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q0ghy"><meter id="q0ghy"></meter></bdo>
    <rt id="q0ghy"></rt>
  1. <label id="q0ghy"></label>
    <bdo id="q0ghy"><meter id="q0ghy"></meter></bdo>
    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小常識 > 正文
    已解決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來自網友在路上 11538153提問 提問時間:2023-08-14 13:25:11閱讀次數: 153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53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歷史十大元帥】,今天犇涌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歷史十大元帥:十大元帥里,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他們都是誰?2、歷史十大元帥,十大元帥命名改名趣聞

    1、歷史十大元帥:十大元帥里,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他們都是誰?

    回望“八一”南昌起義到新中國建立,我軍可謂將星璀璨,映耀蒼穹。

    在如云的戰將和浩瀚的戰史中,“十大元帥”是眾望所歸的“軍魂圖騰”。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十大元帥

    他們無一不是在我軍建立、發展、壯大和取得最后勝利的各個關鍵階段都做出過最正確的抉擇和最杰出的貢獻。

    不過,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口中,被稱作“老總”的卻只有3位元帥。

    這并不是毛主席“厚此薄彼”,而是對這3位元帥特殊貢獻的肯定。

    那么,這三位元帥都是誰?

    他們有什么樣的特殊貢獻能讓毛主席稱為“老總”呢?

    光榮的旗幟

    很多人不知道,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老總,他老人家的證書編號是“004”。

    那“001”號屬于誰?

    沒錯!是賀龍元帥。

    雖然賀龍元帥在抗戰初期,因為在一線指揮時中了日軍的毒氣而逐漸淡出了作戰崗位,但單憑他兩項杰出的貢獻就足以讓“001”號元帥證實至名歸。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賀龍元帥

    第一項杰出貢獻就是南昌起義。

    賀老總在年輕的時候,單兵戰斗能力極強,他“兩把菜刀”的事跡已經廣為人知。

    1914年,18歲的賀老總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他在“討袁”和“護法”中都是靠自己拉起來的部隊,而且武器也都是從反動派那搶來的。1921年,25歲的賀老總就被孫中山先生任命為“四川討賊軍”的旅長。這樣的位置可不是白來的,完全是靠賀老總自己九死一生拼來的。如果當時他當個軍閥,手里的資本也足夠了。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賀龍任四川陸軍暫編第9混成旅旅長時留影

    1926年,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賀老總是師長,到1927年第二次北伐的時候,他已經是號稱“鋼軍”的20軍軍長了,蔣介石對他拼命拉攏,承諾給他江西省主席的位置。

    不過,苦出身的賀老總對蔣介石、汪精衛這幫反動派根本看不上眼,他是著名的左派將領,保護了大批被反動派迫害的我黨黨員,并安排他們在20軍就職,為我黨的武裝力量培養了大批骨干。

    當時,在公眾的眼中,他是“雖然不是共產黨,但做起事來,比有的共產黨員還出色?!?/p>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賀龍就任建國軍第一師師長時留影

    南昌起義前,我黨掌握的部隊有2萬余人,而賀老總的20軍也有2萬余人,他的態度對起義是否能順利舉行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當7月28日,周總理詢問他對起義的態度時,賀老總爽快地答道:“黨讓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大不了失敗了,接著上山!”

    隨即,賀老總被任命為起義前敵總指揮,周總理的所有命令都通過他對外發布。在起義即將開始時,我黨內部有的人提出了發對意見,賀老總當時就拍了桌子罵了娘,堅決支持了以周總理為首的“前委”的正確決策。

    1927年8月1日凌晨2點,彪炳史冊的“南昌起義”爆發。賀老總和劉伯承同志一起親臨前線指揮,他們的指揮部離交火線只有200米,時不時地就有子彈飛過來,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起義取得勝利,第一支由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正式誕生!

    賀老總可謂居功至偉。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南昌起義后,賀老總在瑞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起義部隊遭到了反動派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在征得組織同意后,賀老總兌現諾言,回到湖南老家山區繼續斗爭,最困難的時候,他只剩下不到100人,不到100至槍。

    但是,習慣白手起家的賀老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于建立了湘鄂邊根據地和紅軍武裝。

    在長征中,賀老總作為紅二方面軍的總指揮,戰天斗地,與紅四方面軍一起在1936年10月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

    毛主席評價賀老總是“紅2方面軍的旗幟”。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長征勝利結束后的賀龍

    想想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偉大歷史意義,賀老總可謂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是他的第二個杰出貢獻。

    在我黨、我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每一次賀老總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在我黨、我軍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他這位“老總”實至名歸。

    人民的光榮

    說起擔任我軍40多年總司令的朱老總,絕對是從頭革命到底的老革命。

    為什么這么說?

    胸懷家國的朱老總在1909年就考入中國軍校祖師爺級別的云南陸軍講武堂并追隨孫中山先生,在推翻滿清統治的時候,他就已經親冒弓矢,沖鋒陷陣了。在隨后的“討袁”、“護法”戰爭中打滿全場,為保衛共和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朱德元帥

    1917年,在我軍很多未來的將星還未參加革命的時候,他已經位居滇軍旅長,聲名顯赫。他的實力和威望在平輩中人里也可謂翹楚,在那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朱老總完全有機會“割據稱王”,瀟灑幾十年。

    但是,朱老總毅然把自己的輝煌過往全部“清零”。

    在1922年,他毅然選擇出國學習革命知識,并于當年,在周總理的介紹下加入了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在德國哥廷根留學時的朱德

    和我黨很多早期革命家在年輕時憑一腔熱血入黨不同,入黨時的朱老總已經36歲,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他已經具備了成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他是在極為理智的情況下做出的入黨決定,在成為中共黨員的那一刻,他已經為迎接無數的艱難險阻做足了心理準備,這也是為什么在后來20多年的斗爭中,他能夠一直穩如泰山,對革命信念絕不動搖的思想基礎。

    他老人家和毛主席的照片與馬克思、列寧掛在一起,不是沒有道理的,那是革命的精神圖騰。

    說到我軍的建軍,就不能不提“天心整軍”。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天心整軍陳列館

    南昌起義后,起義軍遭到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

    朱老總率領的隊伍在缺衣少糧、傷亡嚴重的情況下,于10月21日轉戰到天心鎮。此時,干部傷亡慘重,逃兵嚴重,軍心渙散,1000多人的部隊面臨崩潰的局面。

    隊伍中只有朱老總一位起義領導人,林彪、陳賡、粟裕此時還只是他手下的基層干部,無法挑起大梁。

    在此生死存亡的時刻,朱老總慷慨陳詞,為大家講明了革命形勢,分析了眼前的困難和光明的前途。

    這次重要講話鼓舞了大家的士氣,最終有800多人留下,這些人都是革命意志最為堅定的戰士,是革命的寶貴火種,其中很多人都成為了未來我軍的中流砥柱。

    而且,在這些留下來的指戰員中很多都是黃埔軍校和講武堂出身的軍事人才,在井岡山與毛主席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后,他們成為了紅軍干部和指揮員的重要來源,為紅軍的生存和壯大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紅軍時期的朱德

    在井岡山的歷次反“圍剿”中,游擊高手朱老總率領部隊屢戰屢勝,毛主席經典的游擊戰十六字方針其實是和朱老總一起在戰斗中總結出來的,兩人聯手,堪稱珠聯璧合,因此紅軍在當時被稱為“朱毛紅軍”,毛主席都笑稱:“朱毛,朱毛,沒有朱,哪有毛?!?/p>

    同時,在紅軍每個生死存亡的時刻,朱老總一直都是毛主席最堅定的支持者,在遵義會議上,朱老總為確立毛主席的領袖位置投出了極為關鍵的一票。而且,他忍辱負重,一直以大局為重,為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做出了杰出貢獻。毛主席盛贊朱老總:“度量如海,意志如鋼?!?/p>

    在抗日戰爭中,貌似很多重要戰役都沒有朱老總的身影,但在事實上,朱老總作為八路軍總司令和未來解放軍的總司令,他更重要的任務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軍的抗戰戰略和重大戰役的部署全部是由朱老總研究后拍板定奪,八路軍的勝利,朱老總居功至偉。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在北平西郊機場檢閱部隊的朱老總

    在百團大戰之前,朱老總一直親臨一線指揮。1938年2月,蔣介石命令第2戰區反攻太原,朱老總、衛立煌和閻錫山三路并進。

    朱老總指揮八路軍負責戰事最為激烈的右路,蔣介石則破天荒地把7個半國軍師交給朱老總指揮。

    黨中央為了安全,決定讓彭老總在前線指揮,但衛立煌和閻錫山則堅持只有朱老總才能駕馭緊張的晉東戰局。聞此,朱老總不顧52歲高齡,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與彭老總并肩戰斗。

    戰后,朱老總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這是我軍將領在抗日時期的最高軍銜,相當于國民黨上將。由此可見小肚雞腸的蔣介石對朱老總的用兵水平和抗戰成就也是大為認可。

    在對百團大戰進行決策和部署后,朱老總返回延安,在看到軍民的艱苦生活后,他提出了“軍墾”策略,并親自考察了了人跡罕至的南泥灣。隨后,“南泥灣奇跡”誕生,我軍的后勤得到了極大保障,根據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南泥灣”模式也是我國幾十年農墾事業的偉大開端。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朱老總

    在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后,朱老總謙虛而真誠地說道:“這是全體指戰員的功勞,不應該去夸大我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p>

    老人家就是如此的淡泊名利,一心為國為民!

    毛主席對朱老總的夸贊最為貼切:人民的光榮”!

    橫刀立馬大將軍

    彭老總其實是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晚的一人。但這并不影響他在我軍中僅次于朱老總的統帥地位。

    這是為什么呢?

    彭老總也是苦孩子出身,在加入湘軍后,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地打到了團長的位置。他在1928年4月,革命最低潮的時刻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且對紅軍在初創期的壯大做出了杰出貢獻。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彭德懷元帥

    1928年7月,彭老總領導發動了平江起義,并在9月以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了紅5軍,半年內就發展到了5000多人,這在我軍的初創期是極為珍貴的武裝力量。

    1929年,彭老總率部到達井岡山后,又組建了紅5軍團,這成為日后紅1方面軍的主力。

    1930年春,彭老總率領紅5軍團連戰連捷,追殺反動派軍隊上百里,攻克長沙并占領了10天,繳獲了4000多條槍,幾十萬銀元,不但解救了我黨黨員和進步人士好幾千人,還把部隊擴編了7000多人。這樣的大勝在紅軍的初創期可謂輝煌,不但擴充了紅軍的實力,還極大提高了我黨和紅軍的影響力。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青年彭德懷

    隨后,彭老總又親臨前線指揮了5次反“圍剿”,在長征中,他專打惡戰,可以說,是彭老總多次把紅軍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同時,他堅決擁護毛主席的領袖地位。在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彭老總在軍事上已經成為僅次于毛主席和朱老總的第三號領導,而且還是紅軍實際上的前敵總指揮。

    毛主席對彭老總“習慣性”地以少勝多極為贊賞,更賦詩贊曰:“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而彭老總并不居功自傲,將詩改為了“唯我英勇紅軍”。

    抗戰中,彭老總一直親臨一線指揮,“百團大戰”更是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震驚中外。此時,他在軍的威望僅次于朱老總。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彭德懷在百團大戰前沿陣地

    解放戰爭中,在1947胡宗南20萬大軍圍攻延安時,我軍留守的部隊只有2萬多人,大部分是賀老總的舊部,但此時賀老總在晉綏根據地,無法趕回。

    因此,彭老總臨危受命臨時指揮延安僅剩的“家當”與敵人周旋。其實,這時候的彭老總身為副總司令,應該是坐鎮指揮,不應該“屈尊”直接指揮一支一線部隊。

    不過,彭老總毫不介意,指揮得游刃有余,“以少勝多”勝利完成了保衛黨中央、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和收復延安的重任。在西北野戰軍組建后,賀老總高風亮節,毫不介意把自己的老部隊交給彭老總指揮,而且賀老總還兢兢業業地負擔起西北野戰軍的后勤工作。

    兩位老總配合起來相得益彰,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馬功勞。

    彭老總的最后一戰,就是舉世聞名的“抗美援朝”,如果戰敗,用身敗名裂來形容后果都不過分。但彭老總置自己所有的戰功和榮譽于不顧,義無反顧地扛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指揮240萬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打贏了這場影響深遠的新中國立國之戰!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長征結束時的彭德懷

    從平江起義到朝鮮戰爭,彭老總為我國的革命事業連續征戰25年,在軍中,這樣的赫赫戰功和資歷幾乎沒有人能望其項背,所以,彭老總位列十大元帥次席,毫無爭議。

    元帥已逝,但他們光耀天地的偉大貢獻將永遠被史冊銘記,將永遠被后世傳頌。

    2、歷史十大元帥,十大元帥命名改名趣聞

    作者:程世剛人各有名,名字不僅僅是標識一個人的“符號”,有些人的姓名也寓含著他(她)的抱負和志向,在新中國1955年授銜產生的十位元帥中,除聶榮臻外都有著非凡的改名經歷,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歷史十大元帥?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

    歷史十大元帥

    作者:程世剛

    人各有名,名字不僅僅是標識一個人的“符號”,有些人的姓名也寓含著他(她)的抱負和志向,在新中國1955年授銜產生的十位元帥中,除聶榮臻外都有著非凡的改名經歷。

    一、 朱德: 紅色的品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農歷十一月六日),出生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琳瑯西麓李家灣一個佃農家庭。在他戎馬生涯的一生中,曾用過好幾個別名。

    朱德誕生時,母親為圖個好撫養,像他前面兩個哥哥“阿?!?、“阿馬”一樣給他取乳名叫“狗兒”。偶爾,朱家也按川北習俗,分別稱呼兄弟三人為“牛娃子”、“馬娃子”和“狗娃子”。到了4歲,父親按照朱家的祖傳字輩,給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朱老師給朱代珍改名為“朱玉階”,希望他往后用功讀書,要像玉石那樣潔白做人,立志沿著玉石砌成的階梯,步步高登。

    1909年初春,朱玉階投考云南陸軍講武堂,因講武堂是滇人所辦,因此只收云南省人,不招外省人。朱玉階來到報名處,查閱了登記簿,發現蒙自縣還沒人報考,他求學心切,于是假稱是云南臨安府蒙自縣人,并改名為“朱德”。朱德考入講武堂不久,冒籍報考的事終于被教官們察覺,有幾個云南籍的教官立刻把這件事向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報告,并聲言要把朱德除名。李根源召見朱德后,見他是可塑之材,立刻打消了開除他的念頭,并鼓勵朱德努力學習。

    1916年,朱德隨援川軍總司令蔡鍔入川,帶兵之余,獨自悉心研究《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以及二十四史等文獻古籍。凡在他所讀過的書頁上,都蓋有“德字玉階”、“儀隴朱氏”的印記。吟詩作賦是朱德一生最大的愛好,他還有個“玉垓”的筆名。當年,怡園詩社輯印的《江陽唱和集》刊載了他的19首詩,詩尾署名均為“玉垓”二字。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后,為了迅速壯大革命隊伍,1928年1月,朱德化名“王楷”,率領起義軍打著國民革命軍一四○團范石生部王團長的旗號,發動了著名的年關暴動,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談到朱德時寫道:“這個名字很貼切,因為這個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異巧合,在中文中的兩個字正好是‘紅色的品德’的意思。”的確,在漢語中“朱”又當紅色解釋,“德”為品德。朱德處處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一生艱苦奮斗,功勛卓著,忠于人民,待人誠懇,德高望重,堪稱“紅色的品德”。

    二、彭德懷:君子懷德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一戶貧苦農民家里。他乳名叫“真伢子”,原名叫彭得華。得華兄弟三人,他是長子,二弟叫彭金華,三弟叫彭榮華。他幼年時,鄉親們都叫他的乳名“真伢子”。彭得華從小認準一個“真”字,追求真理,講話必真,做事認真。家鄉父老說:“扁豆無虛花,真伢子冒(沒)假話。”

    彭得華曾給自己起了個號叫“石穿”。那是得華15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到湘陰縣當堤工,受盡工頭的欺壓。一天,堤工局長來到工地,堤工們將局長團團圍住,要求補發工資,遭到拒絕。富有反抗精神的彭得華和一些堤工們氣極了,要把局長投進池塘里。官府知道后要抓得華,他被迫外逃。途中遇暴雨,他躲進一個山洞,聽見洞里有滴滴答答的響聲,仔細一看,從洞頂上落下的水滴,已把地面的堅石滴成了深窩,這真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啊!他想,受苦人若都能像這水滴一樣堅持不懈地斗爭,這吃人的舊社會不也能被砸碎嗎?于是他取“石穿”為號以自勉,含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之意。

    1922年,彭得華同鄰村少女“細妹子”結婚?;楹蟛痪玫囊粋€晚上,得華問妻子叫什么名字,妻子奇怪地說:“我不是叫‘細妹子’嗎?”他笑著說:“細妹子是你的小名,你還應該有一個大名。好比人家叫我‘真伢子’,這是我的小名,我還有一個大名叫彭得華呀!”細妹子說:“我就有這么一個名字,沒什么大名?!?“那好,我給你起個大名。”他想了想說,“男者為乾,女者為坤。你應該做女中的模范,就叫坤模吧!”妻子一聽,感到很新鮮,就點頭同意了。婚后,彭得華教妻子識字寫字,還送她去湘潭女子職業學校學習文化。

    婚后沒幾個月,彭得華應好友黃公略之邀到長沙投考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既『笏丶腋嬖V大家,已改名叫彭德懷了。晚上,他對妻子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懷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我不想升官發財,置田買地,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多為人民辦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為彭德懷。以后你就叫我‘德懷’好了?!敝链?,彭得華改名為彭德懷。

    1959年廬山會議召開。會上,彭德懷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大躍進”中的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等“左”傾錯誤上書進行批評,竟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反黨集團”主要成員。就在這年8月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上,“理論權威”康生在批判彭德懷時竟別出心裁地在他的名字上大做文章:“你彭德懷,早年起名叫‘彭得華’,野心好大啊,要得中華!還起個號叫‘石穿’,水滴石穿,搞陰謀嘛!”

    “文革”初期的1966年12月27日,彭德懷被從成都揪回北京。盡管他身陷囹圄,但憂國憂民之心依然如故。1967年4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登國際市場銷售鎂的情況。彭總讀后,于20日夜給周總理寫信(署名“石穿” )建議利用好大渡河南岸礦渣中的鈣鎂資源。

    三、林彪:由女名到男名

    林彪,1907年出生于湖北黃岡的林家大灣,原名林育蓉。他與兩位在中國革命史上大名鼎鼎的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并稱為“林氏三杰”。

    1925年,林育蓉在共進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這年年底,武漢地區的中共組織接到了陳獨秀、毛澤東聯署的中國共產黨第62號通告(這個通告以“鐘英白”的名義發出)。林育南親自為林育蓉作口頭傳達,大意為:廣州黃埔軍校正擬招收三千名入伍生,望各地迅速多選工作不甚重的同學、少校同學及民校左派同學,自備川資和路費,前往廣州投考,以免該校為反動派所據。

    林育蓉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決定服從黨的決定,報考黃埔軍校。林育南親自為他整理行李,并給在廣州的中共領導人及他的熟人、朋友寫信,拜托他們照顧林育蓉。到廣州后,林育蓉沒有先去報考,而是走向了楊家祠堂中共廣東區委機關,想先和黨組織取得聯系。路上他一直想著改名字的事情。他很清楚,進入了黃埔軍校,就是他新的人生的開始。在新的人生中,在崇尚奮勇、崇尚拼搏、崇尚頑強、崇尚獻身的軍校中,他的名字“林育蓉”(有時也寫作毓蓉、育容)太不適合,太女性化。沒見過他的人,看到名字還以為他是一個女孩子呢。

    林育蓉從林家大灣走出,進入武漢共進中學時就已考慮改名,他為自己選擇的新名是虎虎生威的―個“彪”字。他曾征求過父親的意見,但被父親一口否決。父親說:“‘彪’的字義還可以,但這個字含有刑戮、兇疾、失敗之意,絕對不能改用此名?!?

    林育蓉一直在改與不改之間猶豫不決,良久,他結束了徘徊,大步跨進了楊家祠堂大門,在門房遞上的會客單上,用飽蘸濃墨的筆力透紙背寫道:“林彪,18歲,湖北黃岡人,求見惲代英、肖楚女?!薄傲直搿边@個名字的第一次正式出現,就是在這張會客單上。林彪受到了惲代英、肖楚女的熱情接待和親切勉勵。二人親自派人把林彪送上了黃埔島。他如愿以償,成功地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中的一員。

    四、劉伯承:昭昭之明

    1892年l 2月4日,劉伯承誕生于四川省開縣趙家場。對于他的出世,同許多晚清風云的偉大人物一樣,眾多熱心的“演義家”曾經杜撰了好些神話般的傳說:在一個桃花盛開的春天,他母親到屋后的深井里去汲水,突然看到水中有一條活蹦亂跳的“金龍”,回家后即有身孕。劉伯承雖說是巧遇龍年出生,但他卻生不逢時――因為在這一年的秋末冬初,劉氏家業的開拓者,劉伯承的祖父劉正富和祖母楊氏在7天內先后離開人世,劉氏家庭的成員一個個披麻戴孝,撫棺痛悼,沉浸在辛酸的淚水之中。劉伯承正是在舉家服喪的淚水中呱呱墜地的。家里給他取乳名為“孝生”,意指他一出生就服喪帶孝,長大后更要盡孝于長輩。

    不管劉伯承怎樣生不逢時,卻是他父親劉文炳盼望已久的第一個兒子。劉文炳是個受過十年寒窗苦,又棄文務農的失意秀才,滿腹學問,但做不了官,成為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腳文人”。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的舊習俗中,這終究算是一種安慰??吹絻鹤又鴮嵢侨讼矏?,劉文炳自慰和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不禁想起《荀子·勸學》篇中的章句:“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彼匝宰哉Z地說道:“好一個‘昭昭之明’,這娃兒就叫劉明昭?!眲⑹霞易宓淖V序是“國正文明泰,天朝永治安……?!薄懊髡选闭稀懊鳌弊州叺钠鹈?,這是劉伯承最早的名字,父親后來又為他取字“伯承”,伯,即長子之意;“伯承”,有子承父業之意。

    五、賀龍:云中之長者

    賀龍,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桑植縣洪家關一戶貧農家庭,小名叫“長長”。他小時候有次玩“打仗”游戲,為爭當“指揮官”躍身下河,結果因雨后水急,被沖走幾里遠,后被人救起,救他的人說這孩子命真長。賀龍的父母便叫他“長長”,根據同音又叫“常常”、“常伢”。賀龍5歲入學時又取名“平軒”。11歲時,因家境貧窮,父母為他取名“振家”,希望他能振興家業。

    18歲時,賀龍參加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后,又取名云卿。這個名字來源于《尚書大傳》中的《卿云歌》。相傳,上古舜帝傳位給治水的禹時和臣民一起唱歌,歌詞為:“卿云爛兮。 明明天上。爛然星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按賀氏族譜,賀龍為“文”字輩,本名為“賀文?!?。后來,他的父輩們認為“文?!?、“云卿”這兩個名字,表達不了他們所寄托的期望,議論重新起個響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叔父賀士奎是個教書先生,說:“云卿、文常(長),取其中云長二字演義下去,云中之長者,當然是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則吞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者飛躍宇宙之間,降者潛伏波濤之內。龍能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我看就以‘龍’字為主,再加一個字,理想名字成矣?!钡邮裁醋帜?他們始終沒議出個結果來。在一旁的賀文常說:“我看就用一個‘龍’字吧,又好說,又好記,就叫‘賀龍’吧!”從此他就改名為賀龍。

    賀龍在青年時期即蓄了胡須,在大革命時期,湘西桑植家鄉的人民給他起了個綽號,尊稱他為“胡子”或“賀胡子”。有一首民歌就這樣唱道:“大地烏云掩太陽,一朝消散又重光。忽聞各處人喧鬧,胡子果然轉故鄉?!?/p>

    六、陳毅:士不可不弘毅

    陳毅,190l年8月26日生于四川省樂至縣薛苞鎮張安井村。陳家是按照“堯舜禹湯、文武榮昌、世德延遠、福壽綿長”的譜系,循序排輩的。陳毅的祖父叫陳榮盛。父親叫陳昌禮,學識淵博,喜愛琴棋書畫,又能作詩填詞;母親黃培善性格剛毅,為人賢惠。陳毅自幼跟父親認字,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

    陳毅5歲那年開蒙入學,父親陳昌禮給他取學名叫世俊,號仲弘,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才智出眾的俊杰人物。陳毅從小勤奮好學,記憶力強,書讀幾遍就能背誦。他受父親影響,喜愛詩詞與下棋。在成都德勝鄉讀高小時十分敬佩蘇洵,曾說他“最喜愛讀蘇老泉的文章”。北宋文學家蘇洵,字明允,為此陳毅曾將“明允”倒過來,一度取名“陳允明”。

    古代思想家曾子有一句名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說,一個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千百年來,這句名言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陳毅15歲考入成都甲種工業職業學校,18歲赴法勤工儉學。一天,他讀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這句話,感觸很深。他想,要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同惡勢力斗,任重而道遠,光有弘(剛強)不夠,還須有毅(毅力),堅持始終,于是他改名陳毅,將號“仲弘”與名“毅”有機結合在一起。他考取留法勤工儉學的紅榜上即署名“陳毅”。從此,陳毅常用“弘毅”來警策自己。他22歲加入中國共產黨,血氣方剛,英勇無畏,人如其名,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百折不撓,鞠躬盡瘁。再后來,陳毅還起了一個筆名叫“曲秋”。

     七、羅榮桓:桓桓于征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縣湘江以東(今屬衡東縣)的魚形鎮寒水鄉南灣村。羅榮桓的家庭屬于衡山大族――黑田羅氏,他的祖父羅匯吾,雖然自幼讀書卻始終沒有考上秀才,一生以教書為業,去世時只給后代留下了―斗谷的田。羅榮桓出生后,父親羅國理按照族譜的行輩,給他取名慎鎮,字雅懷,號宗人。按當時習慣,發蒙之后,稱號不稱名、字,大家都稱他“羅宗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龍旗變成了五色旗。這場革命很不深入,到了偏僻的南灣村,除了男人陸續剪掉發辮外,生活一切照舊:農民們仍然在忍饑受寒,種田交租;當地的土豪劣紳肖羅仙、羅鳳梧等仍然在耀武揚威。

    不過,社會畢竟是要前進的,到1914年,南灣村出現了一件新鮮事,羅榮桓家斜對過的―個祠堂里,辦了一所小學,叫羅氏岳英小學。學校―開學,羅國理便把羅宗人從私塾轉學入高小一年級讀書。岳英小學第―任校長羅炳文,曾經到縣城進過洋學堂,是一個思想比較開明的新派人物。他在學校里開的課,除國文之外,還有算術、博物、歷史、地理以及圖畫、音樂、體操等。羅國理領著兒子去見校長羅炳文。羅炳文嫌羅宗人的名字不好聽,羅國理便請這位兼教國文的校長另給他起個名字。羅炳文略作沉吟,順手取一張紙,寫了“榮桓”二字,并解釋說:“《詩》云:‘桓桓于征’?!富浮撸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紀雖小,但長得十分魁梧,現在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將來講習武事,建功軍旅也未可知?!绷_榮桓對于校長和父親這番對話,當時不甚了解,他還不懂得選擇自己的志愿。不過,這所學校確實為他打開了新的知識之窗。他貪婪地、興趣盎然地吸收著算術和聲、光、電等自然科學知識,為以后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八、徐向前:繼續向前

    徐向前,1901年10月8日(農歷九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東冶鎮永安村,在家中排名老六。父親徐懋淮,晚清秀才,以教書為業;母親趙金鑾,是一位家庭主婦。徐向前出生后,祖母看到是男孩,很是高興。因為前面兩個哥哥的名字是“銀倉”、“銀福”,祖母便給他取了個乳名為“銀存”,意思很明白:希望他前程似錦,發財享福,并且把銀錢多多積存起來,澤被子孫。

    徐向前的父親是村上學問最大的秀才。他認為作為讀書人,名字很重要――應該叫起來好聽、順口、文雅,有深刻的含意。他給這第六個出生的孩子起了學名、字和號。于是,小“銀存”有了上家譜的正名大號――徐象謙(“謙”為《易經》中六四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六爻皆吉的卦),字子敬。

    大革命失敗后,革命隊伍里出現三種人:有些人變節投降了,把同志的頭顱獻給敵人作見面禮;有些人動搖退卻,脫離革命隊伍開小差跑掉了;有些人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跡,掩埋好戰友的尸體,迎著風浪,繼續向前進。徐向前把這三種人作了認真比較,覺得第一種人可恥,第二種人可悲,第三種人可敬。因此,他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立志要做一個繼續前進的人,于是便將“象謙”改為“向前”。 

    九、聶榮臻:百福駢臻得雙全

    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在四川江津吳攤場附近的石院子,一家人為給他取名費了番周折。聶榮臻的外祖父對其父聶仕先說:“憑空想,一時想不出,你們都是識字的,翻書吧,從書上選一個有福氣的名字?!甭櫴讼确蚱迋z都讀過幾年私塾,當晚,聶仕先把家里的那本《雜志三字經》拿出來,靠在妻子唐氏身邊,尋找起兒子的“名字”來。左斟酌,右推敲,夫婦倆把書都翻完了,也沒有找出個理想的名字來。

    “明天你到我父親家去借書,順便征求他老人家的意見?!碧剖蠈φ煞蛘f。第二天,聶仕先來到岳父家里,把來意告訴了岳父后,便在書案的抽屜里翻書。一會兒,他取出一本《隨身寶》坐在椅子上翻閱起來,翻到最后一頁,聶仕先臉上露出了笑容,起身走到岳父身邊,指著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意思向岳父講明,岳父沉吟了一會兒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

    聶仕先匆匆回到家里,徑直走到唐氏房里,指著書的最后一句說:“‘百福駢臻得雙全’,這句話吉利。按家譜排列我兒是‘榮’字輩,就給他取名‘榮臻’,字‘福駢’,你看要得不?”唐氏高興地點頭同意,想了一下,接著說:“我看娃兒的小名也照這書上取吧,就叫他‘雙全’。”聶仕先也點頭答應,夫婦倆都高興地笑了。區別于其他九帥,聶帥用“榮臻”這個名字用了一生,沒有改過。

    十、葉劍英:民之利劍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生于廣東梅縣雁洋堡一個貧困的小商人家庭,客家人。葉劍英之父葉鉆祥生有8個子女,葉劍英排行第二。父親很喜歡這個兒子,按照葉氏族譜,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葉宜偉。

    葉劍英前面有個姐姐叫稚英,活到十幾歲就早夭了,活下來的還有兩個妹妹:才英和順英。當地窮人家有“賣女養男”,賣女兒給人家當童養媳的習慣,這兩個妹妹都送人當過童養媳,大妹妹才英后來被送回家來,唯獨小妹妹順英最可憐,兩歲就給人家當童養媳,以后又被轉賣,受盡折磨,直到解放后才打聽到下落,兄妹重逢?;钕聛淼奈┮坏牡艿芙幸藢?道英),也是在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長大的。

    1917年夏,葉劍英等幾個同學冒著盛夏酷暑,長途跋涉乘火車來到中國西南邊陲名城昆明,準備投考坐落在翠湖西岸的承華圃的云南講武堂。葉劍英進入云南講武堂后,給梅縣家鄉的弟弟宜導的信中寫下了自己的抱負。他躊躇滿志,決心在學校習文練武,作革命的“前驅”,為了表示投筆從戎的決心,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宜偉”改為“劍英”,立志做“民之利劍”,為國為民,英勇奮戰。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劍英”這個名字和“稚英”、“順英”也是排在一起的,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

    本文關鍵詞:歷史十大元帥,中國歷史 十大元帥,十大元帥的歷史事件,十大大將名表排名。這就是關于《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歷史十大元帥,被毛主席稱為“老總”的有三人":http://eshow365.cn/3-13898-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伊人情人综合成人久久网小说|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