上帝,宣揚天主教。
順治自然無法接受這種要求,相反,湯若望提出這種要求后,他將心比心,覺得自己這么喜歡女人,難道湯若望真那么淡定?
為了解開心中這個謎團,他讓人日夜監視湯若望,可惜,順治失望了,密探監視了許多天,回報順治:湯神父每天晚上在教堂誦經之后,就返回臥室就寢,沒有任何其他的舉動。
順治長嘆一聲:“湯爺爺真是個了不起的神人,但是我還是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他是個知行合一的好朋友。”
湯若望和順治的友誼一直維持到順治去世,雖然順治對禪宗傾心,但內心深處一直很尊重湯若望,甚至在臨死前,他還接受湯若望的諫言。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佳話,一位中國皇帝和一位外國神父創建起了超越利益關系的友誼,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湯若望
我們先說說順治為什么對天主教沒有好感,倒是對佛教的興趣這么濃厚。
一是,順治接受漢文化熏陶太深,漢文化既包括儒家文化,也包括佛教和禪宗,佛教雖然是從印度傳來的,但經過上千多年的本土化過程,已經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了。
二是,順治的一生飽經憂患,在后來的歲月里,情感受到重大打擊,愛子早逝,愛妃亡故,跟母親的關系僵得特別厲害。
這些都給他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所以萬物皆空的佛教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安慰。他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詩:“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入帝王家?”
可以想見,他心靈深處那種對人生感到無奈的感覺。
順治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接受佛教的,剛開始的他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想以禮法和仁德治理天下。
順治十年的時候,曾經與大學士陳名夏討論歷史的時候,說到國祚這個深奧的問題,說著說著就扯到鬼神和宗教上面,陳名夏向皇帝大力推薦喇嘛教,說這玩意可以延長國祚。
順治當時就說了:“喇嘛教這些裝神弄鬼的把戲,不可信,他們說驅鬼,鬼才相信呢,不過是蠱惑人心罷了。”
由此可見,順治當年還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小青年。
但是,四年后,他的人生觀就發生了改變,他開始陸續召集一批高僧進京。
有人認為順治這么做可能是受了太監的影響,但不管受誰的影響,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順治有佛緣,他的內心是不會改變的,也是不會欺騙自己的。
順治皇帝
憨璞性聰就是順治最早認識的一個非常有名的禪師。
這位高僧是福建延平順昌人,十五歲的時候在天王寺出家,二十五歲起開始云游。
和尚云游就像政治家到處演講一樣,名聲就這么打出來了。憨璞性聰每到一處都講經說法,逐漸打造出了全國性的影響力。
公元1657年,順治駕幸南海子,經過海慧寺,在那里遇見了憨璞性聰,兩人進行了一番密談。
這一年十月,順治把憨璞性聰召進宮里,問他佛法:“從古至今,帝王治理天下,都是代代相傳,日理萬機,閑暇時間特別少。我現在對佛法非常感興趣,想學習佛法,但時間又特別緊張,得找一個好老師學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得找誰呢?”
憨璞性聰既然是高僧,自然不會脫口而出:“跟我學吧!”
相反,他謙虛地拍馬屁:“皇上你是金輪王轉世,天生有大善根有大慧根,正因為你天性有佛性,所以才相信佛法,皇上不用跟人學就能無師自通,不學自明啊!所以,皇上你不僅是一國至尊,也是佛門至尊啊!”
聽到這么拍馬屁的話,我們簡直很難相信是出自一個高僧之口,可見要做高僧不光得會佛法,馬屁功夫也是應該學會的,多學幾門技術總是有用的。
順治對憨璞性聰的回答很滿意,不久就冊封他為明覺禪師。
這位明覺禪師留下了一本《憨璞性聰語錄》,里面不光收錄了他的語錄,還有一些他贈給太監的詩文,詩文中對一些太監極盡歌頌之能事。
現在,我們總結這個和尚有三大絕招:佛學、馬屁功夫、寫詩。當這三大絕招糅合在一起的時候,絕對是必殺的,沒有人能抵擋得住,所以順治被俘虜了。
憨璞性聰博得順治寵信之后,對主子是非常忠誠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憨璞性聰接連給順治介紹了許多佛門頂尖人才,這些人才中有玉林琇、茆溪森這些業內著名人士。
海慧寺
我們先來認識下得道高僧玉林琇吧。
玉林琇的全名是玉林通琇禪師,他是江蘇江陰人,俗姓楊,出身于名門望族。
從小生長在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里,也是很有個性的人。十八歲成年的時候,他也不考科舉,居然跑到磬山寺當和尚,當和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尚也有能力高低之分。
不久,他就換個高級一點的寺廟,浙江湖州報恩寺,在這里待了幾年,二十三歲的時候就當上寺廟主持,升遷速度之快,實為佛門所罕見。
據說他是一個風格非常嚴峻的人,很受佛門弟子的好評。
公元1658年的時候,玉林琇已經是佛門中的一個名流了,憨璞性聰一推薦他,就引起了順治的重視,順治派人召他進宮。
他居然擺出名士風范,拒絕了。后來,順治帝再三邀請,他才勉強決定赴京。中途到了天津后,玉林琇又打算不去了,準備在天津餓死算了。
為啥?因為他對明朝有濃厚的感情,不愿意見清朝的皇帝。可是,皇帝不請到他誓不罷休,一直拖到第二年二月十五日,他才進京見了皇帝。
進京之后,事實再一次證明玉林琇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和尚,見過大場面,有自己堅定的人生信仰。
對于順治的問題他對答如流,言語處處藏著機鋒,回答得不僅有佛理還有哲理。順治當時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將他留在京城,時常向他請教佛理。
還問他可不可以為自己取個法號,玉林琇給他提供了十幾個字,讓皇帝自己選:“最好用丑一些的字眼”。
最后,順治自己挑選了“行癡”兩個字,在玉林面前自稱弟子。順治封他這個師父為大覺禪師,后來晉升為大覺普濟禪師,最后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
湖州報恩寺
從一個和尚混到國師,我們再一次對玉林琇的能力表示欽佩。
有一次順治問玉林琇:“悟道之人還能有喜怒哀樂嗎?”玉林琇回答:“什么是喜怒哀樂?”順治一聽,高明啊,師父不愧是師父,境界非同一般。
玉林琇又說:“不要說喜怒哀樂了,就是江河大地都是因為妄念而生,只要沒有妄念,連江河大地都不存在。你說人做夢發生的事情,是有還是無?”
順治一聽,恍然大悟,人生就好比一場夢,雖然在夢里覺得很真實,其實一旦大徹大悟,就發現那一切只是一場空。
想通了以后,順治神情變得愉悅,忽然有種解脫之感,心中對這位國師也越來越尊重。玉林琇看擺平了順治,便提出離開京城,順治挽留不住。
玉林琇第二次進京的時候正值董鄂妃去世,是順治心如死灰的時候。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也就是順治出家之謎。
順治皇帝
講到順治出家之謎,我們不得不介紹一個人——茆溪森。
茆溪森是玉林琇的弟子,根據佛門的規矩,可以算是順治的師哥了。董鄂妃逝世之后,茆溪森一直陪伴著順治。
順治悲哀之余,想要落發為僧,他要求茆溪森為自己剃度,茆溪森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和尚,對宮廷中錯綜復雜的關系不了解。
皇上要求他剃度,他想也沒想,剃度就剃度,師弟既然開口,哪能不幫忙。就這樣,茆溪森在萬善殿為皇帝落發。
這個消息一傳出,宮廷里炸開了鍋。皇上一剃度,接下來就是要舉行皈依大典出家。
首先憤怒的是孝莊,她不僅對順治很憤怒,更吃驚茆溪森膽大包天,竟然為皇上干這種事情,你這不是要毀我大清江山嗎?
孝莊心里很清楚,自己這個不聽話的兒子一旦想干什么事情,連動車組都拉不回。
怎么辦呢?出面阻止可能讓情況更糟糕,孝莊不愧是孝莊,她知道這時候唯一能影響順治決定的就是玉林琇了。所以她讓人快馬加鞭去湖州召玉林琇進宮。
茆溪森為順治皇帝剃度
聽說了這件事,玉林琇知道徒兒茆溪森闖下了大禍,他一路上大罵茆溪森腦子少根筋。
為了阻止順治出家,他進宮之后,立即將茆溪森捆起來,然后在殿外搭起高臺,準備將茆溪森就地火化。
玉林琇當然不是要置徒兒于死地,這位和尚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果然,不多久,順治就趕過來了,連忙答應不出家,讓他趕快放了茆溪森。順治出家,再次演變為一場鬧劇。
從這事情中可以看出玉林琇確實是一個很有手腕的高僧,曾有人說玉林琇這人為人陰鷙,平常不怎么說話,但是野心非常大,表面上寵辱不驚,實際上行沽名釣譽之事。
在他晚年,因為弟子仗著他的權勢強占別人的地盤,他的寺廟被燒毀,后來“終日危坐”而死。
順治皇帝
當然,對順治影響最大的還是名僧木陳忞。
木陳忞是廣東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在崇禎十五年就當上了寧波天童寺的主持,木陳忞俗姓林,從小就非常聰明,博覽群書。
長大后更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進宮后住在西苑一帶,伴隨皇帝達九個月之久。
木陳忞也是一個善于察言觀色的人,對于皇帝的喜好非常了解。順治跟他坦誠相待,經常讓他不要把自己當成皇帝,就當成佛門弟子就行了。
木陳忞這個人以前對明朝感情非常深,在清兵入關后,他冒著斷頭的危險寫下了懷念故國的詩文集《新蒲綠》,對清朝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和不滿。
當他跟順治朝夕相處九個月后,有些人接受不了,寫詩諷刺他:“從今不哭新蒲綠,一任煤山花鳥愁。”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木陳忞也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和尚。
順治對木陳忞非常尊重和器重,封他為弘覺禪師,視他為老師。平時,木陳忞除了與順治討論禪學之外,兩人還暢談古今人物,對歷史發表評論。
木陳忞不僅對歷史了如指掌,而且對文學也很有造詣,可以說,經史子集他樣樣都熟悉。更了不起的是,木陳忞拍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的,拍得不著痕跡,渾然天成。
他經常夸皇帝虛懷好學,能夠通曉天下百姓的喜怒哀樂,還說順治天生就有慧根,上輩子就是和尚。
順治對他非常掏心,連自己身上的弱點都告訴他。木陳忞把這些都寫進了詩文中,但正因此雍正對他非常反感,因為他泄露了皇家隱私。
雍正上臺之后,給木陳忞安了個宗門罪人的罪名,打壓木陳忞這一支佛門力量。
順治皇帝
應該說,順治在宗教信仰上還是不錯的,他以一個皇帝的身份信仰佛教,并沒有把自己凌駕在佛教之上,也沒有媚佛佞佛,大修寺廟什么的。
所以說,順治是個好皇帝,他沒有因為自己喜歡佛教而把納稅人的錢花在和尚頭上。
縱觀順治后來的日子,他雖然出家未遂,但確實是真心向往佛教。
身為一個皇帝,連選擇宗教的自由都沒有,這對順治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為了彌補這種遺憾,他讓太監吳良輔替自己出家,也算是完成最后歲月里最大的心愿。
—End—
2、順治出家之謎揭秘,清宮八大疑案之順治出家始末
話說清軍入關,攻占江南,委任明朝降臣洪承疇為兩江總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順治出家之謎揭秘?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順治出家之謎揭秘
話說清軍入關,攻占江南,委任明朝降臣洪承疇為兩江總督。
洪承疇是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陜西布政使參政,因為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中立功,升任延綏巡撫、陜西三邊總督。崇禎十二年(1639年)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后被清朝俘虜,后投降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此后開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翌年赴江南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
據《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七)載:“自成號闖王,分道入四川,承疇與屢戰輒勝。自成還走潼關,承疇使總兵曹變蛟設伏邀擊,自成大敗,以十八騎走商洛。”
洪承疇
洪承疇這個人文武兼修,宣導儒學,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采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
以上所言皆是正史所載,諸多光環加身,文韜武略,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大英雄也!只是在民間諸多野史記載中,他這個人卻有個不良嗜好——好色,喜歡美女。其實也可以理解,自古以來便是美女愛英雄。只不過,洪承疇愛的美女卻是個有夫之婦——當年的秦淮名妓董小宛。當他得知董小宛離開青樓,嫁給了當地的名士冒襄后,整日抑郁寡歡,愀然不樂。
冒襄
冒襄,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再說洪承疇,他的麾下有個姓佟的人,稱其佟三,攀鱗附翼,揣知洪承疇的心意,媚主自薦,向洪承疇講,他聽說冒襄娶了董小宛以后就住在邗溝之西的郭綠楊村,可以花點銀子找當地的地痞無癩暗地里解決了他。至于官府這邊,只要大帥稍加打點,也就不了了之了。洪承疇聞罷甚喜,于是秘密派遣佟三相機行事,做事要干凈,不可草率。
過了幾天,佟三求見,說是他已經把董小宛給帶來了。洪承疇聞聽,心內大驚,懷疑是佟三把人給劫搶回來的。佟三讓洪承疇放心,這才告訴事情的始末原委。原來瓜洲埠抓獲了一個滋事的私販,私販當庭招供說他的老窩在綠楊村,老板是冒襄。官府聽聞,立刻發兵直搗冒襄住處。雖然鄰居鄉親為冒襄求情,都說冒襄只是一介書生,不可能是壞人的頭領。佟三告訴鄉親,說有人告官,冒襄私拐民女,證據確鑿,官兵奉命征剿。佟三提前暗中派人給冒襄送信,說是官府捉到一個私販,招供出他是主謀,讓他趕緊躲起來避避風頭,現在人證物證都在,一旦被抓住,有嘴也說不清楚。冒襄不明所以,聽從建議,躲了起來。就這樣,官兵搜了一圈也沒找到冒襄,就把董小宛帶走了。佟三對外宣布,如今惡人已逃,幸所劫之女安然,可攜歸復命了。冒襄也是剛到此地居住不久,村民也不知道董小宛的由來,所以沒有人再說話了。佟三所設的詭計終于得逞。
董小宛
洪承疇聽后大喜,忙令人把董小宛帶進來。董小宛掩面嬌啼,向洪承疇說明誤捕之冤,求洪承疇明察,放她回家。洪承疇表面假裝安慰,告訴董小宛,一旦調查清楚冒襄的案件后,如果真是被冤枉的,立刻放她回家。董小宛請求給冒襄寫封信,讓冒襄來官府當面把事情說清楚。洪承疇沒允許,告訴董小苑,他愛惜冒襄是個人才,所以才特意讓人給他送信,讓他遠避一段時間。過段時間,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接著又勸董小宛安心留居此地等待。董小宛也沒辦法,只好暫且住在了洪承疇的大帥府。
洪承疇將董小宛安置在內庭中,實為軟禁,經常差人送去綢衣金飾,取悅其心。董小宛漸漸地感覺出洪承疇心懷不軌,根本沒有放自己回家的意思,所以每日以淚洗面。不久,洪承疇現出本相,夜間召董小宛入侍。董小宛淚流滿面,堅決不從。洪承疇讓婢女將她其入內室,董小宛趴在地上大哭,口中大喊冒襄的名字。洪承疇勸誘不下,大怒,將董小宛囚在深院的小閣中,不理不問。洪承疇覺得,冷落她一段時間后,董小宛必然會屈服。
古有夜泊秦淮近酒家今有天明站岸思故人
轉眼一年過去了,洪承疇北上入京,命手下將董小宛也帶上同行,安置在后車。走到江淮關時,突然有莽漢夜襲鈿車,衛兵將其擊退后,發現董小宛沒被劫走,而洪承疇的一個姬妾和一名侍女遭劫不見了。洪承疇受此驚嚇后,倍加防范。到達北京后,董小宛屢次尋死,洪承疇見董小宛過了這么久了,心里還忘不了冒襄,暴跳如雷。
洪承疇有一心腹之人,在董小宛的住處偷來冒襄的兩封信。第一封信上說,將遣俠士于清江浦劫持,讓董小宛做好準備。第二封信說劫持未成,現已將洪承疇強占民女的事情告入京都,一旦皇上聞奏,一定要懲治洪承疇,那時就讓人護送董小宛南歸。洪承疇看完冒襄的信后大驚失色,心想:我雖不畏冒襄,但是朝廷滿人一直懷疑漢人不忠,萬一事發,我必敗無疑!必須要當機立斷,先發制人!
當天,洪承疇將董小宛妝飾一新,獻入宮庭,以卻禍固寵,表其忠孝皇上之心。
順治得到董小宛,龍心大悅。但董小宛仍然求死不輟。順治帝讓一個嬪妃和她做伴,慢慢勸導。嬪妃原本也是南方人,聽了董小宛所述的遭遇后,對董小宛說:“你要是想報洪承疇加害之仇,非天子之勢不可。現在皇上對你,矜寵無比,若有所求,皇上必然應允。只有這樣,才能扳倒洪承疇,冒襄公子也才可以保全。你一意哭鬧尋死,皇上厭怒,必然會將你送回洪承疇的手上,到那時,受制于其人之手,還搭上冒公子性命,何苦呢?你如此機靈聰穎,為何冥頑不靈,與天子對抗呢?你若長翅飛去也行,無翅可飛,還有比我所說更好的辦法嗎?我勸你呀,要三思而行。”
董小宛聽后默然,心犀已動。董小宛入宮前,曾暗收冒襄一書,言洪承疇其黨羽日夜謀殺,以絕卿望。今經上下營救而未果,那就寧入宮也不服順洪氏奸佞,卿意如何悉由自斷云云。此時,董小宛想起冒襄的信中所言,入宮即可報仇雪恨,既有拼死之心,忍辱又算得什么?何況不順萬歲之意,夫亦與之同盡,安能忍心?現在我寧我自己忍辱,也要救夫君之難。想到這里,董小宛慨然說:“我始以為萬乘之尊,視人如草芥,無情可言。今乃知萬乘未必無情者。我深悔愧對圣上情意。”
嬪妃聽董小宛松了口,很高興,趕忙讓人稟告順治帝。順治帝很快便以寶輿迎接董小宛進宮,對她恩寵有加。自此,董以淑妃立號,為六宮粉黛第一人也!
(待續)
本文關鍵詞:順治出家之謎揭秘大全,順治出家之謎視頻,順治出家之謎揭秘圖片,順治出家知乎,順治要出家。這就是關于《順治出家之謎揭秘,“這么說,朕前世就是一個僧人》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順治出家之謎揭秘,“這么說,朕前世就是一個僧人":http://eshow365.cn/3-14748-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