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
最佳答案 問答題庫1498位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關于【茯苓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今天乾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內容導航:1、茯苓性溫還是性寒:“一兩茯苓一兩金” 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2、茯苓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茯苓性溫還是性寒:“一兩茯苓一兩金” 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
茯苓是一種十分常見且營養價值較高的中藥,民間素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宋代文人黃庭堅也曾詩詠茯苓:“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林下得靈根。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人。”那么,茯苓到底有哪些功效?服用茯苓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2012年11月6日,安徽省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農民在晾曬剛剛加工的茯苓。
(陳力/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首先,茯苓具有滲濕利水的功效,中醫認為,滲是指把分散的濕邪集中起來排除,利是指直接把濕邪排除。茯苓藥性平和,如果出現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等癥候,不論偏于寒濕,還是偏于濕熱,均可配合其它中藥服用茯苓,比如偏于寒濕者可將茯苓與桂枝、白術等配合服用;偏于濕熱者可將茯苓與豬苓、澤瀉等配合服用。
其次,茯苓能夠健脾。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往往就是運化無力,運化無力就容易生濕,此時不僅要補虛,而且要消除已經停留的濕濁,茯苓就是比較適合的輔助藥物,可以配合人參、山藥、黃芪、黨參等補脾氣的藥物一起服用。
再次,茯苓有助于寧心安神,可以用于改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狀,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一起服用。
另外,現代研究表明,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具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護肝臟等作用。
茯苓不僅可以作為藥物服用,也可以作為食材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比如在天氣寒冷的時候,人們可以選用溫性、平性的食材,如茯苓、薏仁、干姜等與米粥一同熬制,以達到溫暖胃部、幫助消化等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為滲濕之品,“補少利多”,所以不宜長期、大量服用。茯苓偶爾還會引發過敏反應,比如腹痛、皮膚紅腫、支氣管哮喘等,所以過敏者應慎用茯苓。在服用茯苓的時候,還應避免攝入米醋、濃茶等。(李婷婷)
本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副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化學后備學科帶頭人宋歌進行科學性把關。
2、茯苓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古人稱茯苓為四世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病都能發揮其獨特的功效。
茯苓是一種多孔菌科真菌,味道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寧心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悸、倦怠乏力、脾虛食少便溏、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
現代研究顯示,茯苓中的有效成分還具有保護肝臟、抗炎、抗病毒、抗菌、利水、鎮靜、抗衰老、抗驚厥等作用。
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證、心悸、不寐等。有助于緩解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癥狀。目前,也可用于治療白內障術后黃斑囊樣水腫、異位妊娠、輸卵管炎、慢性胃炎等。
從兩大方面看?
1.茯苓可以入脾經具有健脾胃的功效,還可以滲濕止瀉。茯苓具有利小便、除去濕邪的作用,其味甘可以滋補,性淡可以去除濕邪。
茯苓的藥性相對平和,可以祛邪、扶正,因此茯苓既能利小便,還不忘扶正,是利水消腫的要藥,可以用來治療水腫尿少、痰飲引起的眩暈等病癥。
2.茯苓可以入心經
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臨床多用于治療驚悸失眠、心神不安、心悸怔忡,尤其是心脾虧虛引起的心神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不可以代替藥物用于治療,如有相應治療需求,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搭配使用:
和【半夏】配,可健脾利水、燥濕化痰、行水寧心;
與【黨參】配,可健脾益氣。
茯苓的做法很多,廣東地區尤其喜歡用來煲湯。茯苓作為食物時,無法發揮出等同于藥物的作用,但是可以幫助人體補充所需營養物質。
注意:請至正規醫院就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藥,請勿自行服藥。
本文關鍵詞:茯苓性溫還是性寒功能作用及禁忌,陳皮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茯苓性溫還是性寒呢怎么吃,甘草性溫還是性寒。這就是關于《茯苓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
99%的人還看了
猜你感興趣
版權申明
本文" 茯苓性溫還是性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服用茯苓到底有哪些好處)":http://eshow365.cn/3-10750-0.html 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 上一篇: 二十四山向詳解
- 下一篇: 山東最值得一去的四大古城,山東有座古城